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教育文化]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从1926年中共在南阳建立基层组织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二十多年间,中共南阳党的组织对南阳教育的间接影响和直接领导越来越得到加强,南阳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新中国成立后南阳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国内反帝反封运动对教育的影响

   (一) 五四运动在南阳的反响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 五四运动在南阳的反响?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北京3 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反对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卖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学生们的正义要求,却遭到反动军警的残酷镇压。全国各地学生纷纷罢课,游行示威,反对巴黎和会的决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各地民族工商业者举行罢市,特别是工人群众的奋起,使五四运动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卖国的北洋军阀政府的伟大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的兴起,在南阳引起强烈的反响。五四运动前夕,在北京大学等校求学的南阳籍学生,不断把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刊物寄往唐河、南阳等各地学校,使不少学生耳目一新。五四运动爆发后,唐河县城各中小学校随即联合成立了“源县学生爱国团”,组织学生游行示威。他们手持彩旗,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并鼓动农工商各界在县城南街火神庙召开大会,宣传反帝爱国的意义,号召工商各界和城乡人民奋起抵制日货。为使这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学生爱国团还在县城南门外广场搭台演出反帝反封建的戏剧,发表反帝反封建的演说,揭露和声讨帝国主义与北洋军阀政府的无耻行径。当时,在唐河县城教书和求学的黄山农(民豪)、黄火青(民孚)、黄民钦、黄冠群兄弟,积极参加学生爱国团和集会游行活动,并组织学生到县城郊区和城北源潭镇进行宣传。这些活动,使古老的唐河大地为之一振,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

  河南省立南阳中学的学生在北京学生爱国热情的影响下,每班推举代表两名,组成同学会,带领学生走上街头,集会演讲,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 “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5月中旬,在北京求学的部分南阳籍学生回宛,深入各校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南阳城内各校学生300多人游行示威。在南阳城内粮行街、十字街(今新华东路与解放路交叉口)、长春街(今解放路)、白衣堂等处,张贴标语,演出街头剧,查封各商号的日货。省城开封的河南学生联合会,为把反帝爱国运动推向全省城乡,决定于6月中旬提前放暑假,在开封的3 000多名学生回到各地,奔走呼号,向群众宣传爱国思想。当时,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的南阳籍学生李子策等先后返宛,带回大批宣传品,在南阳教育会(今第二小学校址)广为散发,并和南阳中学学生汇合一起,到街头游行集会,宣讲国事,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要求收回青岛,保我主权。南阳中学各班都推选出代表,轮流到街头宣传使用国货,查禁日货,得到爱国商民的支持。?

  青年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南阳镇守使吴庆桐等人的反对。他们批示其派往南阳中学任教的体育教师梅子英,连夜告诫同学会会长孙文青停止一切活动,又向校长阎警轩施加压力,要学生停止“干预国政”。第二天,吴庆桐亲赴学校,召开师生大会,声言“有不逞之徒煽惑学生,酿起风潮,妨害学业”,并威胁说“谁再活动就杀头”,还勒令解散同学会。吴庆桐的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广大师生的坚决抵制。?

  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南阳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1919年6月中旬,镇平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师生亦走上街头游行集会,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维持国货、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空前高涨。当时,在开封求学的李树敏、任伯达、黄连成、王会承等回到桐柏县城,宣传五四爱国运动,发动县城各界民众成立抵制日货委员会,并通告各商号,不经检查不准开门营业。他们还组织县城高等小学堂师生和市民群众数百人集会,游行示威,并把查出的日货和鸦片在高公祠(今县电影院处)门前当众焚烧。由于这一行动直接涉及到桐柏县民团队长何松岩的商号,何恼羞成怒,带领民团包围了高等小学堂,并鸣枪恫吓,声言抓人,还殴打了校长李定甫。何的暴行激起民众极大愤慨,群众一拥而上,把何松岩扭送到县政府请愿。在广大师生和民众的强烈要求下,县知事肯定了师生的爱国行动,指出学生游行抵制日货是正义之举,民团包围学校是错误的,责成何松岩向师生赔礼道歉,为被打伤的师生治疗,给高等小学堂做旗帜两面,买军号两把,以表歉意。高等小学堂的师生们为庆祝这一胜利,高举红旗,吹着军号,再次到大街上游行,口号声响彻全城。?

  五四运动的风暴,冲破了封建主义思想的禁锢,唤起了南阳民众的觉醒,反帝反封建的火焰在古宛大地上燃起。1923年春,南阳、唐河、新野等地,又开展了以收复旅顺、大连为中心的反日爱国运动。4月14日,省立南阳第五中学、南阳第一高小、英算专修学校、旭东小学等师生600余人,冒雨集会游行,散发传单。 22日,南阳学生联合会、教育会、商会、省立第五中学、益智预备中学等致电北京政府:“旅大租期已满,日本抗不交还,实属有背章约”,“万望严重交涉,保我疆土。”省立五中的学生还在东关酬神台演出自编话剧《台湾割地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霸占中国领土的罪行。24日,唐河县高小学生为收复旅大,废除“二十一条”,发表了《宣言》。30日,新野县城小学散发了《请看亡国二十一条和解释》的传单。5月,南阳县商会决定各商号停止购销日货。?

   2. 马克思主义在南阳的传播?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更加清楚地看到国家前途岌岌可危,更加感到腐败黑暗的社会难于忍受,他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重新探索中国的前途。各地青年纷纷成立学习和宣传新思潮的社团。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社会主义学说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着众多的进步青年。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迅速成为一股时代的潮流。?

   通过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南阳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深刻教育,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新思想,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南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最早传入南阳是1922年。当时,唐河县师范学生徐耀宗、范祥振、赵咸邦等人订购《新青年》等刊物进行学习,研究共产主义思想,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23年,具有进步思想的黄山农在唐河县城天爷庙小学教书,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把共产主义思想的甘露洒在唐河的沃土上,对校长曲子伦和部分师生影响很大。而最具影响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1924年他在省立襄阳第二师范任教,向青年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当时,在襄阳、樊城求学的唐河、邓县、南阳、新野籍的青年学生深受其影响。他们利用假期,回到家乡,宣传革命,促进了共产主义思想在南阳的传播。?

  随着中共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普遍宣传,一些在外地求学的进步学生及在外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回到家乡开展宣传活动,使马克思主义在南阳的传播越来越广泛。1924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祁修文(祁炳堂),利用学校放假回到泌阳,在其家中召集青年举办《新青年》讲习班,宣传马克思主义。当年,共产党人萧楚女还与祁修文一同到泌阳,在祁修文家召集附近村庄青年知识分子、教师和青年农民宣讲《新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些,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南阳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 南阳师生声援“五卅”运动?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五卅”惨案。帝国主义分子屠杀中国工人顾正红的残暴罪行,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义愤。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各阶层人民结成反帝统一战线,开展罢工、罢课、罢市,声援上海工人阶级,一致向帝国主义反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大规模的反帝斗争,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五卅”运动。?

