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03-03-27 编辑
[教育文化]新时期南阳基础教育

南阳地区(市)是人口大区(市),新时期基础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地(市)委、行署(市政府)带领全区(市)人民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先后经历了整顿、恢复、巩固、提高几个阶段,分别以调整教育结构及恢复教育秩序、“普九”攻关、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使基础教育在改革中保持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学龄人口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小学入学率保持稳中有升;初中招生规模因调整学校布局而有大幅度的扩大,办学效益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扎扎实实地实施,一些重要比率指标、特别是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有大幅度增长;特殊教育继续发展;幼儿教育呈强劲发展势头;中等教育结构进一步调整,普通高中办学效益稳步提高。同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基础教育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一、 普通中小学的调整、整顿

   拨乱反正时期,南阳地区教育战线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恢复。?

   (一) 压缩中学教育?

  长期“左”倾路线的干扰,使南阳普通中学脱离客观条件的限制盲目发展。由于人口的增加和“文革”中职业学校的停办,致使普通中学迅速膨胀,1979 年,南阳全区初中增至3 023所,高中增至287所,初高中学生分别增到40.5万人、10.5万人。1978年以后,随着调整、整顿工作的深入,这种“浮肿”现象给教育发展造成的不良后果愈来愈明显,普通中学的压缩整顿势在必行。1980年南阳地区对普通中学进行调整,保留高中179所、初中1 885所,但仍脱离当时的办学实际。?

   1981年5月,省教育厅提出中学整顿的五条原则:①设置多少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量力而行;②压缩普通高中和初中,发展职业中学,推进中等教育结构改革;③把中学和小学分开,加速普及小学教育;④充分走群众路线,压缩调整要经领导部门审批;⑤有利于就近入学,方便群众。1982年2月省政府召开的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农村中学的设置标准,规定农村中学的设立,一般每10万人口的地区设立高中1所,每1万人口地区设立初中1所,超过规划数字的高中,可以改为初中,也可以确定为不受国家补助的社办高中;超过规划数字的初中,可以确定为队办初中;鼓励和支持大队之间合作联办中学。这次会议还提出要改革农村中学的管理体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1982年南阳地区贯彻以上调整意见,原则上按10万人1所高中、1万人1所初中的布局 ,高中压缩为129所,初中为?1 094所?。同时,对民办教师进行考试,合格或基本合格者颁发任用证和试用证。全区6 828名中学教师调到小学执教。1980年12月,省教育厅根据教育部《关于分期分批办好重点中学的决定》制定了专门文件,对全省重点中学应具备的办学规模、领导班子、教职工编制、办学条件等作了明确规定。到1985年南阳保留高中111所,初中1 048所。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共确定有省、地、县重点高中15所,其中省重点高中1所(南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地区重点高中3所(内乡县高中、唐河县高中、南阳市二中),地县(市)重点初中22所。在校高中学生4.9万人,初中学生30.5万人,高中教师3 532人,初中教师1.9万人。以点带面,对推动教育事业的恢复,尽快使南阳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起到了良好作用。?

   (二)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文化大革命”中,普通中学教育盲目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遭到严重摧残,导致中等教育结构严重失衡。到1978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达10.7736 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为10.5165万人,占总数的97.6%;中专和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为0.2571万人,仅占总数的2.4%。初中阶段中等学校在校生为43.48万人,其中99%为普通初中在校生。中等教育的这种畸形发展和结构的单一化,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单一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刻不容缓。根据上级精神,南阳地区调整中等教育结构的指导思想是:调整高中、提高初中,兴办和恢复中等专业学校、技术学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调整高中,提高初中的同时,南阳普通中学以外的中等教育逐步得到加强。到 1985年,南阳普通中学以外各种类型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77所(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技校),在校生18 720人,占高中在校生的38.1%。中等专业学校恢复了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制度,1985年初中毕业生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比例达到44%。由于中等专业学校较快的发展,改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初步扭转了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比例失调的局面。

  二、 义务教育的普及

   (一) 普及小学教育?

   1979年,全区小学开始调整,对于农村过于分散的教学班组,凡有条件的同本村或附近的学校合并办学,城市小学统一集中,由市或辖区直接领导。调整城市小学布局,有利于儿童就近入学。?

