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11-04-08 编辑
难忘乡音--南阳民歌

民 歌

南阳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其民歌尤为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南阳民歌多是反映劳动、生活、爱情和劳动者对旧社会的反抗等内容的,有着浓厚纯朴的生活气息,曲调优美动听,唱腔圆滑流畅、灵活多样,且易记易学易传,深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受地理地貌直接的强烈影响,各类民歌体裁首先得以发展的是山歌、田歌、劳动号子,其次是灯歌、小调等。

号子。这些号子或表达河面风平浪静时船工们的愉悦心情,或表现江面起风暴或驶入险滩时船工们同心协力与风浪展开搏斗的激昂情景。无论上水、下水,船抛锚、起锚、撑篙,到处都有船夫们的歌声,处处都展现着他们的坚毅、勇敢、勤劳的品格。
南阳所处地位特殊,境内自西向东有丹江、白河、唐河、淮河四条水系,古来,西接秦岭,南连荆襄,上接西北,下扼东南。便决定了它在我国古代交通运输史上所起的作用,成为沟通南北水陆联运的天然桥梁。昔日的赊店、源潭、荆关众多码头上“百艇接墙,千蹄接踵”,异常繁忙。但广大船民却日夜挣扎在死亡线上,终年以船为家,以水为命,有首童谣:“船家胸前三把刀,河霸、土匪、和暗礁,船家面前三条路,挨饿、水淹、坐监牢。”这是对旧社会的控诉,也是广大船民悲惨生活的写照。
号子,这类劳动歌曲,就是广大船工在沉重持续劳动过程中,为减轻疲劳,鼓舞情绪,调剂精神,触景生情,抒发胸怀,唱出了一支支船工的歌,它是劳动人民伟大力量的一种艺术表现,它在劳动中产生,又直接服务于过去生产。船工们在不同的条件下,创造出各自成套的行船号子,如丹江号子、白河号子、唐河号子等。丹江号子很多,著名的有《上水拖船号子》、《下水摇橹号子》、《湾船拖锚号子》、《起锚号子》、《扛船号子》、《撑篙号子》、《过街号子》等。唐河号子有《撑篙号子》、《摇橹号子》、《抖逢号子》、《拉纤号子》等。
丹江、白河、唐河的船工号子,虽不如川江号子那样系统完整,就丹江号子而言,也有它自己的《水上拖号》、《下水摇橹号》、《湾船抛锚子号》、《穿档号子》、《过街号子》、《扛船号子》等一整套歌调。
船工号子音乐的基本表现方法和典型性格特征是直截了当,明确易懂,表情十分淳朴自然,生动朴实,如淅川《上水拖号》他们虽然不唱正词,只有一些呼号式衬词,衬腔,但在高亢有力的音调中,充满了磅礴气概,音乐性格紧毅、精犷。
号子音乐形成的特征是劳动节奏赋予号子节奏特点的律动性。一般为2/4、4/4的节拍单位。节拍感强,强音突出,效果强烈。但淅川《湾船抛锚号子》、《下摇橹号》中,出现3/4节拍,音乐气息宽长,律较起伏,有明显的顿逗感。音调高亢嘹亮,有些山歌特点。
此外,丹江号子多年采用领、和相结合的唱形式,相互结合,前后互应,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完成艺术使命,其曲式结构上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乐段结构的独立性不强,段落感较弱。打夯歌,硪号子则是例外情况。

西坪民歌
2007年2月,西坪民歌入选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坪民歌歌手魏秀菊、袁香华、包训刚3人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坪民歌代表性传承人。

[ 寻 歌 ]
西坪镇地处秦头楚尾、豫西南边陲地区,西接秦壤,东连吴楚,历史文化悠久,境内山高林密,民风淳朴。自古以来为“通陕甘之孔道,扼秦楚之咽喉”,南来北往的旅人多汇于此,秦风楚俗相交,南北语言混杂,各种文化融汇在一起,造就了西坪民歌历史悠久,地方色彩浓郁的特色。
据考证,汉代时西坪已有民间歌谣传唱,到了唐代开始盛行。传说李世民建唐后,担心有功的兵将居功自傲,图谋造反,就把他们集体遣留在河南西部和陕西东部的深山涧里开荒种地。由于生活单调枯燥,他们就在劳动时唱歌、打哑谜、打落号嗨,以舒缓疲劳,解除苦闷。
明末清初,宛西大旱后人烟稀少,山西洪洞大槐树下的移民先后6次迁移至此,与安徽、湖北等江南地区的移民相汇于西坪,各种文化交融、碰撞,背井离乡的人们通过民歌表达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促进了西坪民歌的大繁荣、大发展。于是民歌这种民间传统语言艺术就在西坪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展、流传下来。