   6月,“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南阳,南阳人民极为愤慨,积极投身到这场反帝爱国斗争之中。南阳、新野、桐柏、唐河、南召等地的民众强烈要求收回英租界及领事裁判权,取消不平等条约,惩办肇事凶手,掀起声援“五卅”运动的浪潮。省立南阳第五中学、宛南公立中学的学生联合城内各中小学校学生,成立学生联合会,组织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游行、演讲,揭露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罪行。学生联合会还组织各学校实行总罢课,带领学生上街,检查英、日货;发动各界人士成立南阳“沪案后援会”,开展募捐,支援上海工人斗争。连豫南镇守使马逊斋及南阳县知事也“与商、学各界踊跃捐款”,很快捐募1 100余元,由南阳久成绸庄汇交上海总商会。与此同时,各县城乡的声援活动也迅速形成高潮。南阳县潦河镇的民众于6月下旬电告各报馆转全国各团体,声援上海工人斗争。电文为:“沪案发生,薄海同愤。潦河镇成立市民大会,向当道(局)请愿为外交后援,第一次募得到之捐洋汇至上海学生总会收储发放外,现仍继续努力,节节进行,务达全国万众共期之目的而后止。”?

  当时,在省立信阳第三师范学校上学的肜德忱、黄文庆,在开封上学的徐仲纯、黄资安,在樊城上学的马训等,先后回到家乡新野。他们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为阵地,组织进步教师和学生走上街头,利用演讲、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画漫画等形式,宣传“五卅”运动及全国各地声援上海工人斗争的情形,发动民众支援上海的工人斗争。6月28日,经肜德忱、黄文庆等人的努力,新野县外交后援各界联合会在县立第一小学宣告成立。30日,该后援会在县城五瘟庙召开声援大会,悼念殉国同胞,抗议帝国主义的罪行。参加大会的有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关帝庙小学、清真寺小学、乾明寺小学、关驿小学等校师生以及士农工商各界人士共1 000多人。曾担任信阳各界沪案后援会总指挥的肜德忱,在家乡的声援大会上,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讲。他介绍了“五卅”惨案的真相和当时的国内外形势,痛斥帝国主义残酷镇压上海同胞的罪行,号召各界爱国人士团结起来,节衣缩食,募捐钱物,以实际行动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激昂的演讲,伴随着“打倒帝国主义!”“向英日帝国主义讨还血债!”“铲除列强!”“替上海死难同胞报仇!”的响亮口号,使会场气氛热烈。会后,士气高昂的师生和各界民众高唱反帝歌曲,走上街头游行示威。当时,突降大雨,游行群众情绪分外激昂,纷纷表示:不怕枪林弹雨,何惧狂风暴雨!继续散发传单,高呼口号。风声、雨声与人声相杂,雨水、汗水和泪水齐下。这时,县警察局长、代理县知事王元顾正打着雨伞在街头观看,被游行学生将其雨伞夺下抛扔在地。王自觉有愧,当即表示支持各界人士的反帝爱国运动,并通令县城所有机关、团体一律降半旗向上海死难工人致哀。游行群众还沿街捣毁了经营英、日杂货的商店。丁字口“公益恒”商号经营的英产亚细亚牌煤油,被倾倒门外;梳背街“合兴永”杂货店经营的日货被扔到街上,游行群众践踏而过。这真是“雪我国耻,张我正义”。?

   肜德忱等人还组织演出队,演出由他们自编的以沪案为背景的《洋人下饭店》等剧目。同时,组织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持续十余天,并深入农村宣传鼓动群众,影响颇大。?

  在开封上学的中共党员金孚光〖ZW(〗金孚光,桐柏县城关人,1924年冬在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期间回县开展革命活动,后任中共桐柏县委书记。1929年到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任红军第三十二师九十七团党代表。1930年2月任中共信阳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军委工作,组织正阳白狗庙起义,任豫南工农红军先遣队队长。1931年1月任红十五军第一团团长兼政委,在指挥作战中牺牲,时年24岁。〖ZW)〗、汪世昌、周耀杰、陈肇烈和在信阳第三师范学校上学的中共党员桂仲锦等,亦于6月相继回到桐柏县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他们在县城学校师生和各界人士中宣传“五卅” 惨案真相,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大大激发了各界群众的反帝爱国热情。在他们的宣传鼓动下,桐柏县立高等小学特发“快邮代电”,谴责帝国主义的罪行,声援上海工人斗争,疾呼“同胞何辜,遭此荼毒,公理何在?人道何在?亟应请求政府严重抗议,据理力争。此案未决以来,吾同胞一致进行抵制,实行经济绝交,以为外交后援。皇天不老,此志不懈”。?

   7月中旬,金孚光、汪世昌等联合各界人士,在桐柏县城文庙(今县文化馆)召开声援大会。金孚光登台演讲。会后,发表了《宣言》,并组织游行,开展查封、焚烧日货等活动,伸张了民族正义,在桐柏山城点燃起反帝爱国的火焰。他们还联络进步人士李惠生,在县城北关的义仓创办平民学校,组织农民学习文化,教唱《国际歌》等革命歌曲,传播马克思主义,政治空气非常活跃。?

   “五卅”运动爆发后,在信阳求学的共产党员蔡训明写信指示唐河县团小组迅速发动群众,联合各界,组织救国会,募捐支援上海等地的工人斗争。同时,让同乡同学陈子文在信阳参加远征队,以救国会的名义,回到唐河县宣传“五卅”反帝斗争,得到县教育局长冯国香、高等小学校长曲子伦和社会各界进步人士的支持。6月下旬,县城各界1 000余人,在县立师范(现第四高中)操场召开声援大会,成立唐河县救国会。陈子文在会上介绍了“五卅”惨案真相和上海、信阳等地反帝爱国运动的壮举。县立师范学生张星正等作了慷慨激昂的发言。与会者群情激愤,随即上街游行示威,“打倒英日帝国主义”、“为死难同胞报仇”的口号响彻县城。接着,由学生组织宣传组和仇货检查组,到大街上宣传,检查日货。唐河团小组接到蔡训明的来信后,立即发动民众,在源潭镇开展声援活动。从而,形成唐河县城乡反帝爱国斗争的热潮。?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一声援活动,不仅锻炼了党的新生力量,而且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政治觉悟。在“五卅”运动中,南阳人民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使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在南阳地区的建立和农民运动的兴起,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 中共南阳基层组织初建时期的教育

   (一) 中国共产党南阳基层组织的建立?