  到1983年,大部分农村小学摘掉了初中“帽子”,教师从中学调回小学任教,民办和代课教师从中学回到小学。小学从校舍、课桌板凳到教学设备都得到了增加。南阳社队集体和农民群众集资办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面貌得到改观,为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1979年9~11月,在省教育厅对10个地区和荥阳县的小学教育普及情况进行普查中显示,南阳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引起了南阳地委、行署的高度重视。1982年,地区教育局要求各县(市)分不同情况分别于1983―1986年完成普及小学教育的任务。此后,各县(市)建立普及小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责任制,保证普及小学教育的实施。1983年经省教育厅检查验收,南阳市、邓县普及小学教育达标。1984―1985 年,又有南召、社旗、新野、唐河、南阳、淅川和内乡等七县达标。省政府向以上九县(市)颁发普及初等教育证书,地区行政公署向九县(市)所属乡(镇)也颁发普及初等教育证书。?
1985年,南阳地区共有小学5 874所,教学班3.3万个,在校学生129.6万人,教职工总数5.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7.7%,巩固率97.6%,合格率97.6%,升学率51.2%。?

   1986年以后,全区广泛深入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把普及初等教育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1986年,地区行署下发《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通知》,决定从1986年开始,把每年3月、9月定为“义务教育宣传月”,要求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入学。1992年,地区人大工委与地区教委联合发出《关于切实抓好“义务教育法宣传月”活动的通知》,印发《义务教育政策问答》190万份,广为宣传,确保《义务教育法》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各县、市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对小学布局进行了调整。至1988年,南阳地区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任务。1990年,南阳地区13个县、市人大常委会都依法宣布实施义务教育,使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工作走上法制轨道。1986年,邓县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91年,南阳地区教委等10个单位被省教委授予“普及初等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二)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全区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按照“加快初中建设步伐,有计划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的精神,加强初中教育工作。首先是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按1.5万左右人口设1所初级中学的原则,对全区初中布局进行了调整,由1986年初的1 048所调整为1994年的650所。1994年,初中招生16.58万人,比1986年初的9.83万人增加6.75万人。在校生40.7万多人。升学率达到42.83%,比1986年初增加10个百分点。在校学生巩固率达到95.4%,比1986年初增加16个百分点。其次是加强领导,制订规划。南阳地委、行署于1993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步伐的意见》,提出到2000年前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并按年度,分县、市、乡、镇制订具体落实规划。其三是建立全区九年义务教育文化户口册子,依册子做工作。其四是强化义务教育示范乡建设。1990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南阳市环城乡、镇平县柳泉铺乡等14个乡、镇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义务教育示范乡。经行署批准,确定镇平县侯集镇等12个乡、镇为地区义务教育示范乡。根据省下达的义务教育示范乡五年建设目标,全区各县、市按照分年度达标、强化目标管理、注重检查评比等办法,加快了九年义务教育示范乡建设,并带动了全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1993年邓州市汲滩镇被省教委授予“1992年度义务教育示范乡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颁发奖金3万元。南阳市环城乡、镇平县柳泉铺乡、南阳县新店乡、英庄乡被省教委授予“1992年度义务教育示范乡建设达标单位”,分别颁发奖金1万元。1994年,全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74.71%,比 1986年初提高28.64个百分点。原南阳市、镇平县城关镇、西峡县城关镇、南阳县新店乡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后,市委、市政府为加速推进义务教育的实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

   1. 进一步加强对“普九”工作的领导,加大“普九”宣传的力度?

  市、县(市、区)两级政府成立以主管教育工作的市、县(市、区)长为组长的“普九”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市、县教委领导班子成员划片包县、乡制度,市教委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共确定13个县(市、区)的26个乡、镇为“普九”工作联系点。深入开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宣传学习活动。各级党政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引导,为推进南阳市“普九”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 落实政策措施,为“普九”工作排忧解难?

   (1) 责任到位?

   市对县、县对乡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市教委把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作为对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工作考核的重要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任务完成。做到级级有责任,层层抓落实。?

   (2) 普查到位?

   全市实行市、县(市、区)、乡(镇)三级督查办法,每季度督查一次、汇报一次、通报一次。通过督导检查和整改,强化了县(市、区)、乡(镇)政府的办学行为,有效地解决了“普九”工作中一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违法违纪现象。

   (3) 服务到位?

