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古今文学]周大新的小说创作

 周大新,1952年生,邓州市人。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处创作室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家乡读完小学、初中、高中。1970 年12月入伍,历任战士、副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济南军区宣传部干事,1982年初登文坛,1983年考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现已发表和出版长篇小说《走出盆地》、《有梦不觉夜长》、《第二十幕》、《21大厦》等,其中《第二十幕》是作者用近 10年时间构思写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呈现了中原古城南阳一个丝织世家在20世纪这个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场面,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导演和表演升降沉浮人生际遇方面的高超本领。小说通过对一个小城百年间世相的描摹,也把中华民族在20世纪留下的脚印凸现了出来。被认为是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的《百年孤独》”。另外,还发表出版中篇小说三十余篇,短篇小说六十余篇,散文、报告文学一百余篇,总计三百余万字。其短篇小说《汉家女》、《小诊所》获全国优秀小说奖。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朝鲜文,不少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戏剧,其中由其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获1993 年度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熊奖”。2002年,他先后获“冯牧文学奖”和“冰心摄影文学奖”。?

  周大新是近年崛起于文坛的南阳籍省外作家,他的创作多以养育自己的那方水土-豫西南阳盆地为背景,以故乡历史、现实中所发生的一件件、一桩桩悲喜混杂的故事作为艺术审视的中心,并将自己对逃离土地一代人的观念、精神、情感的理性反思融入小说的情节叙述、人物塑造、象征寓意的构建之中。他的小说,既散发出一种清新与鲜活的泥土味道,又蕴含着悲怆酸楚般的苦涩与沉重,读后常给人一种欲哭无泪、欲笑无声的审美感受。

   一、 乡村变革的多维反思及情感的理性透视

  从严格意义上讲,改革不仅仅是政治、经济体制的变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效益的改观,更重要的是人的价值观念、民族心态的调整与更新,如果不对我们民族传统中落后、保守、僵化的观念进行彻底的剔除与清洗,没有整个民族观念意识的现代化,那么任何意义上的改革都将举步维艰,甚至与我们的改革初衷相去甚远。周大新许多以改革为时代大背景的作品,通过主人公奋斗、追求、失败的艰难历程,对我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文化心态进行重新思考与重估。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物质财富匮乏,人们要维持生存,必须“损有余以奉不足”,实行均贫富,因此,“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观念和吃大锅饭的心态便逐渐积淀为一种群体的文化心态,一种集体无意识。在改革伊始,这种观念、心态非但不能让大家尽快走上富裕之路,反而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惰性力量,《小盆地》中苜儿对“我”的改革创意无动于衷,温家泉村人们对山才的革新措施厉声斥责,其实最根本的原因皆源于他们一代代地固守着祖先“均温”的祖训,“ 有温共享”的观念已深入到每一个人的骨髓与血液之中。虽然叙述者在文本中始终并未对“祖训”持或是或非的价值判断,但我们从山才奋斗追求的失败中不难感悟到,“盆地人”观念中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心理定势已经成了他们走出盆地、改变现状、走致富自新之路的精神重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等这些思想原本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伦理的结晶,它对提高我们民族的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这种道德情操同样也有消极性的一面。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如果我们仍以一种同情弱小、怜悯不幸的人道情怀去面对市场竞争,其负面作用则不言自明,它非但不利于强化人们的竞争创新意识,反而阻碍着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正常运行,进而影响到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从而使表面上看来最富人性人情的“人道”又发展成为一种“大逆不道”。周大新的小说《武家祠堂》比较形象地展示了传统的道义、良知是如何影响到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进而导致一个人的命运悲剧的。聪明灵巧的小伙子尚智从事服装的制作与销售,由于实行技术革新,使手工产品的成本降低,这样他便以“薄利多销”的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然而这种竞争在客观上却损害了烈士妻子常二嫂的切身利益,她每天生意清淡,愁容满面。考虑到常二嫂艰难的生存处境,人们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于是,不少人劝尚智按原有的价格销售,尚智感到迷惑不解,本来他做了一件有利于顾客的好事,结果却出乎意料地激起了“善良”人们的义愤,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远走他乡寻找出路,常二嫂的生意开始好转。我们从周围群众的“同情弱小”的善良之举所导致的尚智出走的悲剧中感到一种无名的悲哀,一种无法言说的苦涩。《玉器行》中的邱爷是柳镇“一勋玉器行”的老掌柜,是誉满中州的玉雕大师,他凭着当年自己对邱家玉器行的贡献和自己精巧的手艺,在诸多徒子徒孙中形成了一种权威,他承传的一些雕刻制作工艺方法随之也成了弟子们遵守的金科玉律。尽管他已到了古稀之年,不大过问行里的具体事情,但他在邱家至尊的地位和影响仍然控制着玉器行里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玉器行生存、发展的命运,近年来他由开始不满于孙女的生活习惯,反对她在玉器制作中对其他姊妹艺术的借鉴参照,发展到亲手打碎孙女精心设计制作的玉雕,潜在的原因莫不是孙女的言行举止无意中触犯了他的权威和自尊,动摇了他在玉器行中的威信和地位。小说借玉器行祖孙二代之间的对立冲突,形象地暗示我们,一个行业,一个民族,继承传统是需要的,但开拓和创新永远是希望所在,任何压抑人的创造力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将为人们所唾弃。经济变革促使农村中一部分人率先致富,代之而来的是农村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作家在生活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在旧中国受地主欺负的农民,采取地主欺负他们的办法来欺负今日的还没有富起来的乡邻” ( 周大新:《漫说故事》,《文学评论》,1992年第1期。) 。针对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的非同步性,作者怀着一个艺术家的良知和忧患对此进行抨击,并把自己的思索写进小说《老辙》中,作品中的主人公费丙成原是旧社会他母亲当年去给地主家帮佣时遭地主凌辱所生的“野种”,为此他精神上倍受伤害和摧残。然而改革开放之后,他凭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成为当地的首富,从此他逐渐变得恃财无恐,为所欲为,乘人之危买下了冯青太的临街营业房,又用卑劣的手段迫使貌美的姚盛芳委身于己,并要那女人偷偷地为他生一个“野种”。历史在发展进程中又表现出惊人相似的一幕,经济的变革,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较大的改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的道德文明素质也会随之提高。由此,作者再―次形象地提出了塑造国民健康的精神人格、清除旧社会积淀在人们头脑中的精神污秽等这一十分重要的课题。?

