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古今文学]李季的诗歌

一、 李季的生平与创作

  李季(1922~1980年),现代著名诗人,唐河县祁仪镇人。1938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赴太行山,在八路军部队曾任连政治指导员,联络参谋。1942年冬至1947年,在陕北三边工作,先后当过小学教员、县政府秘书和地方小报编辑。这五六年的战斗生活使他接触了各种人,了解到许多感人的革命历史故事,熟悉了陕北人民的思想、性格、语言及其所喜爱的文艺形式,为以后的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给他以极大的启示和鼓舞,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欲望,并开始进行业余创作,他尝试着以民歌形式,写出章回小说《老阴阳怒打虫郎爷》等作品。1945年底,在《解放日报》上连续刊登了优秀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这首长诗,热情歌颂了陕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成功地塑造了王贵和李香香的动人形象。这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长诗,是诗歌领域里实践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第一个硕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茅盾称它“是一个卓绝的创造,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也不过分”。1948年李季回到延安,任《群众日报》副刊编辑。 1949年,参加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不久到武汉,任中南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编辑出版部长,主编《长江文艺》,这期间有诗集《短诗十七首》、长篇叙事诗《菊花石》。1952年冬到玉门油矿深入生活,担任矿党委宣传部长,创作长篇叙事诗《生活之歌》,短诗集《玉门诗抄》、《玉门诗抄二集》、《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

   1955年至1957年,在北京任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在此期间,写作并出版了《西苑诗草》和《建设的歌》。1959年后,任作协兰州分会主席,出版了长篇叙事诗《杨高传》,这首诗,规模宏伟,故事复杂,人物众多,所反映的生活面比《王贵与李香香》更广阔。诗人以高度的概括力,通过主人公杨高战斗的一生,真实地反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残酷、尖锐、复杂的斗争生活,艺术上把民歌和古典诗词、鼓词结合在一起,采用了我国传统的说唱文学的章法和句法,在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1958年诗人还写了许多配合政治形势的报头诗,分别收入与闻捷的合集《第一声春雷》、《我们遍插红旗》中。1959年出版了儿童诗《三边一少年》,小说散文集《戈壁旅伴》、《心爱的柴达木》和他十年的短诗选集《难忘的春天》。 1961年出版《海誓》,这是他访问欧亚四国所写的二十几首国际题材的短诗集。1962年后,先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主编。1963年出版叙事长诗《向昆仑》、《剑歌》、《石油诗》(一、二集)。粉碎“四人帮”后,任《诗刊》主编,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发表了两部同样题材的具有浓郁的石油工人生活气息的长篇叙事诗《石油大哥》和《红卷》。此外,还有传记《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故事》、儿童故事诗《奈良川的大石桥》。李季在新诗发展的道路上,勤于向民歌学习,不断探索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二、 《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成就

   《王贵与李香香》完成于1945年12月,作品发表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就在《解放日报》上撰文推荐。国统区郭沫若称它为人民翻身和文艺翻身的“响亮口号”。它以优美的故事和人民群众熟悉的“信天游”形式吸引了读者,被誉为诗歌创作的一个丰硕成果。?

  《王贵与李香香》全诗共分三部十三章,反映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一对青年男女的悲欢离合。诗人描写王贵和李香香这对贫苦青年的爱情历程时,是在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背景上,展开了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土生土长的贫苦农民的后代,他们的苦难与欢乐,都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曲折变化紧紧地联系着,作品真切地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解放和革命斗争胜利血肉联系的关系;在歌颂人民革命胜利的同时,热情地歌颂了王贵和李香香忠于革命的精神以及他们纯朴的爱情。?