   市教委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普九”工作情况,为市政府做好决策服务。同时,市政府加强调研和指导,为基层排忧解难,促进工作顺利开展。1995年共有 3 200名辍学的中小学生经动员返校,县(市、区)、乡(镇)、村帮助贫困学生入学的资金达78万元。这一阶段,南阳市政府还加快了初中建设步伐,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努力为“普九”工作创造条件。?

   (4) 认真开展“普九”验收工作?

   1994年11月市政府成立“普九”验收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按照《河南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实施细则》(试行)规定的评估、验收的程序、标准,对全市申报的“普九”乡、镇的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和教育经费、教育质量等指标要求进行检查验收,有效地推动了“普九”工作的开展。?

   (5) 加强学校的管理工作?

  为提高“普九”质量,1995年市教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南阳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试行)、《南阳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要求》(试行)等文件。通过对这些文件的贯彻执行,有效地提高了“普九”阶段学生的素质,保证了“普九”的质量。?

   (6) 抓好“普九”的巩固和提高工作?

   1999年,南阳市教委在1998年全市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及时做出“普九”巩固、提高工作规划,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南阳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作实施意见》。5月和11月,市教委组织人员对卧龙、宛城、新野、镇平、唐河、社旗、内乡、邓州等8个县(市、区)的“普九”巩固、提高工作进行督查,并对13个县(市、区)的49个乡、镇的义务教育工作进行年审。2000年,对卧龙、宛城、新野、镇平4个县(区)开展了“普九”巩固、提高、督查活动。5月9日,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普九”巩固提高评估验收工作的通知》,对全市227个乡(镇)进行书面调查、分析,及时调整了“普九”巩固、提高规划。?

  经过全市上下的一致努力,“普九”工作势头良好:九年义务教育扎扎实实地实施,小学、初中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学校布局逐步趋于合理,义务教育阶段重要指标特别是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有较大幅度增长。“九五”末期,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由“八五”末的99.2%提高到99.6%以上,毕业率达到 98.8%,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由74.77%提高到99.37%。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通过“普九”验收,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普九”目标任务。

  三、 发展高中教育

   1986年以来,按照调整布局、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原则,认真做好高中教育工作。至1993年,普通高中由1986年初的111所调整为83所。后经逐步发展,至2002年底,普通高中发展到91所。南阳普通高中的发展依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外延适度发展的同时,主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通过转变教育思想,招收择校生等形式加大教育投入,扩大学校班级数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使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向楼房化、花园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标准迈进。为深化高中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从1987年开始,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依据会考成绩分析,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高中教学的宏观指导,使高中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南阳地区高招办曾荣获国家教委授予的“普通高招先进单位”和多次被省授予的“普通高招先进单位”称号。?

   表6 南阳市普通高招录取统计表 (1978~2002)略

  1990年后,国家招收飞行员工作纳入普通高招序列,南阳地区连续5年荣获全国地、市级输送飞行员人数第一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香港《明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报纸都报道了南阳地区的作法。1991年,南阳地区行政公署及教委受到国家教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公安部的联合表彰。2000年12月,南阳市教委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普通高招录取人数随南阳市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国家教育形势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大幅度增长态势。?

  四、 推进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迎接21世纪挑战的基础工程,也是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南阳地区(市)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和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精神,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在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师德建设、科学安排学生的业余生活、加强活动场馆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