   “五卅”运动后,中国的革命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增长,社会各阶层人民更加憎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渴望结束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中国共产党推动人民群众进行反对军阀的斗争。北京、上海、开封、汉口等地相继爆发了反对奉系军阀和段祺瑞政府的群众示威。 1926年初,华北、华中地区国民党地方党部和革命群众团体,纷纷致电或派代表到广州,要求国民政府出师北伐。?

   1926年2月21日至24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现在的时局,实在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存亡的关头。固然应该在北方努力集中一切革命势力来抵御帝国主义的反攻,然而根本的解决,始终在于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胜利”。因此,确定“党在现时政治上主要的职任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而北伐的政纲必须是以解决农民问题做主干”。会议指出,必须在北伐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加紧开展群众工作,预备民众奋起接应。按照党的四大决议和这次会议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各地组织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发展工农运动,为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准备。?

  在这种形势下,南阳在外地上学或工作的一批中共党员,受党组织的派遣,纷纷回到家乡开展活动,发展党组织。“五卅”运动期间回到桐柏的周耀杰、李怀玉等人,经过深入的宣传教育,发展李怀璧、刘宜之、萧正清、郭付星等人入党。1926年2月,分别在桐柏月河与栗园建立了党小组,李怀玉、周耀杰分任小组长。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南阳地区最早建立的基层组织。?

   1926年春,中共党组织派上海大学外语学院学生、中共党员杨士颖回河南开展工作。杨到开封后,找到在中州艺术学院任教的原上海大学文艺学院毕业的同乡、中共党员刘友三、朱冠洲。3月,他们三人由中共豫陕区委派回南阳。他们首先找到职业作掩护,尔后积极开展活动,培养积极分子,很快发展在上海上学时的同学刘实中入党。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他们商定先把组织建立起来,以便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革命活动。并根据当时当地的局势,认为必须到农村去,发动农民投身革命,才能打开局面,站稳脚根;进而决定把党组织建立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南阳县栗河乡刘宋营。一是可以利用刘实中的哥哥刘鲁门是冯玉祥部下的参谋长作掩护,来开展党的活动;二是便于教育争取家住刘宋营,具有正义感、威望高、实力强的红枪会首领刘陈善;三是刘宋营位于县城以南三十余里,比较偏僻,且周围村庄没有驻军,反动统治势力相对薄弱,便于开展工作。5月,他们在刘宋营刘实中家以打牌为名,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南阳支部委员会,刘友三任书记,杨士颖、朱冠洲、刘实中分别担任青运、军运、农运委员。会议决定以刘宋营为基地开展党的活动,尽快发展党员(以工农为主,同时注意吸收青年知识分子),壮大组织,把农运工作的重点放在教育争取红枪会上。?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阳成人教育?

   1. 南阳刘宋营平民学校与农民夜校?

   1926年,中共南阳支部成立后,在开展工作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贫苦农民对他们这些出身富家子弟、从城市学校回到农村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感情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如何才能尽快缩短这种距离,发动农民群众,打开工作局面呢?党支部决定利用国民党提倡平民教育的合法名义,从办学入手。他们自筹物料,修建校舍,自备桌凳、书籍,办起了刘宋营平民学校,招收贫苦农民的子弟入校学习;同时,组织60余名青年农民学习文化。在教学中,他们联系农民受剥削的情况,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农民的觉悟。他们还主动将自己家中收取佃户的“顶首”(押金)退还给佃农,从而取得农民的信任。通过艰苦、细致的教育发动,贫苦农民从对他们冷淡疏远,逐步到信任亲近,有了共同语言,甚至有的表示愿意跟着共产党干革命。?
  此外,刘宋营平民学校在南阳支部的领导下,教育争取红枪会,开展反抗苛捐杂税的宣传教育。利用红枪会的势力,发动群众,进行抗缴征粮的斗争,取得了斗争的胜利。因而,参加平民学校和农民夜校学习的人数越来越多。

   2. 河南青年协社唐河分社?

   1926年3月,唐河县城关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尚伯华和进步教师田欣然等人,响应中共豫陕区委的号召,成立了河南青年协社唐河分社,开展识字教育,教授文化知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革命思想,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反帝爱国活动,并同反动的地方当局进行斗争。他们在斗争中发展协社成员60余人,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唐河县的建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3. 阎普润的农民教育活动?

  阎普润出生于唐河县南部阎庄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23年考入河南省立开封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五卅”运动的巨浪冲击着古城开封,他目睹自己的祖国外遭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反动军阀蹂躏,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痛心疾首,立志革命,投笔从戎。1925年秋,他毅然决然到黄埔军校参加第四期学习。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思想有很大进步,由其老师萧楚女、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随军北伐。在对敌斗争中,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展,中共中央决定抽调一批河南籍干部回家乡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工农活动。阎普润即被党组织派遣回乡开展革命活动。阎普润富有组织能力和宣传艺术,他在唐河县阎庄一带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当时所讲的课文有:“四万万的中华,四万万的国家,四万万人一心一意来爱她。要是你爱她,不让人害她。要是人害她,更要你爱她。”他还以群众喜爱的民歌形式编写出:“穷人没吃又没穿,上学读书难上难;要想改变这世道,团结起来掌大权;除了种地搞生产,还要扛枪打江山;穷人兄弟有了权,吃穿读书不作难。”?

  阎普润在教农民识字时,还注意以字解义、通俗易懂地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如讲“天”字,是“工”与“人”合起来为“天”,所以工人顶天立地,是领导阶级。讲团结起来力量大,就用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就难以折断的形象比喻来教育农民团结起来。通过教育发动,极大地启发了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先后发展孟保方、李兰洲、阎孝先、孟文玉等10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27年2月成立了中共唐河县阎庄小组,阎普润任组长。同时,由于他的教学方法灵活,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因此,参加人数很多,经他教过的农民识字班学员不下百人。?

   3. 桐柏平民读书会与农民文化学习班?

   1925年春,在桐柏开展工作的金孚光、桂仲锦、汪世昌、周耀杰等共产党员,在县城义仓的平民学校中办了一个读书会,参加学习的城市贫民、店员共80人。义仓平民学校有学生70人,分设两个班级,开设国语、算术、唱歌、识字等课程。汪世昌、金孚光、桂仲锦等经常到校讲课,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时任桐柏县建设科科长的李惠生作校董,并带头捐款,用以支付学生的书费和学校的开支。进步人士邮电局长任伯达利用工作之便经常把一些进步书刊送到读书会供大家学习。?

