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教育文化]反右派、“大跃进”时期的教育

一、 教育领域的反右派斗争

  (一) 从整风运动到学校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11月,中共南阳地委下发《关于整风运动的初步方案》,决定运动首先在地直机关和南阳市直机关、团体展开。1957年8月28日,根据中央和省委整风运动要进一步向县、市区、大厂矿(以后又提出中小学教职工)展开的指示,中共南阳地委又下发《关于县区机关整风运动的方案》。由此,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在南阳各地迅速展开。?

  整风开始后,南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的党组织纷纷召开动员会、座谈会,诚恳邀请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教师,对前一时期的领导工作提出意见和批评,采取开门整风、“内外夹攻”的办法,提倡“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鸣大放”的政策。许多干部和教师抱着对党信任和爱护的态度,参与到整风运动中来。他们诚恳地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对教育重视不够,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二是有些学校领导不熟悉业务,不懂得教育规律,不能够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三是对知识分子抱有偏见,不信任、不重视他们;四是有些党员干部特权思想较严重,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缺乏民主;五是党委(党支部)对学校工作统得过死,党政分工不明确,校长有职无权,下属各部门也没有独立性和主动性等等。应该说,大多数意见是正确的、合理的,虽然有些观点趋于片面,个别措辞较尖锐,但出发点是善意的,对改善党群关系,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都是有益的。毫无疑问,如果按照这样的整风路子继续下去,这次整风的预期效果是会达到的。

  然而不久,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大鸣大放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极少数人出于对党和社会主义制度不满,乘机发表一些煽动性言论,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股逆流的出现引起了毛泽东同志的高度重视。5月15日,他发表《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认为右派分子已向党发动了进攻,想要在中国刮起一股“七级以上的台风”;还着重指出,“在民主党派中和高等学校中右派表现得最坚决最猖狂”。这篇文章标志着中共中央对整风运动的宗旨已发生转变,开始由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的敌我斗争。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对右派分子的言行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并号召全国人民行动起来打退右派分子的进攻。一场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在南阳猛烈地开展起来了。?

   (二) 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及其严重后果?

   1957年6月29日,中共南阳地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结合地专直机关和南阳市直机关的整风情况,发出《为配合反击右派分子斗争的通知》,要求在党政机关、工交企业、中小学校、公私合营商业、手工业合作杜、医药行业、文艺界开展反右派斗争,反击极少数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的进攻。前后划了157 个“右派分子”。1958年1月,根据上级指示和运动进展情况,各县的整风运动转入反击右派阶段。南阳各县都制订了《关于反击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斗争的方案》。当时,中共中央就划分右派分子问题规定了六条标准,各地在执行中因受“左”的思想的影响,片面地分析鸣放内容,把一些善意的批评或建议也视为恶意攻击,上纲上线。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县、区干部中就有1 379人被划分为右派分子,占县区干部参加整风总人数的8.74%;中小学教师中有1 510人被划为右派分子,占中小学教师参加整风总人数的7.6%。?

  当时一经宣布为右派分子,即以敌我矛盾对待,开展批判斗争。一时间,大会批,小会批,白天批,晚上批。批斗时,逼着所谓的“右派分子”承认所谓的反动言论,并令其深挖反动思想根源,甚至采取威逼体罚等方法进行斗争,使被划为右派的干部、教师、群众从精神上受到严重伤害。?

   1958年6月,南阳的整风运动进入深入整改阶段,开始在工商界、文教界、宗教界开展“交心”运动,在机关团体等单位深挖所谓右派。在这次夏季开展的“向党交心”时,又错划了一批右派。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中、小学教员中就新划右派分子?1 914人?。被划为右派分子的人中,只有极少数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许多人只是向党的工作和党的干部提出批评意见,还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现实和理论提出一些问题和想法,不应该将其当作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加以打击。?

