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汉代文化 -体育艺术

在南阳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和帛画中有不少反映汉代南阳体育运动的画像,概
括起来可以分为蹴鞠、射箭、技击、角力等七大类。现分别加以探讨。

  一、 蹴鞠

   蹴鞠是我国足球运动的早期形态,蹴是用脚踢的意思,鞠是指皮球。蹴鞠运动在我国起源甚早。王应麟《汉志考证》引刘向《别录》曰:“蹴鞠者,传言黄帝所做,或曰起战国时,记黄帝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才也。”《战国策・齐策》记载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其民无
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革翕)鞠(即蹴鞠)”。蹴鞠最初是从军事训练中产生的,战国时已经普遍流行,成为一种体育运动。

  到汉代,蹴鞠运动更为流行,在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雕刻有蹴鞠画像。其一,画像内容为舞乐百戏,画右刻三人正吹奏乐器,中部刻二人表演杂技,画左刻一蹴鞠者,高髻长袖,双脚各踏一球。在当时能够做到一人同时蹴两鞠,应是表演技巧高者。其二,画像内容为鼓舞,画面左置一建鼓,上饰羽葆,鼓左有一人挥动双袖,边蹴鞠边舞。鼓右一人执桴,边蹴鞠边击鼓。画面右半部为三个吹奏者。其三,方城县东关画像石墓墓门背面,整幅门画被横线分为上、中、下三层。中层为蹴鞠图,上刻两个蹴鞠者,皆身材高大,右者带剑蹴鞠而行,左一人争抢其球。二人旁边置一酒樽。这幅画像对抢球的瞬间动作刻画得比较好。
蹴鞠图

  汉画中的蹴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蹴鞠与舞乐相伴出现。以上所举南阳出土蹴鞠画像中的前两幅属于这种类型。这些画像中的蹴鞠活动,或有乐队伴奏,或有杂技相随,或边蹴边舞。在这里,蹴鞠既是一种体育运动,同时又是舞乐百戏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汉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蹴鞠形式。汉画中蹴鞠的另一种类型是纯粹的蹴鞠运动。方城县东关画像石墓上的蹴鞠就属于这一类。这幅蹴鞠图,没有舞乐相伴,却在二人身旁置一酒樽,可能是正在进行蹴鞠比赛,以酒作为对赢者的奖赏或对输者的惩罚。这一画像从实物上证明了汉代已经出现了蹴鞠比赛即足球比赛。汉代的蹴鞠场称为“鞠域”,汉魏诗赋对此有所描写。李尤《鞠室铭》曰:“ 园鞠方墙,
放(仿)象阴阳,法月对冲,二六相当。”卞兰《许昌宫赋》曰:“设御座于鞠域,观奇林之曜晖,二六对而讲功,体便捷并若飞。”由此可知,汉魏时的蹴鞠场是园形的,球场周围有围墙,场上有看台,专给皇帝设有御座。场地分阴阳两面,每边有6个半月形的球门相对照,每个球门内有守门员一人。踢球时运动员动作敏捷如飞。从《鞠室铭》还可以知道,汉代的蹴鞠比赛还设有队长,纪律严明。“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总之,汉代的蹴鞠运动即足球运动,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体制,球具、队长、裁判、比赛规则样样俱全。

  二、 射箭

  射箭是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活动,西周时把射箭列为六艺之一。汉代的射箭,既是一种军事训练,也是一种礼乐制度,同时又是一种体育活动。南阳汉画中出现了许多射箭画像,根据姿势的不同,可以分为仰射、跪射、骑射、弋射、蹶张几种。仰射图,图中有一扶桑树,上栖数只金乌,射者拉满弓立于树下,张弓而射。这幅画像一般称为后羿射日。狩猎图中,一射手单膝跪地,右手持弓,左手控弦,利箭将要射向飞窜的兔子。此为跪射。骑射田猎图中,射者骑于马背之上,瞄准猎物,张弓而射。其射猎对象有虎、鹿、兔等,这既是一种田猎活动,也是一种射箭运动。弋射画像在南阳汉画中仅发现一幅:天空中飞着一行大雁,下面有两位射手,前者用带有丝线的箭射中一雁,后者手提一雁。另外,在南阳汉画中,有一种力士双脚踏弓,双手引弦的画像,称为蹶张。

  三、 技击

   技击是一种持械相搏的武术表演。《荀子・议兵》篇曰:“齐人隆技击。”王先谦曰:“技,材力也,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孟康注曰:“兵家之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
,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南阳汉画中的技击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二人持械对搏;另一类是徒手搏器械。二人持械的对搏:南阳汉画中有刀矛对击图,右边一人身体下蹲,双手握长矛,猛刺向对方,左边一人武士左手已经握着对方的矛杆,右手挥大刀欲劈,呈现出大刀破长矛的阵势。唐河县汉墓出土有击剑图画像石,图右二人各持长剑还击,图左为一小孩惊恐奔走。徒手搏器械:对搏双方一人徒手,另一人持刀、矛、棍等武器搏击。南阳汉代画像中的徒手搏棍图,左边一武士持棍进击,右边武士弓步迎战,并以左手夺棍,右手防护,双方胜负难以判定。南阳县石桥镇(今属南阳市卧龙区)汉墓出土有技击画像石,图中共有三人,中部一人持长矛向左猛刺,左边一人跨步亮掌,作防御之姿,图右一人手持匕首向一野牛猛刺。

  四、 手搏

  手搏是运用武术中的掌、拳相搏击。《汉书・艺文志》中有《手搏六篇》。汉画中的手搏图(一名拳勇图)生动地描绘出三个武士徒手搏击的情况。图中三人皆身着紧身衣,挽袖,腰间束带。中间一人左弓步推左掌迎敌,右手后举格挡,作攻防兼备之势。右边一人右弓步推出右手,左手作钩拳,处于进攻状态。左边一人跨步跃起,将右掌击出。三人的动作有攻有守,守者坚如磐石,左右封闭,使攻者无机可乘。攻者迅若疾风,有无坚不摧之势。

  从搏击者的手势,步伐来看,显然具有武术中的拳术特点。《诗经》曰:“无拳无勇,职为乱阶。”说明拳术在我国早有发端。历经春秋、战国,汉代拳术有了很大发展,南阳汉画中的手
搏图再现了汉代的拳术比赛。

  五、 举重

  举重在我国起源较早。早期的举重是举生活用具,如翘关、扛鼎之类,汉代举重以扛鼎为主。“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南阳出土的一块舞乐百戏画像石上,有一壮汉,袒上身,左手摇鼗,右臂平伸,上置一大壶,正在耍弄。壮汉耍弄之壶,形体较大,无论是铜质的,或是陶质的,其重量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平衡技巧,更需要有很强的臂力。可见,这既是一种杂技,也是一种举重运动。举重与舞乐相伴出现,说明汉代举重已扩大到社会娱乐活动中。汉代文献也证明了这一点。张衡《西京赋》描写长安城的娱乐表演时说,在杂技表演中有“乌获扛鼎,千金若羽”。





最后更新:2023-08-09 21:41:51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