   当然,周大新的小说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改革文学,然而,他对传统农业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文化心态、思维定势的整体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农村变革尤其是人的精神人格重塑的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和理解,这便是周大新这类作品的价值所在。

  如果说在《小盆地》、《武家祠堂》、《玉器行》、《老辙》等作品中作家对束缚逃离土地一代人的传统观念、思维定势、文化心态进行了形象的剖析和哲理的反思的话,那么他在《香魂女》、《蝴蝶镇纪事》、《屠户》、《银饰》等小说中则给我们描绘了―个又―个美丽的爱情神话。这些作品几乎篇篇必写爱情,且男主人公在事业追求、开拓进取的过程中必然会赢得异性的青睐,这些女性温柔多情、善解人意,融人性美、人情美与人格美于一体。她们与异性或青梅竹马、或―见钟情、或以扭曲的形态艰难地体验着爱情的甘甜。令人遗憾的是周大新笔下的爱情故事最终都是以悲剧性的结尾而告终,如果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话,那么周大新小说中的爱情悲歌则是在激起读者对美的毁灭的哀婉痛心情感的同时,又从现实、历史的角度探索了造成悲剧的远因近源,展示其本身所容纳的诸多审美意蕴及男女主人公独特的爱情追求和情感素质。?

  《香魂女》是周大新众多爱情小说中知名度较高的一篇,这固然有其被搬上银幕获得成功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作品本身的思想深度和人物独特的个性魅力。小说用一种近乎纪实的笔法描述了郜家两代妇女不幸的婚姻和命运悲剧。婚姻对于郜二嫂、环环来说,不仅仅是夫妻间没有感情的结合,而且是一种因贫困伴随而来的屈辱、仇恨,一种精神与肉体的沉重创伤乃至人格的扭曲,作者由对郜二嫂婆媳爱情悲剧的叙写走向对造成女性情感、生命不幸的男权文化进行反思: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她们既可作为商品来交换,又可作为工具被使来唤去。父母把她作为商品换取了维持自己温饱的钱财,而丈夫则视其为满足性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由此看来,女性的真正解放除了经济地位的提高之外,还取决于对“男尊女卑”等观念的重新解构和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如果说《香魂女》中的郜二嫂、环环的婚姻不幸更多的是由经济贫困所致,她们都是为了自己亲人的生存别无选择地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爱情乃至终生的幸福,那么在《蝴蝶镇纪事》、《向上的台阶》等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则更多地来自极“左”路线的摧残和唯心主义血统论的影响。豆荚和都是天真、纯洁、柔美的妙龄少女。她们抱着对理想爱情的向往投入情人的怀抱,由于家庭出身不好,她们在真挚的爱情中还多少掺杂着一种受宠若惊的心态,在感情上,她们一往情深,以身相许,不计回报。然而命运偏偏与她们开玩笑,阶级地位非但不能帮助她们走向光明的人生之路,甚至还因此被无情地剥夺了爱的权利。尽管她们情感中没有丝毫的杂质邪念,爱得坦率、诚挚,但当情人一旦因为爱她们而失去政治前途、株连家族成员时,她们还是让理智战胜了个人的私情。正是因为她们爱得真诚,所以才不忍心对方作如此大的牺牲,于是别无选择地独饮这杯爱情的苦酒。在告别情人之后开始了另―次艰难的人生选择,豆荚则怀着身孕嫁给粗人,孩子问世后以死殉情。相对而讲,她们所爱之人远非像她们自己那样单纯、无私,他们常常在情与理之间顾虑重重,骨子里的功利观念导致他们辜负了情人的期待;这里男女主人公不同的抉择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爱情对男女双方的价值意义。?

