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古今文学]张祜的诗歌创作

一、 张祜其人

  张祜(约792~853年),字承吉,南阳人,中晚唐诗人。他的同时代人陆龟蒙《和张处士丹阳故居诗序》说:“祜,字承吉。元和中作宫体小诗,辞曲艳发。当时轻薄之流能其才,合噪得誉。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录,知作者本意。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讲讽怨谲,时与六义相左右。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此为才子之最也。”?

  作为诗人,张祜一生创作甚多,他的好友杜牧曾于《登九峰楼寄张祜》诗中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但是,元明以来,他的诗佚失很多,甚至于他的名字在一些典籍中也被误为“张”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位诗人身后的寥落。现存的蜀刻大字本《张承吉文集》,是10卷本的张祜诗集,共收入张祜诗 468首。

  二、 张祜的乐府与宫体诗

  张祜身处中晚唐之际,所以他的诗也带有中唐向晚唐过渡的色彩。他早在元和时期就有了诗名,而使他名噪诗坛的是他学习南朝乐府民歌所创作的五言、七言宫体诗,不仅陆龟蒙说他宫体小诗词曲艳发,皮日休也在《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文中说:“祜初得名,乃作乐府艳发之词,其不羁之状,往往间见。”可知张祜早期之作多为齐梁宫体和旧题乐府,内容则绝大部分是题咏音乐歌舞,描摹宫女生活,记述开元、天宝轶事。但仔细琢磨这些诗,都很难归入所谓的“艳诗”之列。倒是他的某些宴间酬唱之作稍稍有些“艳”的味道。如《陪范宣城北楼夜宴》:

   华轩敞碧流,官妓拥诸侯。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

   至于说他的那些宫词,则更不能说是什么“浮靡艳丽”者,它们是张祜对幽闭内庭的宫女们所表示的深切同情。我们先看一下他的成名之作《宫词二首》,其一: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张祜此诗,以“三千里”、“二十年”之数,高度浓缩地表现了主人公远离家乡、幽闭深宫的悲惨遭遇,尤其出色的是此诗一反传统宫怨诗多从不得进见或宠而复失这两个方面着眼宫女之怨的俗套,而是别出心裁地选取“君前”这一场景,把宫女对家乡的思念、对深宫的厌倦、对自己命运的感伤,非常含蓄而又淋漓尽致地传达了出来-这决不是望幸之泪,而是对剥夺了青春和自由的强烈控诉和抗议。此外,他的宫怨诗委婉含蓄、凄怆幽微。《赠内人》就是典型的一首。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本诗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具有不同的特色:既没有正面描写宫女们凄凉寂寞的生活,也没有刻画她们愁肠百转的形容,只是通过她们中间的某个人在月下、灯前的两个极为细微的动作描写,便折射出了她们那百无聊赖、悲苦忧戚的内心世界。留在她们心中的那些关于宫内生活的回忆,正说明了帝王们的无情――从这个角度讲,张祜的宫词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意义。?

   最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张祜的那些记述开元、天宝遗事的宫体诗,计有三四十首,是为唐诗中的精品,其中有元日的庆典、正月十五的放灯、上巳节的赛舟、东都洛阳的大、京城长安的千秋节等,展开了开元、天宝盛世君民同乐的一幅幅狂欢场面。如《大乐二首》其一:

  车驾东来值太平,大三日洛阳城。小儿一枝竿头绝,天下传呼万岁声。

   关于这种活动,《类说》卷7引《教坊记》逸文:“上于天津桥南设帐殿,三日。教坊一小儿筋头绝伦,乃衣以彩缯,梳洗,杂与内伎中,顷,缘长竿上,倒立,寻复去手,久之垂手抱竿,翻身而下。乐人皆舍所执,宛转于地,大呼万岁,百官拜庆。”张祜所写正是这种场面。?

