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思想文化]春秋战国:范蠡的军事思想

范蠡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善于虑患”,敢于面对严酷的现实;善于利用敌人的矛盾和弱点,注意战争因素的“赢缩转化”;因势利导,稳中行险,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败为胜等。

  一、 “善于虑患”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范蠡劝阻,坚持出兵伐吴,结果大败,被吴国围困于会稽山。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勾践征询范蠡、文种等人的意见。范蠡、文种主张求和图存。为了达到求和的目的,不惜忍辱负重,“卑辞尊礼”,献出越国mm,交出zengzhi、经济权利以至越国君臣到吴国去作人质。这是转危为安的一着险棋。范蠡之所以敢于施此险计,是因为他对吴越双方的形势作了冷静的分析:一方面吴越实力悬殊,越国处于劣势,再战必亡,求和图存则可转危为安,保全国家,保存实力,徐图后计;另一方面吴国君臣之间存在着可以利用的矛盾和弱点,吴王夫差与大夫伍子胥政见不同,夫差急于争霸中原,伍子胥主张先灭越,以除心腹之患。太宰伯婪“可诱以利”。勾践采纳了范蠡、文种对吴国君臣利害的陈述意见:如果议和,越国不仅愿意以金钱mm作为战争赔偿,而且作为吴的属国, “有带甲万人”听从吴王指挥;否则“越将焚宗庙,弃妻孥,沉金玉于江”,与吴国决一死战。于是在吴国君臣之间发生一场争论。伍子胥认为,吴越是“仇敌相战之国”,“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如果与越和,“克而弗取,将又存之,是违天而长寇仇”,“以是求霸,必不行矣”。因此,坚决主张乘胜灭亡越国,然后北进争霸中原。伯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又想迎合夫差急于称霸中原的心理,并借机谋夺伍子胥的权柄,坚决主张接受越国求和条件。他对夫差说:“我听说古代伐人之国,使之屈服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屈服,而且愿意交出 zengzhi、经济权利,越王勾践服侍您的左右,这等于名存实亡,还能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听信伯的陈述,便决定与越国约和。越王勾践留文种守国,自己则带范蠡等三百余人到吴国作人质,过了三年奴仆生活,“忍辱负重,面无恨色”,终于取得了吴王信任,被遣放回国。这一场谋略战,以越胜吴败而告终。

  二、 “富邦强兵”

  公元前492年,勾践和范蠡等人回到越国,商讨“富邦强兵”之策。范蠡认为,“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者,唯兵。兵之要,在于人。人之要,在于谷。故民众则主安,谷多则兵强。王而备此二者,然后可以图之也”(《越绝书》卷十三),“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顺应天道自然”,做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勾践采纳了范蠡的意见,并且要他总揽朝政,范蠡推荐文种共同执政。他对勾践说,在处理“四封之内,百姓之事”上,自己不如文种;在处理“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上,文种不如自己。勾践又采纳范蠡的意见,决定由文种治政,范蠡治军。?