   1926年,共产党员朱冶炳和王伯鲁在桐柏祖氏顶(在县城东)任小学教师时,晚上教农民学文化并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1927年,桐柏县社会教育宣讲员张化民利用工作之便宣传马列主义。同年,共产党员黄发顺在黄畈创办一所“农民文化学习班”,派共产党员周希贤为师,使农民学员既学习了文化,又提高了阶级觉悟。?

   此外,方城县教师曲健在方城江河任教时,还义务举办农民夜校3期,学员120人。

  
(三) 中共领导下的南阳中学教育?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阳中学教育,当属位于南阳方城县广店乡土屯村的嵩山公学。1932年冬,国民党第三十军秘书长李子纯和高级参议王拱壁向军长彭振山提出在彭的家乡办学培养人才的建议,彭大力支持,嵩山公学遂在彭的家乡后土屯诞生。当时修建教室两排,大厅5间,继续奠基修建教学大楼,并购置大批图书和仪器,同时筑起后土屯村约10米高的围墙,并从三十军军部送回20余支驳壳枪以保护学校。?

   1933年春,学校招收初小、高小新生一、四、六年级各1班,计学生150名左右。校长王拱壁,副校长郭晓棠(化名郭静波),教务长张楠圃,教师齐欣(化名陈立鹤)、司吉甫、王芳君、刘芳亭、石纪甫等。课程开设有国语、数学、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八科。?

  嵩山公学一诞生就以传播革命真理、教育学生走上革命道路为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倡导创办嵩山公学的第三十军秘书长李子纯,是河南省西华县人,是大革命时期的老共产党员,是中共在第三十军的军运负责人。校长王拱壁是李子纯的同乡,早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为河南大学教授,是位“新村主义者”,主张新村建设、普及农村教育,具有反帝、反封建,提倡教育救国的思想。副校长郭晓棠、女教师齐欣当时皆是中共地下党党员,其他教师多是思想进步人士。学校开学后,李子纯将第三十军在鄂东“剿共”战争中获得的苏区文件和书籍,如《中共宣言》、《反宗教论》和各种政策法令等送到嵩山公学。其中《反宗教论》一书,被作为对学生进行反宗教迷信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教材,这是学生政治思想迅速得到提高的主要因素。?

  副校长郭晓棠担任六年级国文课,精心地选讲具有进步思想的文章。如鲁迅的《阿Q正传》、《呐喊》等,并从上海《大公报》的副刊《自由谈》中选择思想进步作品,诸如《水灾》、《鹰爪下的农民》、《一九三三年交响曲》等向学生讲授,使三尺讲台变成了传播革命真理、启发学生阶级觉悟的阵地。至今嵩山公学的学生崔剑晓、王仲华等谈起当时讲授的内容,记忆犹新。王仲华当时听讲《鹰爪下的农民》一课中农民的悲惨情景,历历在目。农民的辛勤劳动果实,被统治阶级的鹰爪攫夺而去,生命垂危,朝不保夕,激发了当时学生们的变革现实的强烈情绪。?

  课外阅读是宣传马列主义的另一阵地。郭晓棠指导学生们阅读《苏联十月革命的故事》、《妇女与社会》、《铁流》、《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故事》、《苏联见闻录》、《铁蹄之下》、《少年漂泊者》等饱含着革命思想的读物,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消灭了人剥削人的旧社会,实现了人人平等、自由、幸福的新社会的巨大意义,向往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

  社会宣传是教育群众的主要形式。嵩山公学每逢节日、春会以及星期天,组织文艺宣传队向广大群众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演唱小剧《放下你的鞭子》、《不做亡国奴》、《流亡三部曲大合唱》等。女教师齐欣在四棵树街农历四月四日的春会上,以《全国各民族团结起来,枪口对外》为题目的演讲,影响很大,得到群众的好评。宣传队在柳河街进行文艺宣传后,群众派牛车欢送全体队员回校。这一系列的经常的宣传活动,对当地群众奋起抗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933年冬,第三十军的“学兵队”举行暴动失败,秘书长李子纯被捕,随即被国民党杀害。王拱壁辞去高级参议回原籍,嵩山公学经费中断,教师生活极端困难,全凭学生送红薯、玉米面维持生活。但为了这里的工作,教师们不忍遽然离开,直至将培养成熟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宛北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栗在山为团支书,团员有崔剑晓、傅廷弼、王仲华、栗元聊、栗元太等。郭晓棠和齐欣同志领导着全体教师和全校学生一直坚持到放寒假。1934年元月,迫于生计,郭晓棠、齐欣和其他教师们相继离开了嵩山公学。临走前,郭晓棠拟定了一个宣传活动提纲,交团支部严密保存,作为青年团的宣传和工作的纲领。郭晓棠、齐欣去后,经常与栗在山联系,邮寄文件、书籍和指导着团的工作。嵩山公学六年级学生毕业后,学校停课。邻村高蓉圃(清朝拔贡)招聘一批教师继续开学。半年后,第三十军军长彭振山被蒋介石囚禁,继之被害。嵩山公学从此停办。?

  宛北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全体团员虽然散居农村,但是仍过着组织生活,坚持宣传工作。1935年春,团支书栗在山由郭晓棠介绍离家外出参加革命工作,团支书由崔剑晓担任。1936年初,团支部在广店乡和博望乡继续发展团员,当时入团的有崔景云、李鸿业、徐劳伍、白十五、傅肖三、李德义等。1937年,崔剑晓在傅村创办私立四合初级小学,招收学生3个班120名左右。时值“七七”事变,全国掀起抗日救亡高潮。团支部研究决定配合当时形势,在傅村四合小学开设夜校班,组织农民识字,借以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1938年初,根据地下党博望中心党组织关于组织民族抗日先锋队(简称民先队)的指示,经团支部研究,全体团员一律参加民先队。崔剑晓、崔景云分别担任正、副队长,并发展崔荣云、孟庆、宋荣祥、孙朝光、陈广平等为民先队队员。从此,青年团、民先队成为宣传抗日救亡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教育广大群众奋起抗日的一支抗日宣传队。广大群众深受抗日救亡思想影响,抗日情绪逐日高涨。?

   嵩山公学创办时间虽然不长,但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原任国家科委副主任的栗在山和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党委书记崔剑晓都曾在嵩山公学受到启蒙教育和在党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现在嵩山公学校舍依然存在,它的光辉历史一直激励着南阳人民不断前进。

   三、 豫南苏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教育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建立起鄂豫皖边界地区苏维埃政府(简称鄂豫皖苏区)。这是当时全国第二块较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仅次于中央苏区,首府设在河南省新集(含新县县城)。鄂豫皖边界豫南地区的光山、商城、罗山、息县、潢川、信阳等六县和桐柏、唐河、泌阳、固始、确山等五县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简称豫南苏区)。?
  苏区政府为了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结合当时苏区政治、经济特点,总结了苏区文化教育的实践经验,确定了文化教育宗旨和政策,创立了独特的教育结构,制定了新的教学制度,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教育领导系统和管理制度。?