   (一) 组织参观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1996年10月,为加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市教委组织部分县、市、区教委负责同志和部分中小学校长到河南省浚县和天津市考察学习。 1997年,市教委、市教育学会先后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和县、市、区学会主要负责人到山东省烟台市、四川省成都市和河南省焦作、济源、南阳油田等地,考察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科研兴教工作。接着,在广大教师中开展素质教育知识普及活动,共发放材料5万份,市、县两级举办培训班20多期。11月举行由 8.6万多名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参加的素质教育知识竞赛。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素质教育的经验和普及素质教育知识,使全市教育战线的广大干部和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认识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增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二) 加强薄弱环节,改革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市教委召开专门会议,要求普通中小学严格按国家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足各门课程,特别是体、音、美各科必须开设,不允许只围绕招生考试科目开设课程;认真组织好两操活动,保证课外活动有50%的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原则上每个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改革教学方法,反对注入式、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从1995年起,全市加强了体育卫生工作,对应届高、初中毕业生进行了体育合格标准监测,并多次开展了体育公开课观摩教学、优质课评选、市直学校学生健康状况体检和队列队形比赛等活动;加强劳动技术教育,要求中小学校达到教学计划、师资、教材、设备基地和考核“五落实 ”,应届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全部参加“三加一”实用技术培训;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从调整领导班子、均衡生源素质、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采取措施,使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1998年,建立中心城区“初中教育协作区”,实行以强带弱措施,促进学校均衡发展,提高了初中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在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中,镇平县等地和市十二小、市十五小等一大批学校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实行“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办法,为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试验。?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1998年,南阳市教委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生文艺汇演、中小学生电子琴比赛和全市教育系统教师美术、书法比赛等活动。1999年,南阳市教委成功地组织了中学生“晨光”体育活动,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学生合唱(录像)比赛和全市首届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2000年5月,组织了中心城区中小学生合唱比赛决赛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活动中,全市共成立中小学生合唱团80多个。10月,市教委举办全市教育系统书画大赛。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四) 加强学校管理,减轻学生负担?

  积极开展中小学学校管理“2332”工程(即从1992年起逐年完成20%、30%、30%、20%)。1996年,对1992~1995各年度已达标的学校,按好、中、差三个类别进行抽查,共抽验180所中小学校,良好率达94%。同时,为促进中小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市教委于1996年3月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领导与教师到北京一些学校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蹲点学习;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的落实,加强了对中小学校用书和评奖、竞赛活动的管理。 1999年,南阳市教委制定下发了《南阳市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和《南阳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基本要求》,促进中小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1997年以来,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方面,采取城区初中小学取消早晚自习、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不招择校生、杜绝初中复读生;改革中小学招生制度,中心城区初中招生实行免试、划片、就近入学的办法;加强教学用书管理,市教委规定凡省教委用书目录以外的图书、资料、音像制品等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原则上不准组织征订;课后和寒暑假作业内容要精选,难度要适度,数量要适当,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保证学生作业负担适量。?

   (五) 开展学校评估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建立和完善学校工作评估制度。1998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督导评估工作的意见》,通过全面评估,有效地调动了中小学校优化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镇平县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初中督导评估结果与高中招生挂钩制度。1999年,对中心城区13所初中和全市18所重点高中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镇平县、新野县对初中督导评估结果与高中招生挂钩进行有益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效。?

   (六) 开展科研兴教活动,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仅1999年,全市中小学设立和承接的教育科研课题就达80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17项,市、县级课题60余项。全市“愉快教育”、 “成功教育”、“和谐教育”、“创造教育”等项实验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会议之后,市教学仪器供应站成功地举办了全市计算机设备公开招标活动,各地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条件装备工作。南阳市教委直属学校和卧龙、宛城、新野、邓州、镇平、淅川、内乡等地的部分中小学建起了微机室、语音室、电教室等,全市教育现代化设备总投入达1 000多万元。

   南阳市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面向全体学生,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以上工作,南阳市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五、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1978年10月下旬,各小学的“红小兵”组织相继撤销,同时恢复“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名称。各中学共青团组织的建设工作也相继恢复并得到加强。在各级党团组织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南阳市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不断得以加强和改进。?

   (一) 科学地规划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的主要德育内容?

  南阳教育系统依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遵循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地规划中小学各教育阶段的主要德育内容。小学阶段重点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五爱”情感、文明礼貌习惯和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劳俭朴、诚实守信、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道德习惯。初中阶段重点进行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确立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培养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富有爱心、公平正直、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高中阶段重点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以及劳动观念、群众观念、法纪观念和自强自立、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并对是非、美丑、善恶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认真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1981年秋期起,南阳中小学普遍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教育为基础,向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所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教育。1995年,为了配合中宣部、国家教委等8个单位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的“爱祖国,做‘四有’新人”读书教育活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演讲录像、征文和答题活动。1996年,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以“迎接香港回归祖国”为主题的读书教育活动,坚持读书与育人相结合,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2000年,市教委在全市160多万名中小学生中开展第七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围绕“祖国宝岛在我心中”这一主题,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先后在《南阳晚报》、南阳电视台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陶冶了中小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2. 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1)开展革命传统道德教育。如:1978春,全区各级学校普遍开始对青少年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1996年,在全市中小学生中积极开展 “忆长征事、唱长征歌、看长征片、读长征书、写长征文”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广大学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2)开展《新三字经》系列教育活动。1996年1月,市教委下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新三字经〉教育活动的通知》。各地各校在组织学生读、背《新三字经》的基础上,开展故事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教育活动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同时,使礼仪教育、守则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落到了实处。