  诗作一开头,就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三边”农村阶级压迫的一幅幅血淋淋的图画。这里,“一眼望不尽的老黄沙,哪块地不属财主家?”1929年“三边”大旱,“庄稼就象炭火烤”,第二年便出现了空前难度的春荒,在这饿殍遍野的境况中,恶霸地主崔二爷见死不救,反而催逼佃户们交租,王贵的父亲就是因为交不起租子,被崔二爷活活打死。13岁的王贵也被迫成为崔家的“没头长工”:“打死老子拉走娃娃,一家人落了个光塌塌!”王贵一方面受到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另一方面却得到也是被压迫者李德瑞父女的关怀和同情,随着岁月的更替,王贵和李香香在苦难中长大成人,很自然地产生了爱情。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
  香香人材长得好。
  一对大眼水汪汪,?
  就象露水珠在草上淌。
  二道糜子碾三遍,?
  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
  地头上沙柳绿蓁蓁,?
  王贵是个好后生。
  身高五尺浑身都是劲,?
  庄稼地里顶两人。
  玉米开花半中腰,?
  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但是,在暗无天日的社会,他们的幸福并不容易得到,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恶霸地主的阻挠和破坏。崔二爷敢于这样横行乡里,鱼肉人民,是因为他占有数不清的牛羊和土地,有反动政权作靠山,“县长跟前说上一句话,刮风下雨都由他”。他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因此,他敢于胡作非为,肆无忌惮。作品开头所展现的这幅活生生的阶级斗争图画,揭示了两千多年来地主阶级压迫农民的情况,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反动派对农民群众实行血腥统治的现实。作品一开头还把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身份、经历、思想状态清楚地告诉了读者,提出了故事发展的线索,为下边展开曲折复杂的斗争做了很好的铺垫,描绘出深广的历史背景。?

  王贵的性格是从他所处的阶级地位发展成长起来的。杀父之仇、牛马不如的雇工生活、婚姻上的波折,是王贵仇恨崔二爷的现实根源,也是他反抗意识成长的出发点。当革命的火星把“三边”地区土地革命的烈火点燃起来时,王贵是首先参加赤卫军的农民。在革命队伍教育下,他朴素的反抗意识逐步发展成为自觉的革命思想了。他的革命劲头比谁都高:“白天到滩里去放羊,黑夜里开会闹革命。”“身子劳碌精神好,闹革命的心劲高又高。”革命斗争为他指明了惟一的出路,他也就一心一意地扑到革命斗争中去。当崔二爷发现了王贵参加革命,残酷地拷打他时,他用亲身感受的事实,痛斥了崔二爷的威逼利诱:“走狗你不要耍威风,大风要吹灭你这盏破油灯!”“我一个死了不要紧,千万个穷汉后面跟!”“我王贵虽穷心眼亮,自己的事情有主张,闹革命成功我翻了身,不闹革命我也活不长,趁早收起你那鬼算盘,想叫我当狗难上难。”这些坚定豪迈的语言,表现了王贵成为一个自觉的革命战士的标志。正因为他有了这样的觉悟和认识,所以当死羊湾获得解放,穷苦农民获得翻身,他和李香香结婚时,他就满怀深情地对李香香说:“一杆红旗要大家扛,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太阳出来一股劲地红,我打算长远闹革命。” 这是他亲身经历的真切体会,也是翻身农民从内心深处发出来的拥护革命的赞歌。他们的爱情和幸福正像革命大树上结出来的甜果子,所以他们由衷地拥护革命。?

   女主人公李香香的形象也是相当动人的。她形象俊美,心地善良,勤劳勇敢,爱憎分明,而且具有坚强的反抗性格。从她对人民革命事业的向往中,从她对恶霸地主崔二爷的斗争和对王贵的爱恋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她具有坚强不屈、忠贞不移的品质。

  香香的性子本来躁,?
  自幼就把有钱人恨透了。
  香香对阔老爷恨之入骨,对穷揽工王贵,却是一片真情。
  烟锅锅点灯半炕炕明,?
  酒盅盅量米不嫌哥哥穷。
  娃娃生来就爱庄嫁汉,?
  实心实意赛过银钱。

  共同的阶级地位和命运,是她和王贵爱情的坚实基础;共同的革命要求和革命理想,又发展和巩固了他们的爱情,长诗把香香放在矛盾冲突的尖端来刻画她的性格,歌颂她的忠贞和纯洁。当王贵横遭地主崔二爷的毒手,香香立即想到了自己的救星――游击队,她冒着生命的危险,勇敢地给游击队送信,把红旗插到了死羊湾,使王贵和死羊湾的劳苦大众都得到了解放。当香香遭到崔二爷威逼利诱和种种迫害与侮辱时,她坚贞不屈,至死也不变心,崔二爷调戏她,“香香把唾沫吐了他一脸:双脚乱踢手乱抓,狗脸上留下了两个血疤疤。”香香的反抗意志是坚定的,地主崔二爷的无耻行为激起了她的无比愤怒,“有朝一日遂了我的愿,小刀子扎你没深浅 ”。诗人深刻地发掘了香香性格中的优秀品质,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感人的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她是千百万劳动妇女的代表,在她身上,体现了广大妇女要求婚姻自主、忠实于爱情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她们渴望革命胜利的急切心情。

