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店镇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3 短消息 2023-04-04 编辑
百年名校-苗店镇老贺庄学校

老贺庄学校位于社旗县苗店镇老贺庄村西南角,创建于1937年秋。学校创办人贺广兴,老贺庄知名人士,首倡开办老贺庄新式学堂,带头捐资带动周边几个村子的开明人士捐资办学,各村出人出车拉运砖瓦木料,出工建校舍。

到1938年春学校落成,有校舍9间,南北屋各3间,两个教室,西屋3间为校长教师办公室。学校大门朝东,大门外建一座青石板小桥。校内有一棵古柏,系贺广兴亲手栽。现在柏树已经一搂粗了,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古柏。没有电铃的时代,学校的钟就挂在柏树上,钟声悦耳动听,很远都能够听到。

在生产队的时候以至于改革开放最初的好多年,老百姓没有钟表,周围几个村子的人们都是根据学校的钟声安排农活,什么时候出工、收工,什么时候做饭、吃饭。所有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学校的其他什么内容可能会忘记了,唯独都忘不了校园内的那棵大柏树以及柏树上的钟,成为老贺庄学校的象征。
 
贺广兴集校长、主任、教师于一身,聘请贺绍德为老师,开设一三、二四年级两个复试班,还招收三四年级插班生10余人。

建国初期老贺庄学校只有初小(1-4年级)。1949年—1958年苗店境内没有中学,周边几十里范围内都没有中学,只有南边唐河县源潭、太和寨和北边方城县陌陂等地有中学。苗店境内的学生上中学就很作难,老贺庄周围的学子们只能步行去这几个地方上中学。白庄李元祥五十年代在老贺庄上小学,在郝寨上高小,1957年去太和上初中,1958年洛阳电厂来唐河招工,他就去洛阳工作,后来成为平顶山姚孟电厂最早的技术人员。

在老贺庄学校教学二十多年的张金明老师介绍:我是1956年9月至1962年8月在老贺庄上小学,校长是王庭壁。六年级班主任是陌陂街姬儒林老师。姬老师是小学名师,自1962年至1965年连续几年老贺庄小学的升学率在陌陂区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张老师在老贺庄小学毕业后升入陌陂八中。1965年9月考入方城高中上学,经过文化大革命,成为“老三届”学生。1968年12月方城高中毕业,开始在老贺庄学校教学,一直到1990年老贺庄联中撤销合并到苗店中学,调入苗店中学教学。2008年光荣退休。

张老师对老贺庄学校的印象深刻,他说:五十年代的老贺庄小学,大门朝东对着门前的小石桥。大门内是影背墙,墙里边有刺梅等花木,右边教室前有一棵石榴树,年年花开似火,印象很深。北屋、西屋、南屋是教室,女厕所在东北角,男厕在西南角,北屋西头是老师小食堂。学校开始只有初小,1958年前后变完小,当时学校“四集体”,即集体土地、集体劳动、集体食堂、集体住宿。周边学生都在老贺庄上五、六年级,包括胡里、上康、张康庄、申郭陈等村的学生也都来老贺庄学校上学,相距比较远,学生吃住在校。这年学校开始有食堂,由各个生产队兑伙食。食堂设在学校北边贺群德家,旁边有一口水井,用水方便。

曾经在老贺庄学校上学,毕业后又在老贺庄学校教学多年的魏从庭老师介绍说:1949年建国以后一直到1958年,老贺庄周边很远的地方都没有中学。那时候社旗县还没有成立,老贺庄属于方城县,相距最近的陌陂有一所中学,是方城县第八初级中学。我们这里的小学毕业生考入陌陂中学。同时南边的唐河县太和寨私立中学即李子炎创建的蔚文中学,有著名的转楼,也招收我们这里的学生。陌陂中学每年招收两个班100名新生。老贺庄学校姬儒林老师自己教毕业班语文数学课,教学认真,方法得当,教学成绩显著,1963-1965年连续三年姬儒林老师所教的学生每年都考入陌陂中学8人,那时候这样的升学率在全县一直名列前茅,受到教育部门的表彰,老贺庄方圆群众的赞口不绝。