   ―个民族爱的质量,也是应该做为衡量这个民族素质的一个参数。正是从这―角度,周大新的情爱小说才具有了它自身的意义。他由再现盆地人爱情婚姻悲剧上升到对整个民族情感悲剧审美内蕴的反思,由反思走向对民族爱的素质重建的设想。
本主题由 admin 于 2010-5-9 19:26 分类
评分 收藏0 分享0 支持0 反对0

回复 引用 编辑

举报 返回顶部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用户名 当前离线

最后登录
2010-5-25
注册时间
2010-5-25
在线时间
0小时
威望
0
贡献
0
积分
6
精华
0
日志
0
记录
0
好友
0
帖子
0
分享
0
主题
0
UID
6712

查看详细资料

, 积分 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4 积分

IP 编辑 禁止 帖子

2楼
用户名 发表于 2008-12-10 14:45 |只看该作者
   二、 军人情怀的全面展示

  周大新的小说重点是他的盆地系列小说。但几十年军旅生活的深切体验,又使他的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充满了军旅题材。周大新的军旅小说,大体可分为当代战争题材与和平军营题材两类。在他的战争题材小说中,特别注重英雄平凡化的开掘。把军人豪迈、刚毅、无畏无惧、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与其自身蕴含的丰富人性、人情融为一体,使英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亲切、血肉丰满、可敬可爱。《汉家女》称得上一个范例。汉家女,作为一个战地护士长,既普通而又平凡,只是疗理伤员,甚至连她牺牲于车祸都没有记功。然而,周大新却于平凡中捕捉到了她崇高而又悲壮的不平凡行为,为我们塑造出一位独特的平凡英雄。她洗澡被七班长偷看,出自女性的尊严,她愤怒地打了七班长两耳光。然而,当她读了七班长的道歉信,特别是明白他偷看的动机,原来是明天就要投身前线,“可想想自己长到19岁,临死还没见过女的身子是啥样”后,竟能以非凡的勇气,在道德层面上突破传统“贞节观”的樊篱,克服一般女性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于突击队临行之前,以“大而化之 ”的深厚母爱主动与七班长拥抱、亲吻。这样的举动一点也不比战场上的英勇献身逊色,甚或可以说汉家女是一位“伟大的殉道者”。这种传统道德观念的殉道,与勇于牺牲的生命殉道同样悲壮!因为她是在为一位已经做好准备为祖国捐躯的战士作出牺牲,其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实际上,作家是从人性角度对人物性格进行文化意义展示的。她作为农民血统的女军人,身上不乏女性的善良、温柔和同情心,但又带有小生产者的狡黠、自私、重实利、爱猜忌等不足和局限。周大新正是从文化意义层面上挖掘汉家女复杂的人性内容,才能见出她平凡中的不平凡,从而完成对英雄平凡化的展现与开掘。作家真实地刻画出军人在战时的人性追求,无疑地加强、丰富了英雄性格的含蕴。当然,战争也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一面。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出军人的平凡很容易,而要写出平凡的英雄,就需要作家具有敏锐的艺术眼光和独特的艺术感觉。

