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区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4 短消息 2013-05-04 编辑
诗人痖弦回到南阳家乡:掌握现在拥有未来更要有过去

 内容摘要:“我是乡情很浓的人。”5月2日,81岁高龄的痖弦回乡面对记者的采访,言语中处处乡情流露。从1991年时隔43年第一次回乡,到如今的第N次回乡,痖弦对家乡的记忆从未褪色。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南阳人在文学界影响巨大,南阳不仅要掌握现在和拥有未来,更要有自己的过去。“因为过去是集体的记忆,没有过去,我们将无所适从。”痖弦说。

  河南文化产业网5月3日消息:他说,记得第一次回乡,物是人非,他见什么哭什么,感觉家乡不存在了;然而静下心来对话,家乡又在了。他说,麦田变成了飞机场,心中的南阳如今在现实中只有一小部分,他很怀旧。他说,我们不仅要有现在和将来,还要有过去,过去是集体的记忆……

  “我是乡情很浓的人。”5月2日,81岁高龄的痖弦回乡面对记者的采访,言语中处处乡情流露。

  从1991年时隔43年第一次回乡,到如今的第N次回乡,痖弦对家乡的记忆从未褪色。

  “那里最为繁华,是南阳唯一可以买到香蕉的地方”

  ——童年的解放路

  南阳城区的解放路,在痖弦的述说中,热闹斑斓得如同大都市。

  “我小时候老去那儿买东西。”仿佛那些门店还一一开着,痖弦的回忆如此真切:老凤祥、新凤祥、老丹凤银楼,一言堂百货公司,吃吃看饭店……这些名字都清晰如昨。“那里当时最为繁华,书店都好几家,还有青果行,就是现在的水果行,是南阳唯一可以买到香蕉的地方。”那里可以一直通到水门(白河边上),水门上当时还有一个石刻匾额“■流锦带”,四字写尽白河之美。

  “这是在清朝就有了的街,当时叫长春街,后来改名中山街,就是现在的解放路。”叫什么名字没关系,重要的是这条街还在。痖弦每次回来都要去逛逛解放路,看看那些现在为数不多的、一扇扇早上取下来晚上安上去的扑哒板门,和雕着精美花纹的窗棂。

  这条老街要保存下来!痖弦说,孔子庙没有了,大小火星阁没有了,当年庞大的玄妙观建筑群如今也只有一小片了……与信仰无关,这些老东西已经转成文化,以艺术的形式存在,原应该被保存下来的。

  “我一敲锣,孩子们听见,就围了过来”

  ——父亲的“活动图书馆”

  关于父亲的记忆,都定格在痖弦遥远的16岁前。

  父亲有着文艺倾向,自编自印过一本叫《黄河流域》的书;父亲带他去放风筝,风筝飞起后,父亲就和他各自看书;父亲总是鼓励他阅读,对他说“我的娃要做中国文坛亮角”,将豪气也种在了少年的心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和父亲一起将“活动图书馆”送到乡下的孩子面前。

  “父亲的创意。用牛车装满书,做成活动的图书馆,免费拉到乡下让孩子们看。”痖弦记得,总是一头牛三个人,有一人赶牛,父亲管理书籍,年少的他就负责敲锣。每到一处,锣声一响,孩子以为是卖糖果的来了,呼啦啦围上,见是画画书,也会留下来。虽然“图书馆”的书他都看完了,但他很乐意做这“义务干部”的活。

  这份亲情和童趣,依旧令他神往。以至于他现在还有收藏锣的爱好。

  “我爬上山陕会馆的旗杆,妈要揍我”

  ——老南阳的美

  摄制组有一站要去山陕会馆,不仅因为那里独特的建筑艺术,还因为那里曾有痖弦幼年的影子。

  “我爬上山陕会馆的旗杆,因为太高有危险,我妈说要揍我。”80多岁的老人回忆幼年时母亲对他的管教,像咀嚼着甜蜜一样面带微笑。

  “我永远是农民,永远是南阳人,不忘土地和幼年时代。”痖弦说,他忘不了杨庄营小学的稚子诵读,忘不了王府山下的老房子,忘不了许多已经消失的、那些老南阳的美。这次回南阳,他觉得城市新了,建筑美了,可是空气略污染了。“城市的发达是必要的,但最好与传统并存。新房子要尽量有南阳特色,如果从飞机上鸟瞰屋顶,并非只有灰扑扑的水塔,而是中国的书法或是汉画,那多好玩啊!”痖弦似乎想象到这样的画面,露出顽皮的笑容。

  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南阳人在文学界影响巨大,南阳不仅要掌握现在和拥有未来,更要有自己的过去。“因为过去是集体的记忆,没有过去,我们将无所适从。”痖弦说。





最后更新:2023-08-09 21:36:40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