1958年前后在老贺庄学校任教的还有揣付长和曹白石、柳树庄周付运等。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周边县、区、乡政府所在地上初、高中的青少年学子们,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有靠家长讨饭供应上学者,有上学及回家途中挖野菜蒸成麸子菜团,带到学校维持生活者,有中午放学就出去讨饭,讨罢饭再回到学校上学。学校也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搞复收、种植、养殖等项目,帮助师生渡过难关。

1959年国家鼓励兴办初中。1963年各地开设“耕读班”,耕读教师在学校教学,生产队记工分,每月补助3元钱。

1965年社旗县成立,陌陂划归社旗县,陌陂中学改为社旗县第二初级中学。当时全县共有三所中学,县城有第一初级中学,陌陂是第二初级中学,从泌阳划归社旗县的饶良镇有一所中学,即社旗县第三中学。

同年,老贺庄开办初中班,称之为“农中”,有杨清斋、吕应树(吕应修的弟弟)两位老师。9月初中开始招生,招收学生很少。最初在学校大西屋上课,随后学校规模扩大,校址、校舍均为临时借用大队、生产队的房子或民用房舍。老贺庄学校大部分在原址上课,初中班曾经在大队部上课。老师大多是大队推荐的本地民办教师,一边教学,节假日课余时间在家种地。曾经在老贺庄学校教学的老师有王庭壁、姬儒林(陌陂)、曹永明、贺心成、刘传江、郭大海、秦尚修、刘传文(女)、惠荣友、张发传、贺汉章、张松阁、张松堂、王会荣、姜荣发、曹荣明、牛荣庆、候丽卿、李德宽、杨文章等。刘传江老师后来调任郝寨教办室任副主任抓业务。李德宽老师调任唐庄乡教办室主任。姜荣发调陌陂教办室任职,后来又调县教体局工作。

1966年秋,学校受“文化大革命”运动冲击,老贺庄学校和全国一样开始“停课闹革命”。大部分学生外出进行“革命大串联”,“斗、批、改”成了学校的主要工作,有的学校领导及不少教师被批斗、游街,学校秩序陷于混乱。老贺庄学校也受到冲击,相对较稳定。

1967年10月,开始“复课闹革命”,但未能真正复课。文化大革命初期学校有教材,开设有语文、算术、政治、工业基础知识、农业基础知识等,语文课主要学习中央文件、时事政治、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语文知识主要学习毛主席诗词、老三篇(《为人民服务》、《学习白求恩》、《愚公移山》)。

1968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山东省嘉祥县马集小学教师侯振民、王庆余的建议:所有(农村)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国家不再投资或少投资小学教育经费,教师回本大队工作,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再发工资,改为大队记工分。简称“侯王建议”。随即,全国照办。“侯王建议”中,老贺庄学校上述老师都回原籍教学。老贺庄籍教师郭大海、贺心成回到老贺庄学校教学,郭大海为学校负责人。

魏从庭老师介绍说:当时的夏庄大队办柳树庄学校。老贺庄大队和老魏庄大队合办老贺庄学校,1968年两个大队各推荐两个老师到学校任教,老贺庄大队推荐贺玉山、贺民洲。老魏庄大队推荐魏从宽、魏从学,这是老贺庄学校最早推举的四位民办老师。翌年一打三反工作队进驻老魏庄大队审查老师,老魏庄大队又召开群众大会重新推荐老师。魏从庭刚从方城八中毕业后回到家乡,正赶上村里推荐有文化人去老贺庄学校教学,老魏庄群众推举魏从庭、魏从信、周天付三人去老贺庄学校教学。