   张祜宫词中,有不少篇章是涉及唐明皇、杨贵妃及其姊妹的宫闱隐秘生活的。从小事细物处入手,概括出关乎国家兴亡的大主题,形象鲜明而议论含蓄。这绝不是文人好奇,而是由于唐室国运自盛而衰,此事乃其枢纽,所以诗人对此感慨颇深。请看《集灵台二首》其一: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昨晚上皇新受,太真含笑入帘来。

  张祜此诗看似客观叙述,锋芒不露,但讽刺的意味却极为辛辣。集灵台是玄宗祭神求仙的地方(集即聚,灵即仙),玄宗筑华清宫于骊山上,宫中有长生殿,殿房是集灵台。唐统治者以道教教祖李耳为其先人,故大力提倡道教,玄宗尤甚。道教又是很讲究清虚静心的。《魏书・释老志》:“(道家)其为教也,咸蠲去邪累,澡雪心神,积行树功,累德进善,乃至白日升天,长生世上。”其入道仪式也很庄重,须要“洁斋三日”、“不得有男女合气”(同上)。在这种神圣肃穆的地方,玄宗在昨夜刚刚受完,而清晨即允许贵妃“含笑入帘”幽会,这实在是对神灵的亵渎,这种掩人耳目的把戏和急不可耐的人欲,在张祜的笔下就昭然若揭了。再看其二: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这首诗的讽刺意味更浓,其核心在于“承主恩”三字,这不是一般的承恩,简直是殊遇。一是能在“平明”这个正是皇帝升朝理事的时候进宫,二是能在禁地不须趋行而是骑马逍遥直进,三是能保持自然美艳而不须艳妆浓饰、战战兢兢地朝圣,不是玄宗的特宠、特准,哪得如此?如果说玄宗夺儿妇为己妻已是乱伦,那么,他与其姨姊的胡闹就更可见其淫乱无比了。张祜拈出此事来,正表示了他的厌恶之情。但是,诗人所使用的方法却是极其高明的,即似褒实贬,欲抑先扬,以极其恭维的语言进行着十分深刻的讽刺。唐玄宗如此地胡闹乱来,杨贵妃同样也能自寻欢乐。因此,《旧唐书・杨贵妃传》曾记载她两次被遣出宫。《杨太真外传》也说: “(天宝)九载二月,上旧置五王帐,长枕大被,与兄弟共处其间。妃子无何,窃宁王紫玉笛吹。故诗人张祜诗云:‘梨花静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因此又忤旨放出。”张祜还有两首专门嘲讽杨玉环的诗。《宁哥来》:“日映宫城雾半开,太真帘下畏人猜。黄翻绰指向西树,不信宁哥回马来。”此诗意为:杨贵妃与玄宗之兄宁王有私,当时的第一优人黄翻绰悉知内情,故意给杨贵妃开了个玩笑。《宁王小管》:“虢国潜行韩国随,宜春深院映花枝。金舆远幸无人见,偷把宁王小管吹。”宁王即李承宁,又称二十五郎,为玄宗兄子,善吹小管笛。此诗是说,虢国、韩国夫人悄悄地随同玄宗的金舆到歌妓聚集的宜春院鬼混去了,剩下杨贵妃百无聊赖,遂偷吹宁王小管,上述诸诗所叙细节,明写杨氏以色市宠,暗喻玄宗荒淫好色。张祜还有一些宫词对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悲剧命运饱含着同情之泪。《太真香囊子》:

  蹙金妃子小香囊,消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雨霖铃》:

   雨霖铃夜却归秦,犹见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

  其中所包含的深哀巨痛绝非感情浮泛者所能道出。因此,《唐诗解》说:“‘和泪教’三字写得真煞。”《唐音审体》也说“不言神伤,声泪俱下”。其他如《马嵬归》、《马嵬坡》、《散花楼》以及《华清宫》四首都充满了对李、杨悲剧的怅婉之情。这种饱含同情的作品,并不表明张祜在美化李、杨,从而为他们导致安史之乱的荒淫生活开脱罪责。他的同情实际上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一大部分人对李、杨悲剧的看法,例如白居易脍炙人口的《长恨歌》即是代表。他们的这种同情体现了中晚唐诗人渴望安定和平,维护国家统一、痛恨藩镇割据的态度。?

