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教育文化]教育的调整、巩固与提高

1958年以来教育事业的“大跃进”,明显地超越了我国国民经济负担能力和教育事业本身的发展条件。为了彻底改变教育事业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严重困难局面,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对教育事业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特别是对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半工半读农业中学进行大规模调整。南阳认真贯彻中共中央的“八字方针”,对教育进行调整和改革,促进了南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 调整教育结构

   (一) 推行教育结构调整?

   1961年7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调整工作会议,讨论了缩短战线、压缩规模、合理布局、提高质量等问题。?

  河南省从1961年起在省委精简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通过定(定发展规模)、缩(缩小发展规模)、并(与他校合并)、停(停办)等四种主要方式,对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半工半读农业中学进行大规模压缩调整。南阳贯彻中央和省委指示精神,当年,全区中等专业学校由1960年的51所调整为21所,停办红专学校,举办农业中学、业余中学、业余初等技术学校,试办简易小学和少儿识字班。中等专业学校保留3所,在校学生由5 177人减少为1 224人;半工半读农业中学全部停办;普通高中由22所调整为14所,在校生由23 730人减少为6 614人;普通初中由383所调整为77所,在校生由90 778人减少为32 267人。?

  南阳教育事业的这次大调整,体现了“缩短战线、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原则,使教育事业在当时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重新走上了有计划稳步发展的轨道。但是,在大调整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自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全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仅有的一所也被撤销,造成初中师资长期无补充来源;半工半读农业中学全部停办,使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和就业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而日益尖锐,造成一些后遗症。?

   (二) 贯彻执行中、小学工作条例?

   1963年3月,中共中央同时颁发《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指出:中小学教学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在中小学阶段,必须十分重视德育;在智育方面,小学必须注重语文和算术的教学;中学必须注重语文教学和外语的教学,中学、小学都要注意体育;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教育行政的作用,并注意改进教学计划,抓紧教材建设;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切实办好师范学校。?

  南阳教育战线随即结合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中小学工作条例十分注重德育,把广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作为整顿中小学、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学习雷锋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区中小学在落实两个工作条例的过程中普遍开展学雷锋活动,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大办好事在全区中小学蔚然成风。?
在智育方面,各县(市)全日制小学落实条例精神,加强了语文和算术的教学。全日制中学则加强了语文、数学和外语的教学。部分省重点小学和市、地重点小学高年级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外语选修课,省重点中学根据条例精神和学校的师资、设备等条件,增设工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制图、历史文选、逻辑学等选修课程,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发展学生的志趣和才能。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措施加强重点中小学的教学力量,千方百计增加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使这批学校较快成为贯彻落实两个工作条例的样板学校,明显提高了各县(市)全日制中小学的教育质量。1963年4月10日。省教育厅、省体委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落实两个工作条例,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专署文教局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各县(市)中小学普遍注意学生体育,坚持早操和课间操,认真上好体育课,并组织好课外活动。学校一般每周安排两节体育课,每天安排一节课外活动;在卫生保健方面,学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对师生的身体进行健康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 大力发展成人教育?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南阳坚持开展城乡扫除文盲工作,并取得明显成绩。1966年初,南阳专区共扫除文盲70余万人,其中50万人达到小学毕业程度,18余万人达到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为了巩固扫除文盲的成果,在广大农村试办了一些业余学校,还办了一批业余中学。城市的脱盲职工继续在职工业余小学、业余初中和高中学习。有的地方还办了工农速成中学。?

   成人高等教育得到发展。开封师范学院函授部于1956年开始在南阳招收学员。继之,新乡师范学院、河南农学院、焦作矿业学院和一些中等师范学校函授部也相继在南阳招生。

  二、 试行两种教育制度

   1958年5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我们国家应该有两种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并行,一种是现在的全日制学校制度,一种是半工半读学校制度。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用大量发展业余的文化技术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来普及教育”。1958年南阳共创办百余所半工半读式的新型学校――农业中学及城市职业中学,初步形成了与全日制中学相辅相成的两种教育制度。但在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的60年代初期,南阳绝大多数农业中学、职业中学被迫下马。因此,1963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南阳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和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在毛泽东主席提出改革教育制度以后,1964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再次提出了实行两种教育制度的主张,以妥善解决中小学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突出问题。教育部于1964年先后召开了全国农村半工半读教育会议和全国城市半工半读教育会议。同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教育部关于半工半读教育会议的报告。南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执行刘少奇指示,再次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恢复和试办农业中学、职业中学。1965年4月,南阳地区教育局增设半工半读教育科,领导全区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教育。当年,南阳各县(市)对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进行整顿和恢复,对农业中学教师进行培训。全区半工半读学校得到了迅速发展,仅镇平县1965年就建立半工半读职业学校3所,即农一校(校址在县城)、农二校(侯集)和水利学校(赵弯),经费由县文教局、农业局、水利局共同承担。位于南阳市七里园的河南省第七工人技术学校也改名为河南省第七半工半读技术学校。1965年底,南阳农业中学、职业中学达308所,在校生达4万多人。?

  南阳农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蓬勃发展,对于满足广大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强烈要求和小学、初中毕业生升学的迫切愿望,对于中等教育更好地为农村、城镇的经济建设服务,对于改革全区中等教育结构,都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1964、1965和1966年上半年,南阳地区再次试行两种教育制度,在南阳当代教育史上谱写了半工半读教育制度走向成熟的新篇章,为南阳中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三、 推进教学改革

   (一) 改革教学,加强德育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南阳地区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引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工作条例,稳定教学秩序和教师队伍,改革教学,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是健康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取得了很大成绩。?

   1963年,南阳地区初、高中根据中学工作条例改革教学的要求,统一恢复初、高中阶段各3年的学制。初中设置政治、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生产常识、体育、音乐、图画等13门课程,高中设置政、语、外、数、理、化、史、地、生物等9门课程,学生每学年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缩短为4 周。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德育教育,各地中学通过对英模人物(雷锋、王杰、刘英俊、欧阳海、邢燕子等)的学习,树立革命人生观,还普遍组织学生写社会史、厂史和家史,参加忆苦思甜活动,提高学生的阶级觉悟。各校都建有学习毛泽东著作小组,用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的政治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全日制小学统一执行1963年部颁教学计划,适度进行各方面的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各年级均开设周会、语文、算术、体育、音乐、图画等课程,五、六年级增设历史、自然、地理、生产常识课,一、二、三年级设手工课,不参加生产劳动,对五、六年级学生每学年参加劳动时间一律减为2周,保证师生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部分小学在这一时期教学改革中,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特殊培养,采取弹性教学制度等教学组织形式,允许特优生跳级,在教学班广泛组织兴趣小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了显著成绩,证明在工作条例指导下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

   (二) 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1964年3月10日,毛泽东同志《对“北京一个中学校长提出减轻中学生负担问题的意见”的批示》下达。河南省教育厅于4月28日发出《关于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南阳地区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全区中小学普遍对学生学习时间、教学内容、课内外作业、考试方法和考试次数等做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恰当安排教材,减少课外作业,限定作业时间,改进教学方法;各地中小学,特别是列入规划的重点高中、初中和小学,采取每学期只考试2次,不出怪题、偏题,不搞突然袭击,给学生补考机会,进一步控制生产劳动课,实行开卷考试等措施,有效地改变了学生天天处于紧张疲劳状态的不正常现象,使学生轻松愉快、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01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