   1958年10月,整风运动进入人人学习文件、批评反省、提高自己阶段。南阳专区上下从干部到群众普遍进行反省检查。从1958年下半年到1959年春,批判时间长达半年之久,结果造成“左”倾错误思想泛滥,又一批无辜的师生受到株连而遭到不公正的对待,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至1959年春,南阳的整风反右运动基本结束。?

  南阳教育界的反右派斗争持续时间长,打击面宽,处理也较其他部门严重。据统计,全区教职工中右派占20%。南阳各级各类学校在运动中对被划为右派的教师的处理,一部分是开除出校,一部分留用的则规定不准参加政治学习,不准参加各种会议,不准听报告,不准进教研组办公室,甚至不准进饭厅和师生一起就餐,不准和师生一起劳动等等。有的学校还发生了殴打和侮辱教师的恶性事件。?

   在整风运动中,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全区共划右派分子8 727人,其中错划8 696人,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教训是深刻的。?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1957年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必要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反右派斗争给南阳教育事业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并产生了严重的后遗症。?

   第一,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是一场以“左”倾思想为指导的错误运动。它偏离了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教育工作的正确方针,中断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使教育战线长期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和干扰,偏重“红”而忽视“专”的倾向愈演愈烈,违背了学校教育的主旨。 ?

  第二,挫伤了广大教师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由于运动一开始就把知识分子列为甄别和批判的对象,因此教师言行被随意上纲上线,有时一句话或一件小事即被当成划右派的依据,认为他们大多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接受的是资产阶级教育,资产阶级思想在头脑里作怪,有的学校或单位甚至定比例、定指标,搞得人人自危,导致其以后长期不敢讲真话,不敢提意见,该负责的事不敢负责,该坚持的事也不敢坚持。同时,频繁的政治运动也使教师们不安心教育工作,改行的现象不断发生,造成教师队伍不稳定。?

  第三,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降低了教育质量。虽然在运动开始时省教育厅规定要做到“反右、工作两不误”,但实际上是许多单位和学校白天晚上学习文件,开批斗会,搞大辩论,有的通宵写大字报,不少学校停课搞运动。教师正常的理论、业务和科研工作受到影响,同时也造成师生精神高度紧张,严重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四,许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和政治上有热情但不成熟的青年学生被错划成右派,使他们长期受到排斥和打击,不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来,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南阳教育事业的损失。更不幸的是,他们对党的信任受到打击,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和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第五,反右派斗争使一些从事教育行政工作的干部错误地认为知识分子就是运动的对象,以致于在此后的政治运动中,不能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往往把一些正常的学术问题上纲上线,动辄开会斗争,大字报辩论,而很少采取和风细雨、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团结知识分子,支持他们的工作,影响了干群关系。?

  第六,反右派斗争助长了“左”倾错误在教育工作中的发展,给许多人造成了“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的错觉,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宁“左”勿右。同时,在学校工作中简单地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处理和解决一些教育问题,不尊重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以后的教育盲目跃进奠定了思想根源。

  二、 “大跃进”对教育的冲击

   (一) 南阳教育事业的全面“大跃进”?

   1958年1月18日至20日,地委、专署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的号召,发动“大跃进”。自此,大跃进运动在南阳兴起。3月9日,地委发出《关于做好春季工作,实现全面大跃进的指示》,要求苦战三个月,实现水利化;两年实现水稻化和水利机械化;三年实现电气化和农业机械化;4月1日前达到“四无”(无鼠、无雀、无蝇、无蚊)专区标准;5月1日前普及中小学教育;7月1日前变成无文盲专区;1958年粮、棉、油产量翻一番;三年改变山区面貌,四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这些不切实际的提法,导致了浮夸风在南阳的泛滥。随着“大跃进”的发展,各县对教育战线相继提出了“学福建、赶福建,力争全国先进县”,“苦战三个月,普及中小学”等不切实际的口号,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形成一哄而起的局面。?

   1. 发动群众大办教育?

