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艺术文化]南阳戏曲艺术:汉剧

南阳二簧又称汉剧,是由湖北流传而来。湖北汉剧是在清代乾嘉(1976-1820)年间,与流传到当地的二簧腔和西皮腔相结合,吸收当地的语言、民歌衍变、发展而形成。它是继昆剧之后,在全国流传广泛、影响极大的剧种。

   一、 音乐结构与伴奏乐器

  汉剧的音乐结构属于板腔体,兼以[四平调]、[吹腔]、[拨子]等。西皮有[导板]、[慢板]、[快三眼]、[二六板]、[流水]、[快板]、[摇板]、[垛板]、[反西皮]等;二簧有[导板]、[回龙]、[慢板]、[原板]、[快三眼]、[散板]、[摇板]、[反二簧]等。西皮一般为眼起板落,节奏明快,旋律起伏变化较大,具有高亢激越的特点,适于抒发昂扬、活泼、坚毅的感情。二簧一般为板起板落、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其特点较为凝重、浑厚、婉转、低回,适于表现深沉、苍凉、抑郁感情。汉剧曲牌有四百多首,其中[小开门]、[朝天子]、[万年欢]、[节节高]等属于笛子曲牌;[大开门]、[水龙吟]、[将军令]、[一枝花]等属于唢呐曲牌;[小桃花]、[夜沉沉]、[哭皇天]等属于丝弦曲牌;[点绛唇]、[新水令]、[千秋岁]、[普天乐]等属于混用曲牌。?

   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二胡、三弦、横笛等管弦乐,鼓板、大锣、二锣、铙钹、堂鼓、马锣等打击乐。

  二、 汉剧行当

   南阳汉剧行当,根据人物的性别、年龄、相貌、性格和社会生活的层次分为十种:末、净、生、旦、丑、外、小、贴、夫、杂。?

   1. 末,是汉剧中一个主要行当,扮演中年男性,即老生,兼重唱做,带苍白须,可分四派:袍服派,苍天派,衰迈派,靠把派。?

   2. 净,汉剧中净角就是大花脸(相当于京剧中的铜锤),重唱工,做工文雅,可分四派:庄严派、雄浑派、洒脱派、奸恶派。?

   3. 生,汉剧中生角就是正生,重唱工不重做工,大都带黑色胡子,可分四派:激昂派、潇洒派、庄严派、堂皇派。?

   4. 旦,汉剧中的旦角就是青衣,专重唱工,扮演的剧中人可分三派:徐娘派、闺秀派、滑稽派。?

   5. 丑,汉剧中的丑角就是小花脸,扮演剧中人,可分五派:冠带派、龙钟派、笑哭派、雄浑派、幼稚派。?

   6. 外,外是汉剧中一个主要行当,过去分为外末、外旦、外净表演基本上与生、末相同,后来逐渐成为老年男子的角色,一般持白满须,故又叫老外。有五派:庄严派、潇洒派、愁苦派、王帽类、靠把派。?

   7. 小,汉剧中扮演青少年男子的角色,又叫小生。唱腔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有翎子生、纱帽生、扇子生、武小生之分。可分七派:冠带派、靠把派、风流派、潇洒派、端庄派、愁苦派、幼稚派。?

   8. 贴,又叫贴旦,即花旦。扮演天真活泼或放浪泼辣的青年妇女,表演上着重做功和念白,可分三派:青衣派、花衫派、跌打派。?

   9. 夫,汉剧中称老旦,扮演老年妇女,可分贵妇派和贫婆派。?

   10. 杂,汉剧中扮演不知名的人物或不重要的人物。有“打浑一人,谓之杂”之说,现在的“杂”是指偏重做功和武功的净角。可分三派:袍服派、靠把派、滑稽派。?

  汉剧历史悠久,行当齐全,各个行当的演员都需具备唱、做、念、打的硬功夫,在实践中却各有侧重。大体上末、净、生、旦、夫重在唱、做两功;外、杂重在身段和把子功;贴必晓柔功;小,唱、做、念、打皆备,故称全才行当;丑,重在做功,还特别强调柔功。唱腔方面,末、生、外、丑、夫用真嗓,净用边嗓;旦、小、贴用小嗓(假声)。发音吐字以中州韵为基础,杂以湖广音韵,同时也吸收不少本地音韵,易为观众接受。?

   南阳二簧自成一体,独有风味,形成了有别于湖北汉剧的特色。

  三、南阳汉剧剧目

  南阳汉剧的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保留下来463个。建国后经常演出的200个左右,其中多为三国戏、列国戏、唐宋戏。取材于《西游记》、《封神榜》和民间故事的剧目也占有一定比重。剧目中《黄鹤楼》、《芦花荡》、《白门楼》、《凤仪亭》、《红逼宫》、《二度梅》、《闹天宫》、《火焰山》、《花田错》、《红书剑》、《十八扯》、《打花鼓》等流行时间较长。辛亥革命后,曾创作演出过文明戏《鸦片恨》。建国后,陆续改编、移植了《谢瑶环》、《满江红》、《强项令》等一批新编历史剧,同时也演出了《八一风暴》、《节振国》、《方志敏》、《地下尖兵》、《夺印》以及《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一批现代戏。汉剧在反映革命斗争生活和现实生活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45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