   于是,范蠡和文种辅佐勾践,以兴越作为奋斗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zengzhi上“内亲群臣,下义百姓”,尊贤厚士,广揽人才,使“君臣上下交得其志”。在经济上奖励生产,“不乱民功,不逆天时”,使“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同时,奖励生育,“令壮者无娶老妇,老者无娶壮妻”,女子十七,男子二十,不嫁不娶者,视生育子女多少给奖,以繁殖人口。在军事上,扩充军队,制造武器,修筑城郭,加紧训练,造就了一支士气高昂(“赴矢石如渴得饮”),纪律严明(“旅进旅退”)的军队。在外交上,结齐亲楚附晋,以争取盟国,孤立吴国,加深齐、楚、晋与吴的矛盾;同时不断向吴王进贡珍玩mm,以助长吴王的骄奢淫逸,消除其对越国的戒备,诱使其北进争霸中原。公元前489年,吴王夫差和大夫伍子胥听说越国“遣使结齐晋而亲于楚”,伍子胥认为“勾践不死,必为吴患”,遂策划起兵伐越。勾践原想出兵迎战。范蠡以为,当时的实力对比仍然是吴强越弱,不可力敌,建议遣使求和,“以广移吴王之心”,“不以越为可畏”而与中原诸侯争霸。这样,“吴将自疲其民”,越国就乘其敝而取之。吴王夫差认为越国不堪一击,对吴恭顺,自己又“将有大志于齐”,准备许和。伍子胥识破了越国的图谋,劝夫差灭越而后北进。他说越的企图是“使吴甲兵钝敝,人民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不可让越国“玩君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差认为,伍子胥对越国估计过高,坚持与越约和。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决定举倾国之师北伐齐鲁,开凿邗沟至江淮的运河,以开通北上粮道。越王勾践派文种带领一万人工、百船粮食助吴开河,以坚定夫差北进的决心。伍子胥见势紧迫,再次进谏,说“吴越势不两立”,越对吴是“心腹之患”,齐鲁与吴是“疥癣之疾”,“今王不以越国是图,而图齐鲁,是忘内忧而医疥癣之疾也”。伯起来反驳:“越已服而伐之,方许其成又欲袭之,将以何示诸侯?君王之令所以不行于上国者,以齐鲁未服也,君王若伐齐而胜之,移其兵以临晋,晋必听命矣,是君王一举而服两国也。两国服,则君王之令行于上国矣,又何惧于越!”夫差遂决意出兵伐齐。出兵之前,勾践又率领越国臣民送行,对吴国君臣皆有贿赂,吴人皆喜。看到这种情景,伍子胥忧心忡忡,再次建议暂缓北进。夫差不但不听,反而派他去齐国约战。公元前484年,夫差率领倾国之兵北伐,在艾陵之战中大败齐军,又在黄池之会上取得晋国的霸主地位,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然而得之于北,失之于南,给越国造成了可乘之机。这一回合的谋略战,又以越胜吴败而告终。

  三、 “天予不取,反之为灾”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吴国精锐部队参加黄池之会,太子友和老弱兵卒守卫姑苏。吴军出发不久,越王勾践就急于出兵攻吴。范蠡建议暂缓出兵,因为吴王“兵始出境不远,闻越掩其空虚,兵还不难也”,时机尚未成熟。数月以后,吴军到达远离吴国的黄池。范蠡认为时机已到,建议抓住战机,对吴发动突然袭击。越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海道进入淮河,切断吴军归路;一路由勾践亲率越军主力直取吴都姑苏。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攻陷姑苏,消灭守城吴军,俘获吴太子友和两员将领。等夫差闻讯返回吴国,局势已无可挽回,不得已而求和图存。范蠡认为当时吴军主力仍完好无损,不能很快消灭,建议越王许和,班师回越。此后吴越两国都利用暂时的和平,积极准备战略决战。公元前478年,吴国遭受空前大旱,仓廪空虚,“市无赤米”,民怨沸腾。勾践决定乘机攻吴,任命范蠡为上将军,亲率五万越军攻入吴境,吴王夫差则亲率吴军六万迎战。越军分兵为三,乘夜发动进攻。先由左右两翼鸣鼓佯攻,诱使吴军分别抵御。然后乘吴军调整部署之机,中军主力隐蔽渡江,对吴中军发动突然袭击,吴军大败。越军乘胜追击,直逼姑苏。吴军依恃姑苏城防坚固,闭城固守。范蠡建议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保存实力,消耗吴军,“因吴之民而治之,因吴之粮而食之”。坚持两年之久,越军日强,吴军日削,越国占领了吴国的所有土地,吴国只剩下万余亲兵固守孤城姑苏。?

   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又欲攻城,范蠡劝止,说:“凡兵之胜,敌之失也。今不能再分敌之兵,犹可疑敌之心也。”建议采取声东击西之策,发兵攻楚,使吴军放松戒备,然后出其不意,对吴军发动总攻。面对越军的突然进攻,吴王夫差惊慌失措,乘夜突围,据守姑苏山,派王孙雒到越军求和。?

  在这个关键时刻,越王勾践却一反常态,优柔寡断,意欲与吴约和。范蠡对勾践说:“孰使我早朝而晏罢者?非吴乎?与我争三江五湖之利者非吴耶?夫十年谋之,一朝而弃之,其可乎?”“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之为灾”。劝勾践彻底灭亡吴国,不要许和。勾践又说“难对其使者”,让范蠡处理这件事。范蠡遂提鼓援炮发号施令,赶走吴王使者王孙雒,指挥三千越军攻上姑苏山,俘获吴王夫差。夫差在绝望中◎※◎身亡。持续二十余年的吴越战争,最终以越胜吴败而宣告结束。





最后更新:2023-08-09 21:41:19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