   1957年3月,南阳地委贯彻中共河南省委宣教会议精神,提出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一切社会潜力,提倡群众合作办学,并允许私人办学,教育部门应积极予以放手和扶植;还主张对群众办学不可要求过高,在课程设置、师资条件等方面不能强求统一,把条件规定过死,应大力宣传把学校办到家门口。1957年4月中旬,国家主席刘少奇来河南视察郑州、洛阳、三门峡等地的一些学校,指示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动群众办学。由此,南阳的群众办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1958年2月,全省教育行政会议进一步确定群众办学是教育“大跃进”、“大改革”的方针和道路之一,提出在群众办学问题上必须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和片面正规化思想,本着多办一些学校总比少办一些学校好,多读书多识字总比少读书少识字好的原则,放手发动群众举办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民办中小学。其次,现有中小学要大力贯彻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尽量节省国家开支,使公立学校也能尽快发展。另外,为支持群众办学,学校管理权要下放,中学一律下放给县、市领导,小学下放到乡,小部分还应下放到社,发挥各级领导特别是厂矿、企业、乡社基层组织办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南阳专区贯彻全党全民办学的方针,迅速掀起了大办学校的运动。不到半年时间,南阳各地几乎“社社有中学,村村有小学”。这些学校有全日制、半日制,有早校、夜校、业余学校、补习学校,在山区还有巡回学校、一揽子学校。群众的办学热情很高,在校舍、设备缺乏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利用祠堂、牛屋、庙宇作教室,用木板、砖头作桌凳,很多学校没花一分钱就办起来了。由于多数学校仓促上马,教师缺乏,一些在乡知识分子、转业军人、下放干部及应届中小学毕业生被选聘到教师队伍中来;所设课程也不齐全,大多是四五门,有语文、数学、政治、农业常识等等,很少设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全部不开外语,基本上是“有啥教师教啥课,能开几科算几科”。课本不够用,许多地方采取自编、自印、自选的方法或动员学生互相借用。 ?

   不可否认,群众办学热潮中所办的各级各类学校,确有一些好的或较好的,但绝大多数学校因其突击建成,经费不足,校舍简陋,教学设备及师资条件较差,因此教学效果不好,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

   1958年下半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人民公社化浪潮。南阳于8月份全部实现人民公社化。9月底,又在城市搞起了人民公社。教育上则出现了中小学调整并校,学生实现“四集体”(集体吃饭、住宿、学习、劳动)的倾向。两个月时间,南阳各个县(市)实行了合并和“四集体”。这种做法给师生生活、学习和教学带来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是形式主义的产物。?

   1959年,为了把中学办好,河南省采取办重点中学的措施,南阳市一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各县(市)也分别确定了一批重点中学。年底,唐河一中、内乡一中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实践证明,办重点中学对发展南阳中等教育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2. 扫盲运动和工农业余教育?

   1958年,全省教育行政会议提出一年内扫除文盲的目标。南阳各地迅速组织起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和红专学习运动,出现了“万人教,全民学”的场面,大量的扫盲班、扫盲组、红专学校不断涌现。许多地方为发动群众扫盲,纷纷举行“生产能跃进,扫盲能不能跃进”的大辩论,千人万人的誓师大会、扫盲积极分子大会、报捷会及其现场会无处不开,“诗歌树”、“文章墙”在全区城乡随处可见。各地普遍采取“社包队,队包组,组包人”层层包干、包教包学的办法组织学习,要求群众“书不离身,字不离心”。为支持扫盲,全区约有6万中小学教师、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下放干部、转业军人及刚刚脱盲的学员加入到了宣传和教学活动的行列之中。广大群众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推行较普遍的有单体字加偏旁部首识字法、同音字教学法、速成算术教学法等等。当时热火朝天的扫盲景象被描绘成“学习钟声响,村村变课堂,人人都学习,队队读书忙”。?

  扫盲运动确实有很大成绩,使一批群众基本上甩掉了文盲的帽子。但从总体上看,由于对扫盲运动的规模和速度缺乏调查研究,急躁冒进,不少地方还搞摊派,搞突击,产生了浮夸和强迫命令的现象,加上有的县处理不好生产与识字的关系,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另外,各地的脱盲标准也不统一。到1959年,大批已宣布脱盲的群众又出现了“回生”(即复盲)现象,不得不重新学习。?

