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11-04-08 编辑
话说《玉皇岭》



八百里伏牛山莽莽苍苍,在它的顶峰老界岭山下,有一个名叫玉皇岭的小山村。
这个村子小得只有十几户人家,八十多口人,偏僻得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位置;但它又很大,上下方圆一百多里都归这个村子所管辖。从村口望去,整个村子的地貌基本呈“M”形,所谓的村子,实际上由大、小两个山沟组成,中间隔着一道大的山岭……

这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村子,如今却在文学的版图中像一座山峰巍然屹立,睥睨四方。廖华歌的小说《玉皇岭》将现实中的一个小山村搬入了文学的园子,其丰富、瑰丽、神奇、魔幻……匪夷所思,让人惊讶。
这部小说首发于《十月》上,限于篇幅,只发表了十几万字,后来出版单行本,版权页上标注的字数是:420.5千字。如此说来,前者只能算是“节本”了,后者方是“全本”。我最初接触到的是《十月》上的“节本”,只粗略地浏览了一下,并没细读。后来拿到“全本”,也并没立即细细地阅读。书的品相极差,看上去像盗版,勾不起阅读的欲望。又半年过去了,我回南阳办事,蜗居在以前住过的小屋里,没有电视和网络,晚上就读书打发时光。我将两本书置于案头,一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本就是廖华歌的《玉皇岭》。《百年孤独》是重读,《玉皇岭》是细读。起初,我是交替来读,这本书读一两章,放下,换换口味,捧起另一本书来读。读着读着,不知何时,我竟将《百年孤独》放到一边,完全进入了《玉皇岭》的山林中,不眠不休,一口气将《玉皇岭》读完。掩卷兀坐,天将破晓。有一些书,读时唯嫌其长,有畏难情绪;读后意犹未尽,则唯恨其短。《玉皇岭》就属于这类书。一本引人入胜、让人迷失、让人陶醉的小说。
《百年孤独》是一部我非常喜爱的书,我没有任何不恭的意思。我并没想将两本书放到一起比较,因为其风格、结构差异太大了。只是机缘凑巧,两本书到了一起,我就多想了想。《百年孤独》写的是马孔多的百年变迁,《玉皇岭》写的是玉皇岭的数十年沧桑。马孔多是拉美的缩影,玉皇岭是中国的缩影。马孔多建在沼泽之畔,逐渐发展成一个繁华的镇子,饱受战争蹂躏,最后被一阵飓风从地球上抹去。玉皇岭是一个绵延无数代的小山村,藏在大山深处,仿佛亘古不变似的,它会像山一样长久地存在下去。两本书的共同点是,都为我们建筑了一个生动的充满活力的乡村世界,比真实的乡村更为真实的乡村世界。马孔多是我最为熟悉的拉美的村子,尽管它是完全虚构的。玉皇岭成了我最为熟悉的中国的村子,对其熟悉的程度甚至超过了对自己村庄的熟悉。透过马孔多,我们可以看到拉美的百年风云,战火熊熊燃烧,外国资本入侵,剥削与杀戮,欲望与爱情,等等。透过玉皇岭,中国乡村社会图景风俗画般地展开在我们面前:权力的影响,人性的扭曲,青春的压抑,生活的艰辛,前途的渺茫,自然的魅力,等等。



廖华歌是以诗歌和散文成名的,尤擅散文。手中一杆五彩神笔,能唤醒一株草、一朵花、一块石头、一粒沙子、一滴水……等等事物沉睡的灵性,使其从内部放出光来,发出声来,与我们的心灵进行交流。
她出生于最为荒唐的年代:1958年。那一年农村遍地烈火,到处都在大炼钢铁。浮夸风比台风还强烈。紧接着就是普遍的饥饿,富饶的中原饿死了几百万人。时代狂暴的洪流对一个小女孩的性格和心灵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抑或,地理位置的偏僻加上大山的阻挡,那里会相对风浪小一些?丹纳的《艺术哲学》揭示了地域、时代等等因素对一个艺术家有着至关重要的潜在影响。有些影响不易察觉,但有迹可循。
她是大山的女儿,有着大山一般的性格。 (未完待续)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6:48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