   古题乐府在张祜的诗作中也占有不少的比重,内容以反映男女爱情问题的较有意义。如“君心若车千万转,妾身如辙遗渐远”(《车遥遥》),倾诉了弃妇的悲伤;“深宫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喷血”,“故乡不归谁共穴,石上作蒲蒲九节”(《思归引》),抒发宫女之思乡。?

   再者就是张祜写的绝句宫体诗,格律严谨,蕴藉婉转,高雅工丽,恰如宫女庄重矜持的身份;所写的乐府民歌,自由活泼,坦诚奔放,纯朴而清新,又与乡村少女的大方开朗相切合。如《读曲歌》

  其一?
  窗中独自起,外独自行。愁见蜘蛛丝,寻思直到明。

  其二?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络笼。看渠驾车去,定是无四角
  其三?
  不见心相许,徒云脚漫勤。摘荷空摘叶,是底采莲人。?
  其四?
   窗外山魈立,知渠脚不多。三更机底下,摸着是谁梭。?
  其五?
  郎去摘黄瓜,郎来收赤枣。郎耕种麻地,今作西舍道。

  这些诗都语言质朴,贴近生活,想象奇特,多用比兴,极有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另外值得提起的是《折杨柳枝二首》。其一:“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其二:“凝碧池边敛翠眉,景阳楼下馆青丝。哪胜妃子朝元阁,玉手和烟弄一枝。”这两首诗与白居易、刘禹锡的《杨柳枝词》相比,在字法、韵味上更具有词的风彩。《孙适斋先生评唐人小律》说这两首诗“字法已开填词之先”。?

  张祜曾有边塞之行,他的《塞下曲》、《塞上曲》、《塞上》、《雁门太守行》、《从军》等诗可以看成是名副其实的边塞之作。《塞上曲》云“边风卷地时,日暮帐初移。碛回三角通,山寒一点旗,连收榻索马,引满射雕儿。莫道边勋细,将军西戍师”,写得境界开阔,立意高远。《塞下曲》云“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雪迷径塞夜,冰壮渡河朝。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来调。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又写得气势雄伟,风格豪迈。《塞下》云“万里配长征,连年惯野营。入群来拣马,抛伴去擒生。箭插雕翎阔,乡盘鹊角轻。闲看行远近,西去受降城”,风发向上,气魄雄伟,笔力不逊盛唐,其韵味为中晚唐不可多得的佳品。而他的《雁门太守行》则是另一种风格。

     城头月没霜如水,踏沙人似鬼。灯前拭泪试香囊,长引一声残漏子。驼囊泻酒酒一杯,前头喋血心不回。闺中年少妻莫哀,鱼金虎竹天上来,雁门山边骨成灰。

   则是写得衰败凄然,感情凝滞而沮丧,已与盛唐边塞诗大相异趣,带有向晚唐过渡的痕迹。因为晚唐的边塞诗大多写战场的白骨与阴魂,渲染战争的恐怖与残酷,张祜此作,是这种过渡的前奏。?

   张祜诗集中描绘音乐舞蹈的作品之多,也为其他诗人所不及,计约二十多首。其中所写有筝、笙、篥、笛、箜、篌、箫、五弦、小管、琵琶、芦管、琴……写舞乐的单是“柘枝舞”就有8首。如《观杭州柘枝》、《周员外席上柘枝》、《观杨瑗柘枝》、《感王将军柘枝妓殁》、《李家柘枝》等。他的许多诗曾配乐歌唱,他的《孟才人叹》诗序说:唐武宗重病垂危,召所宠之孟才人“遂于武宗前歌‘一声何满子’,气亟立殒 ”。其诗云:“偶因歌态咏娇,传唱宫中十二春”,就是指唱他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杜牧《酬张祜处士见赠长句四韵》亦说:“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前面所述张祜咏开元、天宝遗事的作品,郭茂倩《乐府诗集》收入有《千秋乐》、《大乐》、《热戏乐》、《上巳乐》、《春莺啭》、《雨霖铃》等7 首,除《热戏乐》外,其他皆为曲调名。由此可知,张祜是精通音乐舞蹈的。

  三、 张祜的讽谕、怀古诗

   能够体现张祜的政治思想,显示作为诗人气质与性格的,是他的那些讽喻时政及投献怀古之作。?