   3. 业余红专大学?

  在扫盲运动“大跃进”的同时,工农业余教育出现了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红专学校。1958年开展“亲教亲,邻教邻,识字人教不识字人”的全民互教互学运动,并提出“用5―7年的时间,把农民从文盲、半文盲提高到大学毕业水平”。结合政治、生产,南阳地区共办起“红专大学”3 000余所,1959年发展到?5 000余所?,入学人数达到130万人。到1960年4月,全区还发展技工学校70所。?

  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既劳动又生产,教学目标与生产目标一致,教学内容同生产计划、生产措施一致。有些地方的农业大学采取按生产队设“系”,按主要作物或专业分科、分班,专业队队长任“系主任”,队员为学员。教学方法大多采取“能者为师,干啥学啥”,请老农或生产能手讲生产经验,知识分子讲科学理论。业余工业、农业大学的学员,白天是工人、农民,晚上是学生。课程一般设政治、语文等公修课,有条件的设数学课。师资来源本着能者为师的原则就地取材,厂矿、企业、机关等单位办的学校请有一定政治水平和讲课能力的工程师、技术员、工人或先进工作者任教;社乡办的学校则从乡社干部、技术员和老农、下放干部、转业军人以及在乡知识分子中聘请。?

   1960年底,南阳各县、市、公社及大型厂矿企业几乎都建立了红专大学,但绝大多数学校徒有虚名,教育质量极低。从1960年底起,随着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大多数红专大学便逐步停办。?

   (二) “大跃进”给南阳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1958年教育大跃进中,南阳提倡贯彻全党全民办教育和全民学习的群众路线,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然而在“左”倾路线影响下,不适当地将群众运动的做法运用于学校各项工作中,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南阳地委提出“要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能实行政治挂帅”。一些学校领导忽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只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为了形成所谓的“高潮”,而乱提口号、定指标,动不动就开动员大会,写决心书,贴大字报,搞大鸣大放,却不注意了解师生的真实思想动向,不注意启发他们的工作自觉性,更不注重这样做的实际效果。有的极左思想严重,在学术问题上不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去看待批评和争议,动辄用“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帽子压人,使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学术研究与交流;对待学生中的一些思想问题,无论大小都要提到原则路线的高度去看待,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辩论、斗争,挖阶级根源。有的学校在解决儿童品质纪律问题时,也采用鸣放、辩论的简单粗暴方法,严重伤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在学习上也一度出现搞评比、搞竞赛的现象,如红旗读书运动、红旗手运动、满堂红运动、双“五好”运动等等。有的学校期考时提出“一次考试就是一次战役”,号召学生以“打擂”的精神“消灭二三分”,使学生常常忙于写大字报,制订计划,进行座谈、评比,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并不好。有些学校和班级为提高学习成绩,设立“跃进台”,组织“跃进班”,挂学习成绩牌,还大搞评比和检查,门门树标兵,科科评先进。有的则成立“互助组”,订立“红专合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搞绝对平均主义。这些做法无视学习过程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其后果不仅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反而降低学校教育质量,是不可取的。?

  在教育“跃进”和教育“革命”中,许多地方开展了教学改革试验,这本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一些学校却在改革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上采取了大鸣大放大辩论的形式,出现了任意删改教材、变动课程、改变学制等极端做法。一段时间,一些中小学还推广实施了长葛县中学所谓的“跃进教学法”,对教材“ 砍、换、补、留、合”,实行单科独进,分科结业,课节连排,几周或几天完成一门课程,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陷入一片“忙乱”状态。事实证明,教学改革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遵循科学规律,盲目蛮干、急于求成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教育“大跃进”是以“左”倾路线为指导发动起来的。它忽视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盲目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以至于超越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使教育事业不仅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反而降低了教育质量。同时,由于歪曲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主旨,出现了“以劳代学”、“重劳轻学”的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教育方针的贯彻与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02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