  作品对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崔二爷的刻画也是生动的。他形象丑恶,内心更狠毒狡诈,他依仗伪政权,勾结伪军,豢养走狗,自立反动武装,任意草菅人命,妄图霸占李香香。他干的种种罪恶勾当,正说明了他是腐朽的封建统治的社会支柱,是广大农民的敌人。在土地革命的烈火面前,他极端恐慌,极为顽固,也极其愚蠢,进行了疯狂的挣扎和反扑。最后,他和他拼命维护的腐朽的封建统治,一起遭到了覆灭的下场,这是历史的必然。作品是通过他自身的合乎生活逻辑的言论和行动来揭示地主阶级反动本质的,夸张和漫画的艺术手段的运用,并没有使形象脱离生活真实,这是一个有个性特征的反面形象,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化的反面人物。?

  王贵和李香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革命斗争的觉醒了的农民形象。他们为了自己的和阶级的利益进行了勇敢的斗争,他们对于革命的拥护,是发自内心的。这样丰满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本身就是对于人民革命胜利的赞歌。这样的形象在新诗作品中出现,意义尤其重大。自“五四”以来,我国新诗创作经历了长期的演进和变改,其间经历了许多斗争。革命的诗人们,为了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歌唱他们的英勇斗争,作过许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革命诗歌存在一个相当普遍的缺点,就是从艺术形式、语言到思想感情的知识分子气,与劳动群众还有着较大的距离。自从延安文艺整风以后,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给广大文艺工作者指出了一条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使革命文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王贵与李香香》较之《兄妹开荒》、《白毛女》、《李有才板话》等优秀的人民文艺作品的出现虽然要晚一点,但它在诗歌创作上运用劳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反映他们的斗争生活,并塑造了如此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不能不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造性贡献。郭沫若称赞这首诗是“人民翻身”和“文艺翻身”的“响亮的信号”(注:《王贵与李香香》序),道理也正在这里。?

   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可说是开诗歌新风气之先,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是“信天游”的特点,“信天游”一节两句,诗中的比喻精彩贴切,富于生活化,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力和地方色彩。?

  整个作品将近1000行,全部采用陕北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信天游,不断头”,它常常是由两句组成,表达一个完整意思。联唱起来,变化多端,需要驾驭能力。诗人对于这种民歌作过大量的搜集和深入的研究,并由此得到启发,决定采用这种形式来描写这个“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作品相当于把几百首 “信天游”连缀成章,运用得十分圆熟自如,使得诗作在革命的政治内容和民族形式的运用方面相当完美地统一起来,这是作者遵照《讲话》精神,深入斗争生活,向群众学习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李季的诗歌感情质朴、醇厚、深沉,音调和谐、自然,语言朴实、流畅。在表现手法上,作品也从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采用了民歌中许多精彩的句子,在描写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兴手法的运用,本是“信天游”的特点,作品对此作了多方面的吸收,在具体运用上,也呈现活泼多姿的状态。常常是上句以物比喻,引发兴趣,下句直接说事,抒情或言理,如“山丹丹花开红姣姣”是兴中有比,是为后一句赞香香人才好;“冬雪大来冬麦好”,是为说王贵人材好。作品对于比喻的运用,不但精彩贴切,而且运用得很广泛很自如,这就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诗句的节奏流畅明快,同时也显得自然和谐,没有生涩干硬的毛病。这些都说明作者对于这种民歌形式和群众语言很熟悉很了解,善于从中吸取营养,致使作品的语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乐美的特点,成为真正艺术化了的诗歌语言。茅盾说:“这是一个卓越的创造,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也不过分。”

