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思想文化]春秋战国:范蠡的哲学思想

一、 关于“天道”与“地道”

   殷和西周时的传统的天命观认为,同人类社会现象一样,自然现象也体现了神的意志,可以预示人事吉凶。春秋时期,当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原因有了比较深刻的正确的认识,有了更丰富的科学知识时,也逐渐地把自然与人或神的意志区分开来,认识到自然界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提出了一些从自然界本身说明自然现象的观点,如:“盈而荡,天之道也”(《左传》庄公四年);“美恶周必复”〖HT5K〗(《左传》昭公十一年)〖HT〗,“盈必毁,天之道也” 〖HT5K〗(《左传》昭公十一年)〖HT〗。这些虽都是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看法,却是从对自然界客观现象的观察中得出的关于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认识。?

   范蠡总结和发展了春秋时期自然观方面的唯物论观点,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有了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天道”、 “地道”就表现了这种规律。?

  关于“天道”,他说:

  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国语・越语》)

  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越语》)

  对“天道”的这种看法表明:范蠡是从“自然”的观点来理解自然现象的,日月的运行和变化与上帝的意志无关,是无意志、无人格的,它们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向其反面转化。?
关于“地道”,他说:?

   节事者与地。唯地能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完,不可强成。(《国语・越语》)

  大地生养万物也有其客观规律,根本不体现神的意志。从对自然界变化的必然性的天命神学的解释到无神论的、唯物主义的解释表明了人类思想发展的长足的进步。当人们对这种必然性不了解时,就把它当作“天意”的表现,当作天命,而当人们认识了这种必然性时,就知道它是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二、 “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

   范蠡认为“天道”、“地道”是自然界客观规律性的表现。人的行为必须遵循这种客观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这是“人道”的主要内容。他说:?

   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悌。时将有反,事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地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国语・越语》)

  认为平时一定要多加努力,从事生产,使国富民强,要懂得天地的常规,顺应自然,才能获得利益。他认为在战争中更要服从客观规律,他说:?

  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赢缩以为常,四时以为纪,无过天极,究数而止。……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与之俱行:后则用阴,先则用阳;近则用柔,远则用刚;后则阴蔽,先天阳察。(《国语・越语》)

  总之,范蠡十分重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客观形势对人的行动有时有利,有时不利,人了解天地自然的实际情况,依此而行事叫“人事”与“天地相参”,“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国语・越语》)。?

  范蠡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积极能动性的关系,既重视服从客观规律,又重视人为努力,强调在形势不成熟时不能急于从事,要做好准备工作,而当形势成熟时决不能错过时机。他虽没有进一步深入系统地探讨自然观的基本问题,但他的天人关系论对于战国时期唯物主义自然观有一定的影响。





最后更新:2023-08-09 21:41:20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