这年秋,老贺庄小学招收两班初中生,始为戴帽初中。随着老贺庄学校不断扩建的需要,曾经调曹新正,杨炳连、吕应修、朱凤鸣、吕天增、张学德、马广文等公办教师先后到老贺庄学校任教外,老贺庄大队又先后推荐张金明、司富山、司德山相继进入老贺庄学校任民办教师。老贺庄大队、夏庄大队、老魏庄大队合并后,有九个自然村,总人口占郝寨公社三分之一,老贺庄学校在郝寨公社也规模比较大的学校,郝寨公社派一流校长白相更到老贺庄任校长。

“文化大革命”中,各村都开办小学低年级识字班,每个学校只有2-3名公办教师,为了弥补教师不足,社、队还根据自身的教师需求量自选民办教师。这些民办教师在学校任教,生产队给记工分,国家发补助费,小学教师4元,初中教师每月8元。公办教师回本地后还是工资制,按月发给工资。

1968年,取消考试制度,升学由贫下中农推荐,大队革命委员会批准。同时,根据“五·七”指示精神,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贫宣队)、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进驻学校,参加学校管理,实行开门办学,开展所谓的学工、学农、学军运动。在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中,王遂成是老贺庄学校“贫管会”代表,成员有:郭大海、贺玉山、魏从庭。学校工作接受贫管会监督管理。1969年贫管会代表为田广生,一直到1980年改革开放后,贫管会逐渐取消。

1970年老贺庄学校占地15亩。大门朝东,东屋7间,1间过道两边各有3间教室。北屋3个教室9间,教师住室4间。南屋4个教室共12间。大西屋共5间,中间3间是会议室,两头各有一间教师住室。学校开设1-5年级各两个教学班,中学1-2年级各两个班级,学生540人,教师24人。另有老魏庄分校1-3年级各1班共有学生50人,教师6人。老魏庄分校老师有魏从义、魏从学等。校长申宏祥,郝寨镇申郭陈人。1971年郝寨公社教改组又选拔魏从庭老师去内乡师范学习。

1974年河南省唐河县“马振抚事件”发生后,大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学校再度陷入混乱。同年,老贺庄学校勤工俭学办手工纸厂,聘请白庄白敬臣当师傅指导师生做纸。学生拾麦茬根,薅草晒干卖钱买麦秸,在学校门前大坑边烧锅蒸麦秸。学校有石碾,老师带领学生推碾碾麦秸。做出来的粗纸卖给供销社做包装纸或者当火纸。

那时候学生经常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上午上课,下午几乎不上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帮助老贺庄生产队摘棉花、摘绿豆、拾麦等。老贺庄大队在司庄东南地给学校划出几亩地做试验田,学生每天去学校还要背着箩头拾粪,每个班级都有粪坑,学生拾到的粪堆在粪坑里,种麦的时候拉去试验田。

学校成立宣传队,自编自演文娱节目,还经常与周边兄弟学校举行文娱汇演。学校组织忆苦思甜教育大会,请老贺庄大队供销社营业员杨天甫讲旧社会劳动人民残酷生活经历。

1975年苗店成立人民公社,老贺庄大队划归苗店公社。

张金明老师介绍:苗店公社成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简称教改组,负责管理全公社教育教学工作。教改组一般有三人组成,一个是教改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一个是业务转干,还有一个会计。由于老贺庄学校办学规模大,影响大,调老贺庄校长申宏祥到苗店教改组任组长,当时只有两人,还有从赵岗学校调到苗店教改组的程运亭任会计兼抓业务。1975年张振南任老贺庄校长。1979年张振南从老贺庄学校调去苗店教改组负责成人教育工作。后来程运亭老师调公社后,田海松任教改组会计,石塔寺校长刘林福老师调到教改组抓业务,赵兰坡老师负责教师培训、职改及分发课本作业等事项。