   《元和直言诗》是他打算献给宪宗皇帝的。他说:“愿以所支流,却寻到昆仑。但穷此生感,没齿宁为冤。”因而向宪宗提出:

  随波翻。直者举其才,曲者寻其根。直固不可遗,曲亦不可焚。用材苟端审,帝道即羲轩。陛下复土阶,四方敢高垣?陛下喜雕墙,四方必重藩,畋猎岂无娱?汤泉岂无温?始知尧为心,清静自成尊。

  在这里,张祜主要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任贤要谨慎,因才适用;一是生活要节俭,为臣民树表率。以后,宦官把持朝政,政局更加纷扰。大和九年(835年)文宗与宰相李训、郑注等人谋诛宦官,事情败露,宦官仇士良等人穷凶极恶地族灭训、注及宰相王涯等家,惨死者数千人。这就是史家所谓的“甘露之变”。从此宦官势力恶性发展,造成“定策国老,门生天子”的局面。这一事件对张祜的刺激很大,一直到两年后,他还在《丁巳年冬月江上作》诗中抒发自己无限的悲愤:

   南来驱马渡江贲,消息前年此月闻。唯是贾生先恸哭,不堪天意重阴云。

   诗人面对时难,不能匡救,忧危虑难,呼天恸哭。在《戊午年感事书怀二百韵》中,他尖锐地揭露了宦官集团祸国殃民的罪行:

  ……窃位崇奸力,沽荣渎货权。满堂金已散,一草命无全。皂白今徒尔,苍薰古亦然。气肠思藻境,血首待花砖。地峻清流急,天高白日悬。

   对于宦官的窃国贪狠、草菅人命、祸衅未已的罪行,诗人义愤填膺,时刻准备杀身报国。同时他也坚信,宦官这股浊流终将被铲除,正义定会战胜邪恶,唐朝的国运定会如日中天。?

  张祜还有一部分咏史怀古诗,或显或隐地体现着他对时政的看法,显示出他历史及现实的批判精神。《经咸阳城》通过对阿房宫的骤起暴废,批判秦始皇残民以逞的罪恶,提示出国家兴亡在于“生人之意”这一千古真理。《咏史二首》其一,批判汉代的和亲政策“非良计”,“却教后世耻”,此诗的用意不仅在汉,更有借汉讽唐之旨。其二是歌颂鲁连,而指斥当代显贵不似古人。《读西汉书十四韵》讽刺武帝耗民求仙,执迷不悟,联系中唐宪宗以降诸君主皆服金石之药,受求长生的实际,此诗借汉武讽时君之意亦自可见。《隋堤怀古》斥责炀帝穷兵浚川、恣睢狂妄,终至国破身亡的淫逸行为,“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诗人为唐统治者正在重蹈炀帝的覆辙而忧心忡忡。

  四、 张祜的山水寺庙题咏诗

   体现张祜诗歌创作成就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他的山水寺庙题咏之作。?

  张祜年轻时即云游江湖,“南穷海徼北天涯”(《所居即事六首》其五),北曾到蔚州及受降城一带,西曾到过兰州,南至南海,而吴越一带更是足迹遍及,而且许多地方还不止一次地去过。晚年寓居丹阳,仍屡次出游。张祜所到之处,对那里的山水风景总有品题。在张祜的笔下,无论是楼台庙宇,名胜古迹,还是江南的明山秀水,北方的浩瀚河岳,无不引人入胜,各具特色。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那些题咏的作品。葛立方《韵阳秋语》卷四:“张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如杭之灵隐,苏之灵岩、楞伽,常之惠山、善卷,润之甘露、招引,皆有佳作。”?