   3. 法纪教育?

   1979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重新制订的《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南阳各中小学配合学习《守则》,普遍深入地进行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思想教育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中、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1997年6月,市教委与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在南阳电视台联合举办“学法律、讲道德”电视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全市广大师生普遍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律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广大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普遍增强,讲道德、树新风、做文明市民蔚然成风。?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1981年开始的“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五讲四美活动,使全社会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走向精神文明的一个新起点。南阳中小学积极拉开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序幕,各学校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定目标、提要求、想措施,如普遍订立的“文明礼貌公约 ”、“为人师表公约”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1995年3月,市教委以南阳市七中举办的“告别两室三厅(即台球室、电子游戏室,歌厅、舞厅、卡拉OK厅)、开展‘三查一禁’、争做‘四有’新人千人签字大会”为契机,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提倡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市教委又制定了《南阳市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要求》,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学校管理和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加以落实。各地、各校根据要求,在校园内绘制了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雕塑了雷锋像,在图书室、阅览室、教室悬挂起名人画像、爱国主义标语等。通过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5.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施践履教育?

  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争创文明学校、争创文明班级,争当文明教师、争当文明学生”的“两创两争”活动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1997年,南阳市六中、十三中、二十二中、十五小等校举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签字仪式,5 000多名师生在写有誓言的巨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市十二小师生与桐柏县大河镇夹山小学开展“手拉手、献爱心”活动,向山区儿童捐助图书4 000册,80多套书包、文具和部分体音美器材,师生还捐款5 000元设立入学助学金救助失学儿童。不少学校师生利用节假日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帮助维护交通秩序,制止不文明行为,为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素质做出贡献。南阳市第十六中学350名同学组成的为军嫂秦秀洁服务队,被评为“全国十佳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南阳市第十五小学吴迪同学荣获国家教委和中国福利会联合颁发的“宋庆龄奖学金”。在活动中,全市中小学生累计做好事570多万人次。?

   6. 开展“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教育活动?

   1999年7月,在中央做出处理“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决定之后,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深揭狠批“法轮功”组织的反科学、反社会、反政府、反人类的丑恶本质,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深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新时期中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1982年,南阳地委、行署和各县、市委、人民政府命名了一批文明学校,以后逐步形成的文明单位达标升级活动,对新时期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 加强德育研究工作?

  南阳市成立有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定期召开年会,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德育规律,提高育人水平。1996年10月,市教委组织力量对全市“三结合”(即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工作进行调研,撰写了题为《协调三方面力量,全力开创“三结合”教育工作新局面》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在省教委召开的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封现场会议上交流。?

   德育工作的全面改革、发展及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南阳市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增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教育质量,也推动了南阳市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正是由于南阳把“普九”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舆论造势、依法推进、政策保证、加大投入、积极进取”的工作思路,奋力攻坚,终于在 1998年实现了省定基本“普九”目标,被河南省政府授予“‘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市中、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8.77%和 99.88%。实现基本 “普九”目标后,南阳市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上来,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使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1999年10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率团到南阳检查《义务教育法》执法工作,对南阳的基础教育工作、特别是“普九”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全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狠抓学校管理,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多年来中招、高招成绩位居河南省前列,招飞工作在全省连续保持领先地位。可以说,这一阶段是南阳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稳步提高的重要时期。