1975年老贺庄学校向西扩建北屋6间,西屋5间,形成东西两院,东院办小学,开设1-5年级10个班,西院办中学,初中1-2年级各两个班,共14班,学生560人,教师28人。学校教室不够用,借用老贺庄大队院两个教室上课。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老贺庄学校的公办老师有吕应修、朱凤鸣、揣尚文、杨炳莲等,社旗调来的老师有王荣堂老师和妻子李秀莲老师,还有袁文秀、向清芬、李冬荣、张炳均等。70年代还有个常荣芝,是内乡师范数学专业毕业,在老贺庄学校教数学,数学教得很好。本地老师有魏从庭、魏从礼(温桥人)、贺民洲、贺进山、贺玉山、贺运尚、张金明、司德山、秦海宽、贺付勤、贺民华、赵桂云、秦庆玲、王长荣、魏从信、魏从祥、魏从录、魏荣堂、魏庆华、贺益生等。以前曾经在老贺庄学校教学的还有魏从文、贺来顺、贺本仁、贺金付、贺民起等。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经过整顿、改革,老贺庄学校与全国一样逐步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逐渐提高。当时学校使用河南省革委会教育局、中小学教材编辑室编印的各学科教材,但是整学期教材没有发下来,全公社只有几本语文课本,各学校传抄学习几篇课文,或老师抄成语解词让学生读背。数学使用南阳地区教育局印刷的河南省初中试用课本,一个学校只能发给学生不足10本。是年苗店公社成立高中,本校学生初中毕业考入苗店高中学习。
 
感谢张金明老师精心保存下来的照片。后排左起:吕应修、贺益生、魏荣堂、张金明、周天付、魏从祥。中排左起:贺玉山、秦海宽、魏从录、贫农代表田广文、张振南(校长)、魏从庭、揣尚文、贺运尚。前排左起:魏庆华、王长荣、赵桂云、贺民华、贺付勤、秦庆玲。
 
照片说明:老师一排左起:揣尚文、贺玉山、贺进山、贺付琴、赵桂云、秦庆玲、王长荣、贺民华、张振南校长、魏从庭、周天付、张金明、XXX、吕应修。

1978-1979年老贺庄学校开始实行初中三年制,开办初中三年级一班招收学生40人,学校学生600人。1978年春期学校使用河南省革委会教育局、中小学教材编辑室编印的过渡教材。

1979年老贺庄学校校长张振南调苗店教改组工作。1979年秋期-1982年燕树山任老贺庄学校校长。

对“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离职的教师落实政策,重新归队,老贺庄贺汉中受迫害多年在家卖豆腐,这次落实政策中重新回到苗店中学任教。

1979年和1982年,河南省先后两次对民办教师统一进行了整顿,经过考试,不合格者被辞退,合格者发给任用证(或试用证)留用,称为计划内民办教师。老贺庄小学经过1982年民师整顿取得任用证的老师有:贺民洲、贺玉山、赵桂云、贺付琴、贺运尚、刘亚平、秦庆玲、魏荣堂、魏从录、魏从祥等。经过文化知识和工作考核,一部分民师被择优转为公办教师。但由于缺乏教师,乡、村学校仍任用了部分计划外教师,时称“队办教师”,也称“赤脚教师”由行政村支付工资,月工资21元。

1980年以前老贺庄学校仍然是土坯墙瓦房草房兼有的教室,每间教室有1平方米的木制窗户,教室光线暗,损害学生视力,教室不同程度墙体裂缝,透风漏雨现象正常。冬季严寒季节窗户用胶单封闭,下午学生在教室就看不清字迹。

1980年,苗店高中撤销,学生流转到饶良高中。苗店高中转办初中,苗店全公社各带帽中学初中三年级学生集中在苗店中学,招收两个班120名学生,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仍然在各大队带帽中学。老贺庄学校学生张中庆、王海峰、张科、白金海、魏从卿、贺本振、贺本君、贺本军等人升入苗店中学三年级学习。这是苗店中学第一届初三毕业班。