   (一) 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及任务?

  豫南苏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现了工农民主专政,成立了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文化教育大权已从地主买办阶级手中夺回到工农劳苦大众手中,从而把几千年来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教育,改变成为工农谋利益,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为土地革命服务,为无产阶级建立苏维埃政权服务,为党的民主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服务的新型教育;同时,贯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1931年7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宣言》明确规定了苏区的教育宗旨:“苏维埃政府创办免费的学校,专教育工农子弟,养成为工农谋利益,建设苏维埃……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统治。”同时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相联系”的方针,指出: “我们不仅仅是要一面学习,一面又参加生产,而且要学习一件东西,就要了解这件东西的实质。”?

  关于苏区的教育目的和任务,1931年7月颁布的《文化教育政策》提出:“我们要在革命战争的枪弹烟火中,去创造鄂豫皖苏区的文化教育。”《鄂豫皖省文化委员会决议案》指出:“苏区的工农劳苦群众们在得到了经济政治解放之后(在建立苏维埃政权之后),必须要实现文化上的完全解放。我们必须从地主、豪绅、资本家的奴隶文化中解放出来,首先要读书识字,提高我们的思想和文化,增强我们斗争的力量,来完成建立新社会的伟大使命。”这就是说,苏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提高广大工农群众政治思想水平和文化知识水平,发展他们的伟大创造能力,为工农群众的文化解放服务,使他们积极地参加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革命战争、阶级斗争、土地革命和各方面的建设。同时,为革命培养党政军等方面的干部,为建立、巩固和发展苏区服务。具体任务就是:实行义务教育,普及农村小学教育;广泛实行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工农识字运动,扫除文盲;做好党政军各类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二) 工人教育?

  豫南苏区创建之前,唐河、泌阳和桐柏、确山、固始山区民生凋蔽,百事俱废,工农群众饥寒交迫,受教育的权利几乎被完全剥夺。豫南苏区创立后,中共对工人业余教育十分重视,规定对工农群众一律实行免费教育。1931年7月,鄂豫皖苏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作出《关于劳动青年决议案》规定,城镇各工厂“资方应办夜校 ”,对青年学徒免费进行文化补习教育,并具体指出:青年学徒超过法定工作时间(每天4~6小时),“资方必须照时间增加工资,以保证青年学徒工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文化知识”。这些规定的实施,极大地加强和促进了豫南苏区以识字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工人业余教育的迅速发展。“消灭文盲”这一群众性的识字教育活动波及工矿、商贸各界,并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工人、店员识字学习班,有“露天学校”、“业余补习学校”、“工人夜校”、“俱乐部”、“列宁室”、“巡回图书馆 ”、“研究会”、“识字班”、“识字组”和“读报组”等等。工人夜校的识字教育方法大体上分为五种。

   课本识字。成仿吾同志亲自组织文化教育委员会人员结合苏区群众生活实际编写了《工余识字课本》、《平民识字课本》等教材,夜校教师通过讲授课文,让工人群众从课本中识字。?

   读报识字。当时,鄂豫皖苏区出版的报纸有《鄂豫皖日报》、《红旗报》、《大众报》、《英特那雄耐尔》。各县苏维埃政府也出版了油印小报,如红安县苏维埃的《群众报》。夜校教学,通过读报识字,兼学时事政策。?

   会议识字。夜校利用召开工人群众会议宣讲鄂豫皖苏区的各项方针政策,涉及工人的各项决议就要求人人会背能写。通过这种方法,工人群众既懂得了党的方针、政策,又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

   从标语口号上识字。夜校教室、校院内外、街道两旁、会议场所、公共娱乐设施、墙壁上、大树上等一切醒目之处和能写标语的地方,都涂写有标语口号,让工农群众随时辨认。

   唱歌识字。识字班通过教唱革命歌曲学习文化,传播革命道理。当时,唱歌在鄂豫皖苏区蔚然成风,开会唱、休息唱、甚至走路也唱。整个苏区成了歌的海洋,充分反映了苏区工农群众的精神风貌。?

   (三) 农民教育?

  豫南苏区最广大的群众是农民,农民教育也像工人教育一样,在苏区开展得红红火火。农民识字班或农民夜校的教师主要是从稍有文化的贫苦农民中推选出来的,识 100个字的农民可以当不识字农民的先生,识200个字的农民又可以当识100个字农民的先生。只要文化程度较高,即可成为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先生。农村苏维埃政府的干部和基层党、团、工会的干部,只要不是文盲,皆可作夜校兼职教师。此外,也请了一些先前农村中的私塾教师到识字班做文化课教师。?

   农民夜校和识字班采用的教材,主要是在鄂豫皖苏区通用的《工余识字课本》和《列宁小学课本》。很多课文都采用韵文编写,内容由浅入深,便于群众学习和记忆。?

  农民夜校和识字班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深受苏区农民群众的欢迎。①结合生活用具识字,如门上写“门”,灯座上写“灯”,桌上写“桌子”,锄上写“锄头”,桶上写“水桶”,使农民都可以依照工具对号认字。②“识字板”识字。“识字板”上的字一天一换,每天要全村的男女成人学会3~5个字,过十天、半月,教师再把这段时间所学过的字集中写在“识字板”上,让全村群众反复温习。这种方法在豫南苏区农民教育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各个乡苏维埃、村苏维埃的“消灭文盲协会”、农民夜校或识字班都在各自村、镇的路口道旁树起了“识字板”。③童子团团员监督识字。童子团员类似今天的少先队员,多数是列宁小学程度较好的学生。学校节假日、星期天或课余时间,他们一概充任“识字小先生”。他们在交通要道对通行的每一个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本乡、外村,一律耐心地教他们认写“识字板”上的字,直到学会才放行。?

  农民教育中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桐柏游击根据地农民文化学习班。桐柏县黄畈寨共产党员黄发力、黄发顺聘请周希贤老师,在桐柏黄畈寨成立了“农民文化学习班”。学习班开设政治文化课和普通军事课,由周希贤主讲。黄发顺在16岁时上过冯玉祥将军的军官学校,文武双全,由他负责对学员进行严格的军事操练。男女老少均可免费入学,当时入学的有30多人。周希贤白天教私塾,晚上到设在黄家大院的学习班上课。他既教识字又传授革命道理。他讲道:“穷苦人没吃没喝,剥削者肥吃海喝;穷人穿麻片,富人穿绸缎;穷人寒窑囚,富人住高楼;穷人子孙放牛羊,富人子孙上学堂;穷人孩子喝菜汤,皮包骨,拉竹棍,找爹娘。孤儿三十无家乡,住破庙,地作床,一堆乱草作爹娘,孤儿寒冬痛断肠……”他又编了顺口溜:“穷光蛋(农民协会),齐心干。要作主,要吃饭,粮食财物要还咱,打倒严山谦!”(严山谦,即随枣团防总办,当时盘踞在桐柏)。?

