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11-04-08 编辑
难忘乡音--南阳方言 三 南阳民谣

歇后语

南阳歇后语是南阳方言中特殊的短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固定,表达的意义相对完整,具有形象、简练、深刻、口语色彩浓郁的特点。流传在南阳民间的歇后语,绝大部分?思想健康、形象优美,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深得广大民众的欢迎。   
歇后语出自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是民众口头创造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固而比较通俗,多用常见的事物通过比喻或双关的手法,形象地表达其实际意义。如: 瞎子点灯——白费蜡 猪鼻子插葱——装象 网兜装猪娃——漏出蹄爪 山羊尾巴——自崛(谐音自觉) 房檐下的冰凌棍——根在头上
歇后语口语特色浓,没有华丽的词藻,文言句式很少见,琅琅上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于哲理。
歇后语由于以方言词为基本的表达方式,故而它的通行范围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在不同的方言中,同一歇后语未必就能通行。从这个意义上讲,南阳歇后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色。例如,下大雨站到当院里——轮(淋)到头上了。这个歇后语在南阳民间广为流传,在其他地区则未必通行。这是因为“轮”在“车轮”这个义项中,南阳话的读音与普通话基本一致,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同。但在轮流这个义项中,南阳方言如“轮换”、“轮班”、“轮值”等的“轮”与“淋”同音,因此该歇后语能在当地民间流传。这种歇后语之意义在外地人那里是难以被理解的,因为“轮”与“淋”的读音有很大区别,难以通行。
考察南阳歇后语时还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由于方言词汇不同,为了适应方言,就吸收方言词汇,把本地不通行的歇后语改成方言词语。例如,“茶壶里装饺子——肚里有倒不出来。”歇后语,本喻口头表达差。但是南阳方言中“饺子”一般称做“扁食”,因此南阳民间在借用这样一个歇后语时就把饺子改成了“扁食”,变成了“茶壶里装扁食——肚里有倒不出来。”,听起来亲切家常,增强了歇后语的表现力。构成了该类歇后语在民间流传过程中易懂易记的品质。
南阳的歇后语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稳固性,不管外部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一些歇后语一经形成,便代代沿袭不变。例如,昔日南阳民间所用的杆秤,其计量单位是十六进制,八两为半斤,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创造出一个歇后语,“半斤八两——一样”,后来十六进制的杆秤改为十进制,半斤变成了五两,但语言运用的惯性不会因为计量单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作为一种固定的用法,人们注重的只是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因此这种说法至今仍然在南阳大地上通行。

南阳歇后语摘略:

小擀杖蘸醋——尖酸 大车拉煎饼——摊(贪)得多了
包谷糁儿丢红薯——肚子吃哩歪扭住 针眼里过风——小气
半夜喝顿面叶儿—— 赶(擀)那儿了 老母猪上墙—— 愣不妨
芝麻杆让驴——吃不吃得让到 要饭的拿个馍 ——人家的
十八亩地一颗谷——透现眼哩(或稀少)
小秃子理平头——条件不够 小秃儿打伞——无发(法)无天 小秃头上刺洋火儿——划不着 秃子头上的虱——明摆着呢
黄鼠狼钻到冒烟洞里——里外受气 拽住胡子打滴溜——上脸
癞蛤蟆趴到脚面上—— 不咬人,咯意人
拽住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狗掀门帘子——全靠一张嘴
乱墙岗里炸油馍——诡(鬼)诈(炸)哩
(乱墙岗:就是乱坟岗,旧社会穷人家没有坟地,人去世了就不分姓氏,不分家族集中埋葬的地方。诡诈:是方言,意思是指一个人轻佻,爱显摆,爱折腾的意思,贬意词。)
头顶长疮脚后跟流脓——坏透了 西瓜皮打鞋掌——不是这块料
面汤洗头——糊涂透顶 老鼠舔猫鼻子——找死哩
老鼠拉锨板——大头在后面 鸡子拴到门框上——里外叨食
歪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嘴上亏了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要饭吃起五更——瞎失张 六指挖(挠)痒——多一道子
正月十五贴门神——晚半月了 隔靴挠痒——不吃木(不解决问题) 开窗户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一百小虫(麻雀)炒一碟——净嘴儿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磕瓜子嗑出个臭虫——啥人(仁)都有
哑巴吃饺子——心理有数 当了皇帝想神仙——贪得无厌

