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店镇 
  注册 | 发布 | 我的 信息员: | 同乡 | 搜索
 1003 短消息 2023-04-04 编辑
怀念父亲白聚才

作者:白金海  2019-04-17  

我的父亲叫白聚才,1938年出生在唐河县下洼乡老贺庄21保白庄(今属河南省社旗县苗店镇老魏庄村白庄)的一个大家族里,爷爷父亲白书臣是远近闻名的木匠,奶奶陈氏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农家妇女。

 

1956年18岁的父亲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他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被挑选分配到5045部队司令部任警卫兵,历任班长。在甘南剿匪平叛中荣立三等功,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月从5045部队退役转到二零七信箱(国家机密工厂代号),后从二0七信箱被组织派去上海培训学习仪表仪器使用方法,留在上海雷磁仪器厂成为正式职工。1963年国家压缩城市人口劝阻自动离职回乡,听从国家安排,回到原籍郝寨公社工作。1978年调入苗店公社广播站工作。1992年带病离休。2014年患病去世,享年76岁。父亲的一生重要事迹分为甘南剿匪、二零七信箱工作、上海工作、郝寨广播站、苗店广播站、退休之后等几个阶段。

一、甘南平叛立战功(也叫甘南剿匪)

2007年按照国家政策对参加甘南剿匪的有功人员给予生活补助,通过父亲的回忆, 8月13日白金海整理出父亲参加甘南剿匪的事迹。


父亲参与甘肃临夏市剿匪的历史背景:1958年8月,正当11师在甘南平叛时,临夏地区的回族反革命分子,乘临夏地区空虚,号召:“回族团结起来,打到XX党”,于8月15日策动临夏、永靖、和政等96个乡叛乱,参加叛乱的人数相当多,仅东乡汪家集就有6129人。留守临夏的11师炮兵第305团,与师直属队和各团留守部队,在副师长王根发指挥下,分路出击,击退回族叛匪多次进攻。25日,步兵第134师奉命增援11师,两师组成临夏地区平叛临时指挥部,统一指挥11师305炮兵团、134师401团2个营、134师高炮营和临夏军区教导营、铁路公安第九团两个团以及临夏地区各县民兵大队,以汪家集为中心进行全面清剿。经过两个半月积极作战,部队迅速平息了叛乱,歼灭回敌10034人,其中击毙回族暴徒3268人,击伤2302人,俘虏1618人,捕获2846人.对于这些杀害共产党干部和人民,犯下累累反中国罪行的暴民,许多人被立即绑起来处决.这些杀害干部的匪徒终于得到应有下场.发生在西北甘肃等地的反革命暴乱被击溃和消灭!

    据父亲介绍:我就参加了这次甘南平叛,在甘南剿匪战斗中经历了以下战斗事迹。

    我国甘肃南部地区发生叛乱,国家没有动用军事力量打击他们,对他们是极力忍让,命令当地驻军打不还手,骂不还手,甚至是面对叛军对我军的伤害也不还击。叛军知道我军不予还击,气焰更加嚣张,对我军战士大肆杀戮,我平叛部队受到很大损失,我们守卫在当地的一支骑兵部队被叛军全部杀害。据说其师长跪到国防部门口请求对叛军进行还击,再不让还击,他就跪着不起来。

    叛军极其嚣张,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甘南剿匪战役打响了。

    1958年10月,我所在的炮兵5045部队15师是平叛主力参加甘南临夏战斗。平叛战斗经历近三个月时间。

    当时大量的叛军目标要攻占临夏市,我部奉命守卫在洮河岸边,保卫临夏市。

    我是师长吕仁礼的警卫员,有一次我被派去送信,带一只冲锋枪,八个子弹夹,四颗手榴弹,还有一盒子弹,趁黑夜出发。摸黑行走中到一片桃园,听到前面过来脚步声,我就埋伏在路边的枯草丛里,朦胧中看到一队穿着杂色服装的叛匪从身边走过。他们过去后我就快速的向前奔跑,被叛匪发现,向我追来,我一边飞奔,一边朝着后面射击,只听到后面“扑通、扑通”有人摔倒的声音。我摆脱敌人追击,安全的把信送到目的地。回来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大雨,道路崎岖难行,在一处上坡的地方,雨后很滑,我艰难的往上爬,快爬上去时,脚下一滑就又滑下去了。我正要再次往上爬,听到附近有动静,是有人过来,可能是听到我这里的动静,对方也不动了。我就再次往上爬,坡上滑,我抽出匕首插在地上才能够爬上去。我刚上去,“啪啪啪”,对方朝我开枪了,我毫不犹豫的朝对方扫射。我们听着冲锋枪的声音,感觉对方不像是叛匪,因为我们知道叛匪所使用的是破旧的老式枪、猎枪等。对方喊了口令,我一听是我们部队的另一名通讯员XXX,我回了口令,我们喜出望外,奔跑上来拥抱在一起。我说,好悬,你的子弹再差一点就打到我身上。他说,你更厉害,看看把我的帽子打掉了。有了同伴一起回去,我们心情激动恨不得背着对方走,要知道,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能够遇到同伴是多么高兴的事情。