   1927年10~11月,周老师率领健壮学员和“光蛋会”(农民协会)会员组成暴动队,曾先后攻打了湖北槽房湾保长黄敦坤的土围子和杨皮地霸石开兰的小寨堡,缴获敌人大量财物和长短枪支30余支。?

   1928年2月,为了打击桐柏的反动势力,配合四望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共桐柏特支发动了以农民自卫军为骨干的万余农民围攻桐柏县城的斗争。周希贤老师指挥“光蛋会”会员和学习班16岁以上的学员,攻进了桐柏县政府,活捉了严山谦。在战斗中,年仅19岁的学员黄发惠光荣牺牲。?

   桐柏围城斗争胜利后,他们又参加了攻打湖北随州桃花堰的战斗,活捉了恶霸陈世清,缴获枪支200多支,弹药不计其数。当时有一首歌谣唱道:?

  “光蛋会”,救穷人,?
  抗粮款,得民心;?
  穷人参加“光蛋会”,?
  土豪恶霸吓掉魂。

  桐柏农民文化学习班的举办,为广大穷苦农民指明了生活的道路,丰富了文化知识,受到了广大穷苦农民的欢迎,最后农民文化学习班每期学员达到50多人,大部分成了革命的骨干。桐柏农民文化学习班为该地区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做了大量舆论准备工作,也从群众基础和物质准备两方面为农民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儿童教育?

   1930年,豫南苏区各县开始普遍设立列宁小学。一般做法是:村设列宁初级小学,乡设列宁模范小学,区设列宁高级小学,县设列宁模范学校。当时桐柏也创办了列宁小学。

   1. 教育方针?

   1931年7月1日,鄂豫皖苏区在新集举行了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明确地提出了苏区儿童教育的方针:“苏维埃政府创办免费的学校,专教育工农子弟,养成为工农谋利益,建设苏维埃,去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次年5月10日,苏区颁布的《鄂豫皖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决议案》(草案)又一次明确规定:“ 普遍地发展乡学,使我们苏区里每一个工农劳苦儿童,红军子弟有读书的机会。”为保证这一教育方针的实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首先,在各级苏维埃政府中设立了教育行政机构――文化委员会、文化委员会设学校教育科,其主要任务是整理和创办列宁小学。其次,规定了列宁小学的教育目的和任务:提高苏区儿童的文化知识和政治认识,“使他们的伟大创新力和新的思想尽量发展,以完成整个革命任务”。第三,确定了列宁小学的教育原则――学校教育必须按照政治化、军事化和生产化的原则进行教育。这就是说,苏区的儿童教育,必须为党的民主革命政治路线服务,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一句话,就是必须遵循党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和原则。?

   2. 课程设置?

   列宁小学的学制为五年,初小三年,高小二年。

  初级小学课程为国语、算术(包括珠算)、音乐、图画和体操。高级小学课程为国语、数学、自然常识、社会常识、政治常识、唱歌和军事。教学时数初小每周上课 18小时,课外教学(包括社会活动和劳作)每周12小时;高小每周上课24小时,课外教学(包括社会活动和劳作)每周10小时。课程的特点切合苏区斗争实际,体现了文化知识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军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实践活动,每周上课时数适宜,将劳作、社会活动均列为正式课程并纳入教学计划,且重视军体、文艺等课,符合少年儿童特点。?

   3. 教材?

  豫南苏区儿童教育采用鄂豫皖省苏维埃文化委员会统一编印的《列宁初级小学国语》、《列宁高级小学国语》、《政治课本》、《社会常识》和《自然常识》、《算术》等。这些新教材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宣传共产党,拥护苏维埃,拥护红军;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罪行;宣传土地革命的政策法令;反映红军作战的胜利战况,宣传革命烈士、优秀党员的光辉事迹;介绍文化科学知识,反映苏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生产活动。这些新教材具有自己的特点:思想性、政治性和战斗性都很强;注意从各个方面向新的一代灌输革命思想;注意紧密结合苏区斗争实际,反映出了革命人民的崇高理想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具有浓厚的战斗生活气息;重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重视应用知识的掌握和训练;按照少年儿童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深浅程度适宜,语言生动,文字流畅,韵文形式多样,琅琅上口,便于记忆。?

   《社会常识》是由鄂豫皖省赤色教师联合会组织列宁高级小学教师编印的,主要讲授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战争、帝国主义侵华史、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地理知识。?

   《政治常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上级党委宣传部、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红军政治部下发的宣传材料及苏维埃政府的方针、政策和法令的有关内容。

   《自然常识》、《算术》教科书采用经省、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审查删改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小学教材。?

   《唱歌》是由区、乡文化委员会组织教师编印的,主要收集在苏区较为流行的歌曲,如《国际歌》、《少年国际歌》、《土地革命歌》、《穷人调》、《红了大别山》、《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歌》、《保卫苏维埃》、《反“围剿”歌》等等。?

   军事课教材,苏区没有统一编印。列宁小学的军事课主要邀请红军、赤卫队负责人讲授红军的战略战术,平时主要侧重于军事训练和野外练习。

   四、 抗日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与中共代表达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协议。1937年7月 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从此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中共鄂豫皖边区省委于同年9月决定建立豫南桐柏山区抗日根据地。随后,中共中央、中共河南省委、中共豫南特委十分重视桐柏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曾多次向桐柏加派领导力量。1938年春,派党员干部陈达、杨锡从、庄湘三人来桐柏工作。同年9月指示在桐柏山区建立“七七工作团”,1939年元月派党员干部李贯一、陈博咸夫妇来桐柏工作。范文澜同志也多次来桐柏检查指导工作。以上人员来桐柏时,均通过统战关系取得了国民党军队工作人员的身份,因而便于同国民党桐柏地方官打交道。?

    1938年9月1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团体“七七工作团”在桐柏县城文庙(今文化馆)举行成立大会,团长朱大鹏(中共桐柏县委副书记),副团长崔济民(中共桐柏县委委员),参谋长刘湘泉(中共桐柏县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方德鑫(中共桐柏县委书记)。该团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为巩固和发展桐柏抗日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

   (一) 群众教育?