1981年秋,苗店境内只有老贺庄学校和邱庄中学依然保留带帽中学,全苗店公社拥有三所中学,苗店中学称为“社中”,有4个班,学生200余人。

老贺庄中学称为:老贺庄联中。

老贺庄地处苗店、兴隆、郝寨三乡交界,位置偏僻,距离街镇较远,历史上一直处于学生上中学难。老贺庄大队全体干群强烈要求兴办初中学校,解决上中学难的问题。那时候教育施行的是三级办学原则,即县管高中,乡管初中,村管小学。老贺庄大队在支部书记田文才、主任梁顺德、主抓教育的副支书王留长等的支持和领导下,下决心创办老贺庄中学,解决这里上学难的问题。他们多次去当时的乡政府和县教育局反映情况,鉴于老贺庄的地理位置和上学难情况,以及老贺庄五六千干部群众对办学的积极支持,得到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同意,1981年,老贺庄大队创办老贺庄联中,聘请苗店中学老教师贺汉中回到家乡任中学校长。

学校位于老贺庄西南角,原老贺庄学校分开为联中和老贺庄小学。联中在西边,拥有原老贺庄学校的房舍17间,其中教室9间,大伙3间,教师住房5间占地面积共有10亩,其中校园7亩,操场3亩。同年秋期,招收初中一至三年级各1个班,学生120人。

小学在东院,开设1-4年级各两个班级、五年级开设一个班共9个班级,学生450人,教师20人。
 
老贺庄联中部分老师合影:前排左起:秦海宽、王运成、张金奎、刘聚付。中排左起:魏从庭、焦振乾、贺进山、贺汉中、左爱民。后排左起:赵文堂、夏季栓、宋书胜、张金明、夏天增、薛淼。

1982年春,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对中学布局进行调整。改变了队队(大队)有初中的现象。1983年,苗店境内戴帽初中与小学分开,中学由1981年的3所8个班500余学生调整为苗店中学、老贺庄联中共2所10个班学生600余人。1982年魏从庭老师班级的学生王琼在全县作文竞赛中荣获全县作文竞赛一等奖,为学校挣得了荣誉。

1984年秋期至1985年4月,全体中小学教师参加教材教法学习,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方法。4月28日参加全省统一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全部过关达标。1985年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1985年春,老贺庄大队集资五万多元为老贺庄联中建起两层教学楼18间。当时村委副支书王留长、联中教导主任贺进山具体经办建教学楼。为了把老贺庄联中办好,校长贺汉中以校为家,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不顾年事已高,整天忙于学校工作,在建设教学楼的时候需要木料做架木,贺校长亲自把家里的木料拉到学校。

全体老贺庄村民为了建设联中,齐心协力,不计报酬,出工出力。那时候建楼房使用的粘土砖全县只有社旗县汪家窑砖窑厂生产的砖符合建楼房标准。为了节省开支,老贺庄大队把建楼房需要的砖、水泥分解给全村五千多口人,每人分多少块砖,按时拉回来。老贺庄到窑厂有二三十公里,全村人民积极主动想尽千方百计去社旗拉回砖和水泥。有人几家联合用架子车拉,有的用自行车带,还有人用扁担去挑砖。老贺庄村建筑队负责人贺兰堂、贺书德精心规划,认真施工,以最低的工价建设学校。小工每天0.8元,大工每天2.5元。秋期开学前,教学楼连院墙149米和大门一起完工,不影响秋期开学。当时在苗店范围内及周边农村学校是最早建起教学楼的。老贺庄大队齐心协力建教学楼的事情轰动全县,成为美谈。1985年招收一年级3个班,二至三年级各2个班,共7个班290名学生。
 
后面的背景就是1985年兴建的老贺庄联中教学楼。
 
上边彩色照片说明:1989年春期老贺庄学校青年教师合影,前排左起:

余国彬、张中祥、贺心峰、杜青印。后排左起:白金海、魏利民、王海峰、魏荣雷、刘玉海。

1986年一至二年级招收三个班,三年级为两个班。老贺庄联中最多招收8个班。

1987年老贺庄联中在后排盖5间出前檐瓦房,作为学校的会议室。

1988年会议室前面又建五间瓦房作为校长办公室。县教育局给老贺庄联中配备课桌凳,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单杠、双杠、篮球架、乒乓球台等若干。
 