民谣
民间歌曲,是古代原始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历史十分久远,关于我国古文化发展的面貌,有学者提出:在新石器晚期,我国已形成了八个氏族文化中心,南阳地区正处在其中“中原氏族文化中心”与“江汉氏族文化中心”这两大“中心”之间的南北结合交叉地带。“仰韶文化”是中原氏族文化中心,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余年,这一文化区,是我国最古老而且民歌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诗经》就是证明,南阳当时就是属于《诗经》地域中的《周南》江汉氏族文化区也包括豫南豫西南(即今南阳地区)广大地区,它的古代文化以“屈家岭文化”为代表,也包括了后来发展为有较高水平的“楚文化区”,它不仅对南阳而且对我国后世文化都具有深远影响。
南阳复杂多样的地理结构与民歌的关系
构成地理环境的主要因素是山脉、河流、地形和气候。南阳,位于豫西南鄂、豫、陕三省交界处,地位特殊,民间歌曲又有数千年的积蕴,又分布在宽约110公里,长约150公里的十三个县(市),有山歌、号子、田歌、小调、灯歌、儿歌、以及风俗歌、叫卖调等,品种繁多,风格多样,各异,其区划自然呈现出纷杂多变的局面。
民间歌曲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别,因受地理自然条件的影响,在体裁、歌种、风格等方面也呈现着明显的地区差别。
南阳西部的秦岭,与北部的伏牛山脉以及东南部的桐柏山和淮河,在“中原氏族文化中心”与“江汉氏族文化中心”之间,划分了一条天然界限。使我国南北在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上,显示出明显的差异。使陕南民歌,豫西北民歌,豫西南(南阳)民歌,鄂西北部民歌都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特征。河流,对我国文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长江、黄河两大水系,它自然的把我国文化分为南北两大系统。南阳虽地处中原,但境内的丹江、白河、唐河三条水系入湖北在襄樊注入汉水,属于长江水系。淮河源头在桐柏山下,东流经信阳入安徽。以上,因山脉走向使南北水系不同,气候不同,植被不同。反映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气质、风格特征也不相同。但还应看到,水,作为一种背景,它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却不相同,往往不是天然界限,相反,在民族民间文化流传过程中,它倒成为一种自然交流的渠道。汉水支流丹江号子的风格特点与汉水船工号有着许多共性,就是例证。
南阳的这种复杂多样的地理结构,古来如是,它对南阳这一区域的古代文化、社会经济、风俗、民情等都起着决定性影响,使它们产生了区域性差异。因南阳地处种稻区与种粟区南北之间的一个交插过渡地带。所以,它有南北两类特点共存的特征,在民歌的流布上南北兼有,这就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生产方式,对南阳民歌的形成流布产生的直接影响。
西部山区浙川县的那种歌调激越、高亢而又朴实“淅川锣鼓曲”与东南部桐柏县月河的那种歌调悠扬节奏舒缓而自由的桐柏山歌、秧田歌形成鲜明的对照。

南阳民谣选录

月儿谣

初一初二不见面,
初三初四一条线。
初七初八半栅子,
初九初十大半栅儿,
十一以后溜溜圆儿。
十七八,娓娓擦,
二十正正,月出一更。

《庄稼歌》

新年过,十五罢,
忙忙碌碌做庄稼,
有的锄草起牛铺,
有的套车把粪拉。
红薯种,早育下,
这个东西能养家。
赶春会,把钱拿,
买回扫帚和桑杈,
杈把扫帚牛笼嘴,
皮条扎鞭少不下。
过了春分种谷子,
清明前后种棉花。
种麦子,多趟耙,
苗子出来不掺杂。
种得稀了耽搁地,
种得稠了要抓瞎。
谷子高粱锄三遍,
二麦将熟不差啥。
黄呱鹭,叫喳喳,
各种活路乱如麻。
摊了场,去种地,
还要堆垛防雨下。
割了麦,先锄花,
接着灭茬锄芝麻。
种小麦,需多耙,
载子大小莫看差。
隔年下种不容易,
不稀不稠才得法。

《工农歌》

叮当叮,叮当叮,
打张铁犁把田耕。
任你农夫怎样精,
不用铁犁耕不成。
你种麦,我种稻,
粮食丰收大家饱。
任你工人怎样巧,
不吃粮食活不了。

咸菜歌
咸菜来啦 ,小车不大,要啥有啥;小车虽小,样样都好;今儿要不买,错过难找。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6:55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