  抗日战争初期,根据地群众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发动群众起来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服务团、工作团、话剧团、抗敌后援会、抗日救国会、青年协会、民先、妇救会等,都是在抗日救亡群众教育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组织形式。其中,举办农民学习班、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演出剧目等成为向群众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此外,在桐柏山区还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和训练班。?

   1. 举办教师训练班,培训中小学教师?

   1938年和1939年的暑假,举办两期中、小学教员训练班,负责人有朱大鹏、李贯一、陈博咸、刘湘泉、孙良成(均为中共党员)。开设课程有政治、军事、文化、唱歌等。政治课主要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国共合作联合抗日、发动抗日高潮;军事课每天早晨背背包、背枪跑步,下午作军事练习,如练习卧倒、瞄准、投弹、射击(最后每人发5发子弹练习打靶);文化课讲有关抗日方面的文章;唱歌课教唱《流亡三部曲》、《保卫桐柏》、《大刀进行曲》、《毕业歌》等抗日歌曲。参加学习的教师每期150人,时间为1个月,结业后分回各校。他们一面教学,一面宣传抗日,并随时准备迎接战斗。?

   2. 举办青年学生学习班?

   1938年,中共在桐柏县城举办了“青年学习班”,在平氏镇办了“平氏抗敌后援会”。桐柏县城的“青年学习班”于1938年10月开办,校址在城关小学,主要负责人是崔济民。参加学习班的人数达200余人,学习内容有《论持久战》、《游击战略战术》等,还教唱革命歌曲,组织文娱宣传活动。该学习班举办两个多月,后因敌人进攻,校址迁往县城东北山村罗冲,有百余学员跟随,后编入“七七工作团”,还有送往延安“抗大”去的。

   1938年秋,中共党组织派陈达和杨锡从到平氏,建立抗敌后援会。原在平氏小学工作的庄湘同志提前为“平氏抗敌后援会”的建立做了思想发动工作,因此得到了平氏各界爱国人士的支持和援助,参加者达120余人,大都是平氏附近的青年学生和失业青年。后援会的宗旨是:号召和发动人民群众抗日救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们上午在街头、村庄宣传,下午学习,学习的内容有《抗日民主统一战线》、《论持久战》等。两个多月以后,平氏抗敌后援会的110名青年转移到县城东北的山村罗冲。后来,“后援会”和“青年学习班”中不少人都编入了“七七工作团”。?

   3. 举办农民学习班?

   1938年底,“七七工作团”在王湾、罗冲、老寨、固县镇等地分别办了农民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青壮年农民200余人,学习内容是:中共减租减息、抗日救国和发展生产、建设根据地等各项政策,还教唱抗日歌曲。当时在根据地流行的有名抗日救亡歌曲是《保卫桐柏》,其词云:

  保卫桐柏,保卫桐柏。桐柏是我们抗日的?
  根据地,如今已临抗日的最前线。?
  鬼子已到信阳,鬼子要夺桐柏,时局是万分的紧急。?
  同胞们来,拿起我们一切武器,?
  准备勇往前进,坚决保卫桐柏。?
  冲啊! 冲啊!杀!

   4. 组织地方团队学习政治、军事、文化?

   1938年以前,桐柏地方武装掌握在地方绅士、地主、保长和部分农民手中。1938年,在固县、黄岗、毛集一带就有3 000人的武装。“七七工作团”开展工作后,开展了大量的统战工作,号召他们联合抗日。中共协助他们统一整编,成立了“抗日自卫团”,下设五个中队和若干分队。中队、分队的政治教官、军事教官都是“七七工作团”派人担任,对官兵开展政治和军事训练,还举办“干训班”训练下层干部,又从县中抽出5名学生到每个中队担任文化教员,他们负责教识字、唱歌。通过组织团队学习,使自卫团官兵懂得了中共的政策,提高了对抗日的认识和军事、文化素质。?

   5. 成立妇女文化学习班?

   “七七工作团”于1938年在桐柏办起一所“妇女文化学习班”,带孩子的也可以上学,学员有40多人,不收学费,课本也是免费发的,每人一套《新编千字文》。教师韩继勤,除教读书识字外,还讲妇女解放、联合抗日等道理。通过学习,学员们思想文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6. 开办平民学校?

   1938年秋,第五战区抗敌工作委员会政治中校指导员李贯一、陈博咸在桐柏县城东南的地藏王庙(今交通局院)开办了一所平民学校。这里专收贫民子女入学,不收学费,不要求衣服一致,免费供应学生课本,共招收学生150余人。开设课程有国语、算术、音乐等。中共对这个学校很重视,李贯一、陈博咸曾到学校作报告,主要内容是揭露日本鬼子的侵略罪行,宣传中共的国共合作抗日主张,教唱革命歌曲《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

   学生写字买不起纸,老师们就在校园里制了一个沙盘代替纸,用树枝代替笔,在沙盘里练习写字。他们还组织儿童成立歌舞队,开展抗日宣传。1940年因形势变化,学校被迫停办。?
  南阳地区的抗日救国群众教育,除桐柏比较典型外,宛属各县在中共领导下也取得了巨大成绩。早在1938年初,河南大学抗敌农村工作服务团以胡得龙、袁宝华、王锡璋为首的分队就来到南召县,建立了中共各级组织,广泛开展抗日救国教育。同年春,在中共南阳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南阳抗敌后援会、南阳妇女抗敌协会、宛属平津流亡同学会、唐河抗敌后援会、内乡抗敌保乡会、镇平青年救国会、方城宣传工作团、邓县旅外同学会等抗日救亡团体相继建立,并各自在干部教育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城乡抗战救国群众教育。此后,河南省战教团、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任厅长)话剧团、省立开封小学战地服务团接连来到南阳,进一步促进了抗日救国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时间,南阳成为河南在抗战初期的可靠后方。?

   (二) 干部教育?

   “干部教育重于群众教育,现任干部的提高重于未来干部的培养,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战争与生产的知识技能教育重于一般文化知识教育。”这是抗日民主根据地举办教育的方针。南阳当时干部学校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培养,如桐柏的军政干校;二是举办干部训练班,如南召李青店现代中学和唐河抗敌游击干部的训练班。?

   1. 现代中学?

  南召县李青店现代中学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所“抗大”式的新型学校。自1938年春至1941年夏,在这短短的二年时间里,它为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这些干部在以后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现代中学是我党培养干部的摇篮之一,它整整影响了半个多世纪。?

   (1) 历史沿革及概况?