   这些诗被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是张祜工于体物,长于摹写,能够抓住那个地方特定风物加以集中、提炼与概括,因而个性特色鲜明。例如《题虎丘东寺》:

  云树拥崔嵬,深行异俗埃。寺门山外入,石壁地中开。俯砌石光动,登楼海气来。伤心万年意,金玉葬寒灰。

  首联写虎丘寺隐于绿树环抱之中的幽深出俗之境,既有环境地势的摹写,又有通过游人的感受所体现出的寺庙的超凡气象;颔联又紧扣寺庙的特点入笔,写寺门乃远处山外,既见寺庙之深远,又与首联之“深行”相照应。其他如润州《金山寺》“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的超然;《甘露寺》“日月光先到,山河势尽来” 的开阔;《招隐寺》“竹光寒碧院,山影夜藏楼”的静谧;《楞伽寺》“树隔夫差苑,溪连勾践城”的僻远;常州《善权寺》“峻坂依岩壁,清泉泄洞门”的奇异;《惠山寺》“泉声到池尽,月色上楼多”的幽静;杭州《孤山寺》“断桥荒藓涩,空院花门深”的荒寂;《龙泉寺》“天晴花气漫,地暖鸟声和”的明媚,《普照寺》“ 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的奇清,都抓住了每个地方的独特环境,创造了独特的气氛。?

  张祜的写景作品,有些写来雄浑阔大,令人荡气回肠。胡应麟《诗薮》内编卷4:“晚唐句‘日月应先到,山河势尽来……,皆有盛唐遗韵。”请看《西江行》:“ 日下西塞山,南来洞庭客。晴空一鸟渡,万里秋江碧。”气象磅礴,意境开阔,直如浩渺无际的江天;《登广武原》:“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远树千门邑,高樯万里船。”苍茫浑厚,境界高远。《唐诗归》的作者钟惺激赏此诗,评之为“旷而浑”,正是西北高原的景色。《唐诗别裁》卷12又赞其“有气魄,有笔力”,正说明了张祜在驾驭语言上的功夫。《入潼关》“地势遥尊岳,河流侧让关”,又是何等的雄险壮健,就如潼关威踞扼守关中之势;《题樟亭》“地盘江岸绝,六映海门空”,又恰似钱塘江骤开陡绝的形势,令人联想到壮观的江潮;《题松汀驿》“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则又是平远阔大,色泽鲜明的江南水国风景。前人对此诗多有推崇之语。李梦阳《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说:“此作音响协而神气王。”张《唐风采》说:“驿路风烟,至今读之,苍莽之气犹如目睹。”唐汝询《唐诗解》:“质净浑雅。次联峻爽……大历以前语。”张祜诗歌的这一成就,与张祜本人论诗推崇建安、盛唐,激赏“刘桢骨气直”,“波澜到李杜,碧海东”很有关系。它们不同于韩愈的雄奇、柳宗元的冷峭,而在某种程度上承传了杜甫苍劲浑厚的风格。?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杜牧:《酬张祜处士》。)

  这是著名诗人杜牧对张祜的评价。的确,张祜的一生,狂士、浪子、游客、幕僚、隐者,曾以多种角色出现在人生舞台上,平凡而又独特,畅意而又痛苦,受盛誉而又曾遭诋毁,声名大噪而又终生埋没,可谓是坎坷不平的一生。他的诗歌也是众体兼备,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这些诗长于模写,本色自然而韵味隽永。五言、七言绝句则裁思精利,艳丽俊逸,音调谐美;五言古诗,讲讽怨谲,铺叙游程,章法井然。总之,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很难将其划入任何一派,而是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是为清丽沉雄的一家诗风。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26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