  六、 南阳市部分中学介绍

   (一) 南阳市第一中学?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称“南中”或南阳一中)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中原的省重点高中。她的前身是乾隆十六年(1752年)兴办的宛南书院,位于中心城区书院街,占地67亩。1903年光绪皇帝诏改书院为学堂后取名宛南中学堂,后又先后更名为府立宛南第一中学堂(1912年)、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1915年)、河南省立第五中学(1920年)、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1933年)、河南省立南阳第一中学校(1954年)、河南省南阳第一高级中学校(1959年)、南阳拖拉机配件厂“五七”学校(1968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1971年至今)。1959年被确立为省重点高中,1978年再次被确认为省重点高中。2002年8月迁入南阳市建设东路新校址,新校址占地200亩,总投资约1.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设计规模为 42个教学班,成为南阳市设施最为先进、配套最为齐全、功能最为完善、教学质量最佳、充满现代化气息的花园式新校。

  爱国进步、求真创新是“南中”人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20世纪初,开办新学培养新人成为痛感于民族危亡的爱国之士的共识。诞生于维新大潮中的宛南中学堂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尚公、尚武、尚实”为办学思想,改新学制,开新课程,采用新教法,引进新设备,成为豫西南兴学革新、救亡图存的策源地。 20世纪20年代,家国飘摇,生民倒悬,以天下为己任的“南中”人,借教学活动为掩护,成立文艺团体“梅社”,创办进步墙报《曙光》,宣传科学真理,揭露社会黑暗,在宛属十三县学校中率先成立了中共地下党组织,为南阳的早期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九一八”事变后,南阳中学党支部主持召集学联会议,组织师生游行示威,通电全国;成立抗日救国义勇军,宣传抗日救亡,鼓舞民族士气,一时震动中原,波及全国,在南阳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正是这种传统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南中”人公而忘私、披肝沥胆,投身于党政军文,效命于科技工商,为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尽心竭智、立业建功。?

  百年来,“南中”这块宝地,集纳着辈辈良师,在“成德达才,学以致用”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培育了代代英才。20世纪50年代,黄廷校长礼贤下士,爱生如子。在他的大力延致下,“南中”凝聚了以“三亭”(段雅亭、米至亭、胡耀廷)为代表的大批名师硕儒,他们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气度超凡,驰名中原。以后,“南中”又孕育和造就了邓桦等十几位德艺双馨、名扬八方的特级教师。目前,学校有国家级骨干教师5名,省教育教学专家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中青年教师10余名。?

  名师出高徒,名师育名人。百年“南中”英才辈出,群星璀璨,桃李满天下,校友遍四方。从“南中”走出的4万多名学子中,有政界要人著名的国务活动家、原国家计委主任袁宝华,国务院三峡办公室副主任郭树言等;有共和国将军金涛、曹诚等;有科学巨匠两院院士张国伟、张勇传、余永福等;有经济学家中国证监会秘书长、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庆泉等;有大学校长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德炳,重庆大学原校长吴云鹏等。社会名流、教授专家、商界巨子不胜枚举。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共有14名学生摘取南阳市状元桂冠,100余人次获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河南省赛区一等奖,为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输送优秀毕业生500余人,更有数千名学子考入全国各重点大学。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进一步考取了硕士、博士,已学有建树,业有所成,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和骨干,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近几年的普通高招中,南阳市一中重点大学进线率稳定保持在50%左右。“南中”因之而被人们比作南阳的文曲星座,亦无愧于“中州师表,教育渊源”的盛誉。

   (二) 南阳市第二中学?

   南阳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市直重点高中。?

   南阳市第二中学于1953年春正式建校,原校址座落在南阳市卧龙岗武侯祠后,1954年9月学校正式招生开课。?

   1956年秋由上级规定,南阳二中与南阳师范调换校址,迁往南阳市中州路市区中心地带的梅溪河畔,隶属南阳地区教育局管辖。?

  1954年9月~1956年9月,学校名称为南阳二中,隶属南阳地区教育局管辖。?
  1956年9月~1969年1月,校名改为南阳第二高级中学,隶属南阳地区教育局管辖。?
  1969年1月~1970年2月,以南阳汽修厂为主体的“工宣队”进驻并接管学校,校名改为南阳汽修厂“五七”学校。?
  1970年2月改成为南阳市第二中学,归市教育局领导。?
  1978年5月被定为地区重点中学,仍归市教育局领导。?
  1986年9月,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停办初中班,成为完全高中,规模定为24个班。?
  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至今,被定为市直重点高中,归市教育局领导。?