  现代中学原是开封的一所私立中学,抗战爆发后停办。现代中学的校长张了且,豫北安阳人,是天津《大公报》的驻豫记者。他思想比较进步,和共产党员袁俊峰同志是好朋友。开封沦陷前夕,张了且携带家眷投奔李青店袁俊峰家避难。这时南召中共党组织正准备筹建一所学校,为抗日救亡培养一批基层干部,并与张谈及办学设想。张了且说:现在创办一所中等学校不大容易,得向教育厅备案,手续挺繁,不过要是利用“现代中学”这个牌子还是容易的;它虽停办,校名尚存,用这个牌子,无须办什么手续。?

  李青店位于县城西三十多公里里的深山区,是县境蚕丝、药材等山货的集散地,当时第三区公所和抗敌自卫团的区团部都设在这里,袁俊峰任区长兼区团长。在地理位置上,李青店居于全县中心点。中共在这里已有了相当好的工作基础,政权、武装为中共地下党所掌握。当时李青店的两所小学,已由党组织派戴蕴华、戴培萱、庞伯英、刘坤夺、屠志远、傅子侠等同志来任教,这为现代中学在李青店创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当时是区公所把李青店北寨外的园清寺、火神庙借给学校作为校舍。两座破庙,共有二十多间房子,课桌椅凳全无,条件十分简陋。校舍破旧,然而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却是史无前例地新。1937年初冬,党组织派中共党员胡子云(1938年任南召县地下党县委书记)、党及辰、王锡璋(曾任省教育厅厅长)和平津流亡同学会的负责人袁宝华一起到豫西山区南召开展地下工作,准备在这块地盘上建立抗日根据地。胡子云、党及辰、王锡璋都是河大学生,在河大加入党组织。袁宝华是北大学生,在北大党组里已任要职。他们到南召后,凭借袁宝华大哥袁俊峰的掩护,开展工作,并与南召“自治派”首领李益闻建立了统一战线。李益闻对中共在南召的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支持。1938年2~3 月间,胡子云、王锡璋和党及辰从南召县城的联防处调到第三区的李青店,着手筹建现代中学。1938年春,现代中学在南召山区重镇李青店恢复开办,校长仍由张了且担任。但这时的现代中学,已是一所由中共领导的、“抗大”式军事学校。

  现代中学的招生广告贴出,人们竞相传颂,远扬邻近各县,来校报名的青年们络绎不绝。由于学校条件所限,仅招收了2个班,计100余名学生,其中有南阳、镇平、唐河、社旗、内乡、嵩县等地学生30多名。这些学生年龄都比较大,有十七八岁的,也有二十多岁的。他们大都能吃苦上进,且能料理生活,有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学生也颇为自觉。?
  现代中学没有经费来源,对学生也不收学杂费,教师也没有工资。办学之初,教师的伙食费用都由袁宝华家供给。后来学校挤出两间房子,开办食堂,师生同灶共餐,粗茶淡饭,裹腹而足。?

   (2) 新思想新课程开创一代新风?

  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政治经济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术、哲学四门,此外还开展文体活动,如教唱救亡歌曲、演“救亡戏剧”等。在课程分担上,党及辰同志讲政治经济学,他根据沈志远的《经济学大纲》编写教材,以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向学生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性”、“阶级斗争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性”等崭新的革命道理,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曾在现代中学接受教育的学生,回忆起这门课的学习,至今仍记忆犹新,余味无穷。这为他们献身革命事业,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王锡璋讲授哲学课。他根据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来编写教材,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来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哲学观点,着重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人们的思想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客观联系和相互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客观必然的,是永无止境的。这些理论观点使学生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了改造社会、投身革命是青年学生的神圣职责。

   李焕生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从陕北带来了不少资料,并把这些资料编纂成册,作为教材。他讲课的特点是能够联系实际,结合学生思想,启发爱国主义激情,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

   游击战术和文体课,开始时由于教师少,几位教师轮流教,后来中共党组织派徐近、李年来到现代中学,游击战术便由徐近老师任教,李年教唱歌。?

   到了1939年,由于学生名额不断增加,中共党组织又派魏士苹、王香亭、贺煌、乔玉秀、王孟达、刘维城等同志来现代中学任教。教学内容又增设了社会发展史、世界语和时事政治。?

   当时现代中学开设的课程是全新的。教材都是由教师们自编、自刻、自印。学校有一部油印机,算是学生们有求必应的“万有文库”了。现代中学的教师,工作量是相当大的,然而,他们情绪高昂,工作起来劲头十足,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现代中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取老师讲、学生记,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答疑、总结、概括等方式,启发学生感悟和领会,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能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社会实践问题,达到了学以致用之目的。

  现代中学的校长张了且只是名誉校长,因此他不常在学校。学校的一切都是在中共领导下进行的,偶有省府要员要到学校视察时,张即把情况马上通知到校,把学校的课程表换为普通中学的,同时提醒老师们谨慎提防,把红色书籍妥为收藏。待国民党要员视察完毕,学校仍按原课程教课。?

   (3) 党的组织活动?

  南召现代中学在筹建时就成立了中共党支部,党及辰任支部书记,李焕生任组织委员,王锡璋任宣传委员。现代中学中共党支部直接受县委书记胡子云领导。开学两个多月后,党支部就研究在学生中发展党员问题,并进行分工负责。到五六月间,学校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其中有张国典、李鸿业、高国贤、贾克平等。暑假前后,又发展了李冠群、刘铁华、贺业珊、李汉松、郭延城等十多名党员。这时党支部根据组织的不断发展和党员人数的不断增加,决定在学生中建立分支,分支委员由学生中新党员担任,先后在分支任支委的有刘铁华、李鸿业、李冠群、贺业珊、李汉松等。?

  当时学校的党支部工作很活跃,它领导了学生自治会,并通过自治会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宣传发动群众工作;在学校组织读书会,向学生灌输共产主义思想、爱国主义思想;利用“战时服务团”的名义,组织了“农村救国服务团”;还组织了一批中共党员参与了县自卫团训练班的培训工作。从1938年春季开学至1940 年暑假,现代中学中共党组织发展了50多名新党员,这批党员先后分配到地方工作的达30多名。?

   (4) 学生自治活动?

  现代中学的学生自治会是学生的自治组织,它是受学校党支部领导的。自治会设主席1人,下设3股,各股设股长1人,股下划小组,每组有组长1人负责具体工作。自治会的3个股即生活管理股、体育娱乐股、文化教育股。生活管理股负责伙食管理、卫生和学校纪律;文化教育股设墙报组、夜校组、宣传队,负责板报宣传、剧团演出、举办夜校等;体育娱乐股负责组织篮球、排球、乒乓球和每星期六晚上的晚会娱乐项目。

  文化教育股的板报组,除负责组织各班每周出一次学习板报外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05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