1989年秋期联中缺乏老师,原教师年龄偏大,特别是初中三年级毕业班任务重。学校招聘应届高中毕业生来学校教学,老魏庄魏荣雷负责,聘请朱集薛岗的薛静、枣庄的刘玉海、郝寨张庄的张中祥、郝寨石庄的余国宾来学校任教。这些县一高的应届毕业生没有进入高校学习,甘愿把一腔热血献给教育事业,为学校注入活力。他们按照学生名单挨门挨户走访家长,动员学生上学。

同年一至二年级招收3个班,三年级为2个班,共招收8个班,学生350人。

八十年代曾经在老贺庄联中任教的老师有:校长贺汉中、教导主任贺进山、后勤主任张金明,还有魏从庭、司德山、刘金堂、秦海宽、夏季栓、周中坡、左爱民、曹文周、夏天增、程远金、韩瑜玲、蒋书华、魏从霞(温桥人)、赵曾甫、贺书会、宋书胜、张金奎、焦振乾、刘聚付、程相玉、石塔寺赵文堂、苗店赵岗的王运成、饶良薛淼、社旗李德成等等。老贺庄联中全盛时期有学生450人左右,教师近三十人。

老贺庄联中总共经历两任校长:

贺汉中:任期1981.9-1988.7,苗店镇老贺庄村人。

贺进山:任期1988.7-1990.7,苗店镇老贺庄村小贺庄人。

八十年代老贺庄联中时期,东院小学在校长王长安领导下也蓬勃发展。王长安1982年开始任老贺庄小学校长。

1984年前后,高中毕业生王海峰、白金海、贺心东、杜青印、贺心峰相继进入学校,教学工作蒸蒸日上。1985年,学校由原来的一个五年级毕业班,招收两个毕业班,老教师贺民洲、贺付琴教五一班,青年教师白金海、王海峰教五二班。新老教师比学赶帮,学生学习劲头足。当年苗店教办室组织的全乡五年级竞赛中表彰前十名,老贺庄学校占4人,五一班魏荣浩、贺心浩,五二班贺民延、彭黎明四人榜上有名,轰动一时。

这个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蓬勃发展,国家重视教育,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教育,全面开展一无两有六配套工作,即一无:小学、初中校舍要达到校校无危房。两有:班班有教室,人人有课桌凳。六配套:校园内围墙、大门、操场、旗杆、水井、厕所配套的标准。老贺庄大队全力支持学校建设,拆除旧房危房,新盖东院南排12间4个标准教室,校园打压井一眼,配套设施达到上级要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贺庄学校校长王长安
 
1985年老贺庄小学的教师:后排左起:贺民洲、贺心东、白金海、贺运尚、魏从录、王海峰、王长安校长、吕应修、魏从会、贺本堂。前排女老师左起:刘亚平、贺心荣、郭艳春、赵桂云、贺付勤、秦爱春、贺民华。
 
照片说明:第二排左起:王海峰、吕应修、魏从录、贺运尚、贺付琴、赵桂云、秦爱春、秦炳芬、贺民洲、白金海、王长安、贺心东
 
照片说明:1989年老贺庄学校五年级学生的毕业照。老师们一排左起:贺本堂、杜青印、魏利民(温桥人)、白金海、贺民洲、王长安校长、贺玉山、李德成(社旗人)、秦炳芬、贺民华、秦爱春、韩民兰。

1990年,老贺庄联中合并到苗店中学,学生全部到苗店中学,大部分老师调去苗店中学任教,少部分分流到各个小学。老贺庄联中校园和教学楼划归老贺庄小学,校园面积扩大一倍,宿舍、学生大伙等校舍空余。四五年级学生在教学楼上课,其他年级在东院上课,东院改为大门朝南。1992年有人利用学校闲置的校舍制作食用菌种。学校也种植一年食用菌。