[ 品 韵 ]
西坪民歌的类型有山歌、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儿歌等多种,其中劳动歌、爱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浓郁。
西坪民歌的劳动歌中有劳动号子、夯歌,具有协调动作、指挥劳动、鼓舞情绪的作用;有田歌、渔歌,描绘劳动情景,诉说劳动感受;有工匠歌、采茶歌,以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见长。如《正月采茶正月嗦》:“正月采茶正月嗦,新来媳妇拜公婆,红绸子大袄绿绢袖,八幅罗裙顺地拖。二月采茶二月嗦,二月小燕来得多;燕子停在过梁上,今年做得来年窝。三月采茶三月嗦,三月牡丹开得多……”。有的劳动歌形象抒发了劳动的辛苦还不乏幽默感,如《一天一挑柴》:“一天一挑柴,不黑不回来。要得回来早,除非镰掉了。回来打二更,吃饭要点灯。出去尿泡尿,回来鸡子叫。烧水洗洗脸,亮星还在闪。”
西坪民歌里的情歌,表达方式朴素、生动、幽默、风趣,颇具画面感和形象感,不论是抒发爱情的炽热、相思的缠绵,还是别离的凄婉和对爱情的渴望,都表达直率,情真意切、质朴自然。另外西坪境内河流密布,淇河、峡河、黑漆河三条大的河流交汇,大姑娘小媳妇爱在河边洗头、洗衣,小伙子、男青年在河边田里劳动,水边的情歌就诞生了。如“黑漆河流水欢,姑娘洗衣在河边。东张西望干什么,一件小褂洗半天?等俺情哥来相逢,这个地方最适应;山高风大河水响,说句情话两人听。”也许一首情歌就能牵出一段美好的姻缘。
西坪民歌的生活歌中,对歌形式较多。其中仅对花系列就有《大对花》、《小对花》、《对花》等,如《小对花》:(甲)“我说那个一来哟,谁么谁来给我对上一?什么子花开在呀么在水里?”(乙)“你说那个一来哟,我呀么我对上一;莲菜开花在水里。”(合)“说呀么说得好,对呀对得妙,三枝莲花开,十枝莲花落,咱二人对花好不热闹。”(甲)“我说那个二来哟,谁呀么谁来给我对上二?……”《小对花》经过整理,多次在省市民间文艺汇演中获奖。另外西坪境内山隘险关、地势险要,古来为中原西南之屏障门户,战时为兵家必争之地,平时为屯兵秣马之所。至今地名多与“关、营、寨”字相联,概于历朝历代屯兵营盘遗传相关。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屯兵士卒相聚吟唱怀乡思亲之意,抒发各自家乡的风土人情,也极大丰富了西峡民歌生活歌的内容。有一首《马夫受苦》歌,特别形象。“呀呀哟,柳叶青,驾走黄沙去发兵,发兵不往旁处去,一道文书下西坪,……白日铡草喂牲口,黑了拌草定三更。噗咚坐下打个盹,一梦爹娘、二梦兄长,三梦嫂子抱儿童,四梦妻子泪盈盈;想起吃粮人无下场,受苦在外有谁疼。”
西坪人爱唱民歌,更离不开民歌。有歌道:“山歌本是古人留,留在凡间解忧愁。三天不把山歌唱,七岁顽童白了头”。在西坪,人们不拘于时间地点,深山打柴、田野放牧、田间地头、劳动间隙,随时随地都可以自由吟唱,于庙会、春灯节文艺活动中进行集中演唱。西坪民歌具有直率坦白、纯真质朴、不饰雕琢、浑然天成、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点,以及长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内容涉及到生产、生活、爱情、物产、风景名胜、历史故事等,涵盖整个社会生活,传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等。

[ 留 声 ]
在西坪镇,村村寨寨都有人会唱民歌,在西坪民歌普查中像袁香华、魏秀菊、包训刚、姚书成、李香兰等老歌手,每人能演唱民歌几十首甚至上百首。特别是在每年农村正月十五灯会上,老歌手能根据情景,以物起兴,见什么唱什么,天文地理、风土人物、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周围景物等都在演唱范围之内,正如西坪民歌中所唱:“改了调改了调,改了梆子唱二黄。从前唱的梆子戏,现在又唱花鼓腔。大戏唱的有朝有代,唱这花鼓都是算编来的。”但西坪民歌也不是容易唱好的,有歌为证“樱桃好吃树难栽,花鼓子好听口难开,要吃樱桃早栽树,要唱花鼓子你下场来。”可是随着岁月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使原有的农耕生产方式发生了转变,加上现代文化的冲击,以及老民间歌手纷纷谢世,现在会唱西坪民歌的人很少了。
近年来,为让西坪民歌重放异彩,西峡县采取各种得力措施对西坪民歌进行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一是开展西坪民歌大普查活动,组织文化人员深入西坪镇的村村寨寨寻访老民间歌手,对老民间歌手进行登记保护,采写录制他们唱的民歌,建个人专辑和光盘资料,整理编印出《西坪民歌100首》一书。二是成立西坪民歌研究会,对西坪民歌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创新,选拔12名老民间歌手成立西坪民歌艺术团进行集中或巡回演出,在西坪镇以村文化大院为依托村村建立民歌歌手俱乐部,每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开展西坪民歌大家唱活动,让群众参与演唱民歌。三是利用春节、灯节等传统节日及劳动节、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民歌展演、擂台赛,去年和今年连续举办两届西坪民歌大赛,参与群众达数万人。四是聘请10位老民间歌手任西坪镇各中小学校校外音乐辅导员,在全镇中小学生中教唱健康向上、适合中小学生传唱的西坪民歌,使西坪民歌后继有人。五是组织人员在全县各旅游景点演唱西坪民歌,让更多的人了解西坪民歌,演唱西坪民歌,使西坪民歌飞出深山。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6:56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