   三、 《杨高传》

  建国后,李季对诗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开拓,对形式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杨高传》是他长篇叙事诗方面的新突破,同时也是当代长篇叙事诗创作的重要收获之一。《杨高传》是经过李季长期孕育的。诗人在陕北革命根据地工作时曾经听说过红小鬼的传奇故事,在解放战争期间又听过区委书记杨高的英勇事迹。而在 1954 年,在柴达木又遇到了成为地质勘测大队政治副大队长的杨高。长诗的第1部《五月端阳》描写了孤儿杨高给财主拦羊,从事地下工作,投奔红军英勇作战的故事。杨高在危急之际得到牧羊人的帮助,披着老人故意丢下的老羊皮袄混在羊群中,躲过白军追捕,在端阳家得到巧妙的掩护,后来又发展为爱情线索,长诗中的这些情节连同许多细节都直接取之于原始素材。李季是特别善于通过这样的情节赋予他笔下的革命和爱情以曲折的传奇色彩的。?

  长诗的第2部《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写杨高受伤复员还乡。“骨折肉烂心不碎”,领导游击战争,但与崔端阳长期失散,崔端阳孤独地与以自己的舅父为代表的恶势力进行斗争,后来在风雪中与杨高见了面。像《王贵与李香香》一样,经历了曲折斗争的爱情随着革命步伐一起走向胜利之后,又经受了严酷的考验,二人在敌人刑场相见,崔端阳威武不屈,英勇就义。

   长诗的第3部《玉门儿女出征记》写杨高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复员参加玉门油矿建设。这个忘我的革命英雄虽然残废了,仍然成为生产建设的先锋。他从一个战场上的勇士变成一个向科技、向大自然进军的悍将。?

   在新中国的文学画廊中,杨高这个在血与火的斗争中锤炼出来的三边人,是个感人至深的革命者的艺术形象,他身残志坚,斗志昂扬,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杨高传》吸收了我国说唱文学的某些传统手法,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一)情节曲折而又符合生活逻辑。长诗的情节富有传奇性。在前两部中,杨高路遇说书人;杨高于端阳日参军,又一个端阳日遇险和脱难;杨高养伤,再逢小端阳;杨高寄信给端阳,书信落入端阳舅舅胡安之手;杨高复员回家,与日夜思念他的端阳在路上当面错过,端阳在端阳日就义……真是无巧不成书。但它并不是单纯追求情节上的引人入胜,或故意制造悬念。当时艰苦的战争环境、复杂的人事关系,构成了必然中的偶然,正是这些带有偶然性的事件,使故事波澜起伏,多方面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二)铺叙流利,而又善于剪裁。民间说唱文学长于叙事,情节贯穿,首尾相应,人物动作性强,诗人吸收了这一长处,使情节虽波澜叠起,但脉络清晰,又避免了说唱文学叙述故事过于琐细的毛病,能够浓淡相间,长短自如。如刘志丹出场,笔墨不多而神采飞动。写杨高抗战八年的战斗经历,只用传说带过,侧面交代。第2 部的结构更为紧凑。如写杨高与端阳几次错过机会不得会见的场面,铺排陈述,细腻动人;而一旦团圆,诗人却只写二人互相用带笑的眼睛交流无声的语言,以及杨高用手摸端阳前额试冷热,端阳抓住杨高的手不再放松等细节,就简洁地表现了两个人的深情。这些地方足见诗人剪裁的工夫。

   (三)易懂易唱,又富于诗意。长诗的语言既口语化,“老妪能解”,又琅琅上口,音乐性很强,诗人自始至终以民间文学中说唱人的身份讲述故事,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主观感情表现得特别强烈。如写杨红志奇袭马匪,沙梁点火,调虎离山,偷营劫寨,令人感到金鼓齐鸣,火光灼灼,气氛十分紧张,又在这些描叙中流露出对主人公英雄身影的热烈赞美。又如杨高复员归来的一段景色描写,也是做到了诗中有画的:

  平平的黄沙似海浪,?
  绿油油的草滩雪白的羊,?
  蓝蓝的天上飘白云,?
  大路上谁把小曲唱。?
  下了沙梁进草滩,?
  一片绿海望不到边,?
  草滩骆驼成对对,?
  对对儿骆驼对对儿船。

   这里,蓝天、白云、沙原、骆驼、草滩,陕北风光历历在目,主人公的欢快心情也跃然纸上,值得注意的是,诗里并没有华美的辞藻,也不追求语言的奇巧,这是《杨高传》也是诗人全部诗作的独特风格。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32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