  为了展现军人复杂的情怀,周大新在战争题材的小说中有意淡化了战争进程和战斗场面的描摹,而强化了置身战场的军人们的“心理场”的展示,着力于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理震颤的透视,从而体现作家对战争与人的思考。《硝烟中的祝愿》里,硝烟弥漫、枪炮轰鸣的战斗场面消隐了,而杜排长的“心理场”被放大了。他身在战场,而心里总抹不去妻子与市委吴秘书偷情的羞辱和愤怒。每当想到妻子和吴秘书在自己结婚所置办的奶油色床上的情景,他就下意识地抓起一把土攥成球,再把它揉碎。在阵地上,甚至连偷袭的敌人已离他十几米远还没能发觉。家中的“丑闻”充斥着杜排长的心理空间,并时刻缠绕、撕扯着他的神经,他甚至无意识地朝口袋里装下两颗复仇的子弹。在这里,作家对杜排长愤怒情绪和复仇心理的强化与放大,于一个随时面临死亡的军人来说无疑是真实的。战争一方面强化着杜排长的这种心理,另一方面又弱化和疏导着这种心理。当他从战友们的家书中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时,当他看到全班战士先后牺牲时,杜排长的这种心理消解融化了。“ 姓杜的,你一心想回去见那个女人和姓吴的,你忘了全班兄弟……老杜要为你们报仇。”他终于从个人的恩怨中挣脱出来,把满腔的愤怒化为英勇杀敌的力量。最后在弹尽粮绝时,他毅然把留下的两颗子弹射向敌人并踩响了阵前的地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作家真实地写出了杜排长艰难的心理转换过程,显示了战争给人带来的心灵净化和人格升华。周大新正是在战争与人的互动中,以犀利的笔触剖析了战争背景下军人的真实心理,传达他对战争与人的思考,渲染当代军人的英雄气概,从而扩大军人性格的张力和作品内涵的容量,引导读者从更广阔、深刻的人性层面上解读作品、认识战争、认识当代军人的复杂情怀。?

  相对而言,周大新写和平军营生活的小说在其军旅文学作品中所占的比重更大些。和平军营有着不同于战场的生活环境,为了表现军人复杂的内心和丰富的情感,周大新多从军人的职责与家庭的义务之间的矛盾入手,透视他们“忠”与“孝”难以两全的心灵冲突。秦三全(《第四等父亲》)结婚5年与妻子相处不足10 个月,儿子长到3岁,父子相处仅180天。妻子来部队探亲,多么难得的一次相聚机会,可他又必须随部队外出演习。秦三全作为军人,作为丈夫,作为父亲,他只能一全,不得“三全”。而师长严务清也曾在探家时儿子患脑炎,高烧不退,而恰恰部队来急电催他速归,结果耽误了儿子的治疗而留下了终生遗憾。《铜戟》更集中地写了一个军人团体的军人职责与家庭义务的冲突。这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某部二营,在它面临撤销,营以下干部大多转业的前夕,作为丈夫与儿子的军人们,才第一次把家庭的义务摆在了军人职责之上。想到自己微薄的收入,想到妻子儿女随军的破灭,想到自己的出路……他们愤激了。于是由英雄一连连长秦田齐牵头,大家要到师部去闹事。为了制止事态发展,代理营长杜一川强忍自己即将转业的同样烦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不惜流血,最终阻止了这批连排干部,并带着腿伤成功组织了最后一次军事集合,完成了和地方交接营房财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的军人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周大新就是这样在矛盾冲突中渲染主人公心灵的痛苦,展现他们复杂的内心情怀,揭示当代军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作家这样的艺术表现,不仅强化了作品的真实性,而且人物心灵痛苦的渲染越强烈,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就越大。同时,也更有利于作家对当代军人复杂情怀的展示和“为了人类日臻美好”审美理想的实现。