  建校初期,二中共设8个教学班(初中班2个,高中班6个),教职工52人,在校生370人。现在,南阳市二中已成长为拥有44个教学班,教职工240 人,在校生3 600名的南阳名校。建校半个世纪来,共向社会输送了25 000余名优秀毕业生。二中还培养出了以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李金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政委张士显等为代表的党、政、军界杰出领导人及大批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的发展,南阳市二中已初步建设成为规模宏大,师资雄厚,校园优美,环境宜人,教学设备精良,实验条件一流的名校。学校建有校长评估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实现了教学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二中现有特级教师4人,国家级优秀教师8人,省部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29名,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7名,具有硕士学位和参加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的教师共54名,有51%的教师曾经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教学竞赛一等奖。?

  学校确定了“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创一流名校”的发展思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育过程,培养素质特长,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确立了“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益,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尊重人、关爱人、发展人、完善人”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造就“高素质、能创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世纪新人”为培养目标,探索并实施“符合学生实际,有利学生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始终以“学会做人”为核心,确立层次化的德育目标;以“学会学习和自我发展”为中心,实行分层教学,推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的“五优化”;通过制度约束,目标引导,激励促进,形成了 “内调式”的管理特色,走出了创办特色学校和创一流名校的成功之路。?

  近年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2001年高考中,该校应届毕业生刘冰夺得全省高考成绩总分第一名,成为河南省惟一高考状元,数百名学生升入理想大学。 2002年高考,在市直其他重点高中升学人数普遍下降的情况下,该校整体升学人数又有大幅度提高,超过高专线的学生达769人,占参加考试总人数的 75%。其中,进入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的人数比2001年增长20%;分数超过大学本科录取线的学生数比2001年净增89人,增幅30%以上。2003 年,升学率又创新高,600分以上30人,过重点线141人,本科线以上474人,高专971人,比2002年增长24%,学校已连续八年保持高考成绩的强劲增长!

   2002年,学校荣获教育系统“两争两创”活动“河南省文明学校”称号,党总支连年获南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总支”称号。学校被授予“河南省学校管理先进单位”、“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南阳市“目标管理达标先进单位”、“南阳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南阳市百佳校园”等荣誉称号;连年荣获市级“培育体育、艺术人才成绩突出奖”,学校还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花园式学校”、“校建先进单位”、“勤工俭学先进”称号。?

   (三) 南阳市第五中学?

   南阳市五中是一所高标准、严管理、全封闭的寄宿制现代化学校,其前身为南阳县第一高中,创建于1980年。校园占地面积110亩,总建筑面积76 933平方米,建校初期的简陋校舍现已被雄伟壮观的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公寓楼等建筑所取代。教育教学设施先进,有配备一万大卡双温空调的标准化教室、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微机教室、网络中心、音乐美术教室、天文观测台、藏书7万册的图书馆、塑胶田径运动场、塑胶篮球场以及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络系统等等。学校规模由建校初期的4个教学班,迅速扩展到目前的53个教学班,学生3 0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91人。办学20余年来,共为全国各类高校输送8 736名优秀学生,其中清华大学16人,北京大学5人,国防科技大学14人,空军飞行学院11人。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学体育工作优秀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教育实践基地”、“河南省部门绿化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等各级各类荣誉称号。?

   市五中现有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和正在攻读研究生课程的教师23名,有特级教师3名,国家级骨干教师3名,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名师97名,高级教师51名。

  市五中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具有五中特色的科学管理新路子。学校狠抓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建立起一个作风正、业务精、高效务实的领导班子。在教师的管理中注重情感投入和强化制度管理;在学生的管理中强调德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

  市五中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南阳市五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方针,始终把“学生自主发展”这一目标贯穿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材设计、师生关系等教学全过程;根据所开设的培优班、实验班、特长班等不同类型的班级,坚持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施教”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市五中注重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指导思想,制定并落实重基础、重能力、重个性、重发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四重一主”的教育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市五中发扬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精神,强抓机遇求发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走在了南阳市各中学的前列。一是率先招收选校生,集资办学,滚动发展;二是率先对教职工实行聘任制,激活了一池清水;三是率先推行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提高了管理者的水平;四是率先建立自己的分校,实行联合办学,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9:01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