1993年多年的民办老师贺玉山根据国家政策转正为公办老师。年轻的民办老师白金海通过民师转正考试成为公办老师,同年通过成人高招考入南阳教育学院深造,两年后取得大专学历,调入苗店中学任教。此时老贺庄学校只有包括校长贺进山在内这三名公办老师。到2000年根据国家政策民办老师全部转正为公办老师,老贺庄学校转正的民办老师有赵桂云、贺运尚、秦庆玲、司德山、魏从录、魏从祥、魏荣堂等。至此民办老师这个名称载入历史。

在老贺庄学校任教的老师除了前面的还有王海峰、白金海、杜清印、魏荣雷、贺心峰、魏荣营(温桥人)、魏从信、魏从录、魏从祥、魏荣堂、魏庆华、贺心荣、王长荣、贺民霞、杨正秀、王玉琴、郭艳春、秦爱春、秦丙芬、梁中华、梁中强、贺本堂、魏从会、宋长秀、王晓燕、张金奎、贺文英、司广爱、贺心东、贺心晓、韩明兰、张自玲、魏兰芳等等。

1995年老贺庄村分为老贺庄村、夏庄村、老魏庄村。老魏庄村扩建老魏庄学校,老魏庄籍学生、教师撤走。老贺庄学校学生减少,开设1-5年级各一班,学生200余人,老师13人。随后学校西院变卖给村民做住房,学校缩小为东院。

在这所学校教学几十年的杜清印老师介绍:原学校北排瓦房教室是老贺庄村委(时称老贺庄大队)投资兴建的,于1987年秋期投入使用。2006年时任校长郭义民主持扒掉北屋瓦房教室新建北排教学楼,由中国通信ⅩⅩⅩ公司援建。北楼是在原瓦房校舍的基础上向前移动半间房的距离后建成的,原来瓦房的后墙保留下来,成了学校的围墙。学校大门又改到东边,大门朝东。

2007年秋北教学楼投入使用,时任校长贺运尚。后来在北楼西头空场处接了底上共四间的住室,构成了每层11间共22间,包括6个教室(其中2个教室是2间)、6个住室的两层教学楼。

全校共有一至五年级,学生数在100人以上,老师10人。

此时经历的校长是郭义民、贺运尚、李清忠、贺心晓,
 
2009年老贺庄学校大门。

2015年学校占地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学校迎检建西屋楼房16间,全部硬化校园,拥有1-5年级5个班级,一个学前班,学生159人,教师7人。

原来大门在正南,改成东大门后,大门在小石桥南边,是老校舍东屋教室的后墙扒开形成简单的东大门。后来大门又向北移一点。2018年前后迎接均衡发展检查验收学校盖西屋楼房的时候,大门又改在现在的位置。大门外距离大坑很近,出大门就是很徒的短下坡,冬天结冰时人能摔倒容易滑到大坑边,有安全隐患。迎检时拉土铺平,硬化,加上护栏。
 
2020年的学校大门
 
2020年老贺庄学校老师留影。左起:杜青印、秦春山、校长贺心晓、赵秋利、宋梅荣、张艳。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减少很多,学生数量也在减少。2020年之后,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为了便于管理孩子,很多家庭把孩子送到郝寨育新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天天有车到村口接送学生上学放学,家长不用操心孩子的上学情况。还有很多家庭在县城买了商品房,就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上学。因此农村学校的学生逐年减少。老贺庄学校的学生逐渐减少到30人左右,2022年秋期开学学生人数不足30人。学校面临停办的危险境地。
 
2022年五年级学生毕业照,教师左起:赵秋理、高艳艳(郝寨人)、秦春山、贺心晓、董鹏举、杜青印。

在苗店镇乃至社旗县曾经轰轰烈烈办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才的近百年名校,在新世纪之后学生人数逐年减少,以至于2022年趋于停办,这是社会发展所形成的,这是社会大趋势。

 

查看带图原始链接

 


最后更新:2023-08-03 14:51:10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