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思想文化]唐宋:范仲淹的zengzhi思想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zengzhi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因“庆历变法”被罢相位到邓州任知州。

  一、 忧国忧民

  范仲淹继承并进一步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天下为公”与“民为邦本”等优秀传统思想。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能“以天下为己任”,把民众始终放在心里。他的忧国忧民思想,正是其爱国爱民精神的具体表现。在四方多事,剥削日重,百姓日困的当时,这种思想是极为可贵的。

   忧国忧民是范仲淹的一贯思想。据史sj载,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时,贫止一马。离任时,宁可“鬻(卖)马,徒步而归”,也不加重民众与国家负担。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范仲淹奉命到江淮一带赈灾时,每到一处,开仓放粮,救济难民,对百姓的悲惨生活深为同情。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为保国安民,他主动请皇上准许其将兵守边,在西北边防三四年间,他爱**兵、安定边民,“使蕃、汉边人,复见康乐”,并 “使藩、汉之民,为尧、舜之俗”,能团结相处(《宋史・范仲淹传》)。在整个仕途中,范仲淹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如何“使天下政平,百姓受赐”。?

   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思想,最突出最感人的,还是他在庆历三年(1043年)写成的《岳阳楼记》中那段千古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朝廷)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指远离朝廷的地方),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范文正公集・文集卷一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经写成,便以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优美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惊人的轰动效应。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一直在强烈地感染与教育着人们,就是在现代,其教育作用仍然是不能低估的。

   二、 革新弊政

   范仲淹是一位富有改革精神的进步思想家,他精通《易》经,具有辩证思想,注重发展变化。在经世治国方面,他力主革新变法,反对因循守旧,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非知变者,莫能久。”在范仲淹看来,社会在发展变化,经世治国的方法也应随着变革,守旧复古换不来长治久安。因此,他强调指出:“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何泥于古乎?”这种不“沿”古、不“袭”古、不“泥”古的革新精神,很值得称颂。?

   在范仲淹的革新弊政思想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于庆历三年(1043年)推出的“庆历新政”。“庆历新政”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政的危害,具体论述了各种新政的优点,并充分论证了应当及早革除弊政的理由。“新政”共包括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黜陟(明确官吏进退升降的原则);二是抑侥幸(抑制官场上的投机钻营行为);三是精贡举(严格科举选仕制度);四是择长官;五是均公田;六是厚农桑;七是修武备;八是覃恩信(广布恩泽讲信用);九是重命令;十是减徭役。“新政”涉及了革新吏制、振兴纲纪、纯洁政风、奖励农耕、减轻赋税、加强武备等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且有较强的可行性,对于纯正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当时的**zengzhi、陈规旧俗、贪官污吏,则是无情的揭露和有力的冲击。因此,“新政”一出台,便不可避免地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拼死抵制和疯狂反对,力主“新政”的范仲淹及其积极支持者欧阳修、夏竦、富弼、石介和韩琦等,也无一幸免地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恶毒诽谤和疯狂报复。就这样,到庆历四年(1044年),推行不到一年的“新政”,便在守旧复古势力的一片鼓噪声中被宋王朝给废止了。?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了,在封建社会里,这是不足为奇的。“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它的改革思想却为日后的“熙宁新法”即王安石变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有人说,从“熙宁新法”中可以看到“庆历新政”的影子,这是符合事实的。

   三、 文武相济

   范仲淹既是杰出的zengzhi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军事家。长期的zengzhi活动和军事实践,使他逐渐形成了“文经武纬”、“文武相济”的卫国安民思想。?

   以勤奋著称的范仲淹,在十分繁忙的zengzhi和军事活动中,始终不辍笔耕。在写下大量zengzhi论著与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写了许多军事著作。早在天圣三年(1025 年),他就明确指出:“圣人之有天下也,文经之,武纬之,此二道者,天下之大柄也。”他强调指出:“文武之道,相济而行,不可斯须去焉。”这就把“文经武纬”、“文武相济”思想非常明确地提出来了(《范文正公集・奏上时务书》)。?

   宋仁宗初登基时,宋王朝在“兴文教,抑武事”思想的影响下,出现过20余年的“太平”景象。短暂的“太平”使朝廷上下出现了一种忽视武备的倾向。就是针对这种倾向,范仲淹在提出“文经武纬”、“文武相济”思想的同时,还非常明确地劝谕朝廷上下:“今天下休兵二十余载,昔之战者,今已老矣!今之少者,未知战事,人不知战,国不虑危,岂圣人之意哉,而况守在四境,不可不虑。”(《范文正公集・奏上时务书》)一直忧国忧民的范仲淹,要人们正视“战者已老,少不知战,人不备战,国不虑危”的严重局面,是很自然,也很必要的。?

   范仲淹的军事思想也很丰富。一是要建立一支年轻力壮、训练有素、能守善战的军队,驻西北的边防军尤其应当“多习战斗”。二是要选拔“知古今”,有才干、会领兵、善征战的将领。三是主张大胆使用将帅,取消朝廷对将帅的各种不必要的xz,充分调动将帅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要爱兵怜民,慎重用兵,反对“置胜负于度外”。五是大兴屯田,协调农战,爱恤边民、团结蕃汉。他主张屯田垦荒,发展农耕,以农养战,以战保农。?

   此外,范仲淹在整饬吏治、勤政廉政、平均公田、减轻徭役、奖励农桑、发展生产、精简机构、裁减冗官以及立足教化的文学思想方面,都包含有很精辟、很实用、很能启迪后人的积极思想。他品德高尚,才华出众,能力高强,真可谓“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范文正公集・赞颂论疏》)。正如元好问(遗山)所说,范仲淹是一位“一身而备数器”的全才,他在许多方面都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贡献。诚然,作为地主阶级的 zengzhi家、思想家,范仲淹也不可避免地受有他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例如,他接受个人决定社会兴衰治乱的英雄史观,他拥护天尊地卑、君上臣下的等级制度等,都是他受阶级和时代局限的具体表现。然而,他毕竟是一位具有革新头脑的进步zengzhi家、思想家,他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坚持时移事异的原则,适时更新变法,及时革除弊政,取得了显著的政绩,因而享有崇高的声望。范仲淹品德高尚,心胸开阔,思维敏捷,文笔流畅。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我们世世代代是具有永恒教育意义的。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52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