   三、 都市生活的逼真画卷

  周大新认为自己的作品中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代军旅生活的世界;一个是豫西南的这个小盆地的农村和市镇生活的世界。周大新近年来的创作明显地向后一个世界倾斜。继其长篇巨著《第二十幕》之后创作出版了反映当代都市生活的长篇小说《21大厦》。如果说前者是以纵的线索展示了一个家族在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沉浮和命运遭际,那么,《21大厦》则以横剖面的方式表现了因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来到“21大厦”的社会中的各色人等,从而活画出了一幅当代都市社会的世态人生相。?

  《21大厦》所选取的叙述视角是极为独特的。在一座现代化的摩天大楼中来来往往的萍水相逢的人们原本是没有什么联系的,而要将他们统一到一个艺术世界中,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作者却通过一个农村来的保安的视角将原本缺乏内在联系的事物统摄到了一起。“保安的视角”在作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作为一个从闭塞的农村来到都市社会的谋生者,他对都市有一种“隔离”的心理状态,正是这种状态所产生的“陌生化”效果承担起作家对于陷入滚滚红尘之中的都市男女的鞭挞与批判;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急于要在都市寻找自己生存位置的小农经济的背叛者,他和那些与他的生活环境相距非常遥远的政客、大款以及梅苑等靠出卖色相而生存的都市男女有了心理上的一致性,《21大厦》楼顶那座欲飞的大鸟成为他们心中共同的图腾,也成为他们共同的渴望。正是这种审视者与被审视者既“隔”又“融”的心理状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机趣,在呈现作品整体艺术上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于都市社会的双重态度:一方面,作者揭示了都市社会在物欲侵蚀下道德的堕落与人性的沉沦;另一方面,作者对于都市社会的人生状态又表现出力图拯救者的无奈。惟一一个给作品带来亮色的也是作者心中理想人生的体现者的虞悠,却因艾滋病而离人们远去,而她患上艾滋病的原因却是由于其纯真善良的本性。这对于善良的人们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启发人们问出无数个为什么。但至于真的为什么,作者却没有作出回答。这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他不想像社会学家那样解剖社会,艺术地反映社会才是周大新作为一个作家的职责。对此,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因而,无论是欲飞的大鸟的图腾所展示的象征,还是不时飘荡于作品中的魔幻色彩,都成为作家所驾轻就熟的艺术手法,也赋予了作品另一番神秘色彩。正是这种象征与魔幻相结合所造成的怪异色彩或者“陌生化效果”,不但增强了作品本身的艺术韵致,也使《21大厦》与当前许多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拉开了距离。也可以说,当那些惯写现实题材的作家们纤毫毕露地揭露着社会的弊端并自不量力地开着救治社会的药方的时候,周大新却将艺术笔触伸向当代人的心灵深处,将当下社会状态中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才是真正抓住了社会的本质,并对这种本质进行了艺术的美学的展现。?

  叙述视角的独特性不但赋予了作品特有的艺术韵致,也使得《21大厦》的结构更为精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就像是真的在建造一座现代化的大厦,其用笔的精致与细密处处都展现着独运的艺术匠心。与《第二十幕》的让所有人物带着其各种心理欲望来到社会历史的大舞台上尽情表演不同,《21大厦》则是将丰富的人生和历史都浓缩到这座大厦中;如果以戏剧结构做比喻,前者所用是“开放式结构”,而后者所用的则是“锁闭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恰恰向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极简练的笔墨画出一个人乃至数个人的灵魂;而且他们的活动空间全部限于一座大厦,统摄到一个保安的视角中。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将人生或由此而体现出的艺术意韵简单化,其人物仍然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京剧演员魏奶奶的忏悔就包含了厚重的社会历史意韵,而这个人物在这部作品中只占了很少的笔墨,甚至可以说是寥寥几笔。以简练的笔墨传达厚重的内涵也使得这部小说呈现出在当下的小说创作中所难得一见的空灵之气。这样高超的技巧与驾驭才能,也只有周大新这样的作家才能具备。由这部作品也可以看出周大新在艺术上的不断进步。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周大新一直在不断地超越着自己,相信他的下一部作品在艺术上将会更加完美。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12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