    看到同志们去打仗,我也心里痒痒的,就积极向领导要求参加保卫临夏市战斗,被编入作战部队,我担任班长。

    保卫临夏市重要是守住洮河不让叛军过河。在战斗打响之前,地方武装组织民兵在洮河岸边修筑了工事,做好了准备,但是民兵力量薄弱,步兵没有赶到,上级临时抽调炮兵300多名战士组成加强连,赶往洮河参加战斗。

我们这些战士守卫着十来里长的洮河岸,看着对岸黑压压的敌人涌过来。敌人没有大的渡船,凭借小船、木筏子,甚至有很多人伏在一根根木头上过河。我们用机枪扫射远处的敌人,用步枪、冲锋枪打击过河的敌人。一个个敌人被打死随水冲走,敌人仍然继续冲过来。过河的敌人还要攀登陡峭的河岸,我们用手榴弹打击敌人。民兵们不敢打敌人,就给我们运送弹药,把手榴弹拧开放在阵地上。战士们拉了弦投出去,把爬过来的敌人炸得哭爹叫娘。对面山上有三挺机枪压制我们,连长打电话报告,我军来了一架飞机把敌人的机枪阵地炸毁。

我们在阵地上坚守一星期,打退叛军十多次猖狂进攻,在全体指战员的欲血奋战中,严防死守中,叛军没有突破洮河防线半步,保卫了临夏市的安全。

叛军撤退到茅茅岭一带的山区负隅顽抗。我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把叛军包围在茅茅岭山区。我们部队把叛军围困在茅茅岭山区。10月18日,在军区总指挥副司令XXX的指挥下对叛军发动攻击。在我军强大炮火打击下叛军溃散。在我部攻到一个土围子时,负隅顽抗的叛军用火药枪、土炮等火力与我们对战。在全体部队发起冲锋时,我率全班攻击叛军,冲在前面,战斗中左腿被打伤,仍然坚持战斗,全歼了土围子里的敌人并俘虏三人。我班的战士李春孝在战斗中被敌人的炮弹炸死,献出他年轻的生命,永远长眠在甘南那片热土中。由于我在这次战斗中英勇战斗,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负伤也不下火线,荣立个人三等功,授以立功证书。

父亲介绍参加另一次战斗:领军马

我军指挥部得到消息,在茅茅岭的大山里有我们兄弟部队遗留在那里的一批战马,那些优秀的骑兵战士因为上级命令对土匪的打击不准还击,所以他们都已经牺牲了。那些军马是军队的宝贝,在山中四处的游荡,已经瘦的皮包骨头。指挥部组织一只小分队四十多人前去领这批军马。我参加了这次领军马任务!我们在大山里随时会遭到叛军的袭击,随时都有危险存在。在一天夜里,我们寻找军马时与叛军遭遇,战士们沉着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激战了一夜,天亮时终于把叛军击溃。在险恶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袭击中终于找到战马,并顺利地领回了31匹战马,圆满的完成了这次领军马任务。

我们在甘南地区平定叛乱,前后经历了三个多月,经历大小几十次战斗,保卫了国家安全,维护了人民利益,为国家民族出生入死,流血出力,把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

那些枪林弹雨的生活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那立功证书已经变色发黄。今天党和国家还记着我们为国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涯,使我们现已年近七旬的老兵感到欣慰,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更加感谢党的恩情,永远坚定跟党走!

二、机密工厂献青春

1960年首长对父亲白聚才说,你也不能一直担任警卫员,你看看想干什么工作,给你安排一下。领导想让我管理军队的大礼堂,虽然只有几个人的管理处,也是一个处级管理员职务。父亲说,我以为管理礼堂也没什么意义,就提出想学习驾驶技术。于是领导让我去运输队。我还没有去报到,运输队一个连长开车运输的时候掉进山沟里了,我担心运输队工作不安全,就找领导要求去学习无线电。

于是这年1月父亲从5045部队退役转到二0七信箱(国家机密工厂代号)。二0七信箱在大西北的沙漠里。不久父亲从二0七信箱派去上海培训学习仪表仪器使用方法。随后因为我国与苏联老大哥关系破裂,二0七信箱工厂苏联专家撤走,工厂泄密,工人全部调离,在上海参加培训的人员也不再回原单位了,留在上海雷磁仪器厂成为正式职工。

1962年在参加国家秘密工厂生产精密仪表。他们工厂生产的仪表安装在军舰上,父亲技术好,就和好友李登荣一起代表上海第二分析仪表厂去东海舰队的军舰上测试仪表的性能,东海舰队的一位舰长陪同测试仪表。

三、 无线电上显身手

1963年国家压缩城市人口劝阻自动离职回乡,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原籍方城县

郝寨公社务农,1965年社旗建县划归社旗县。由于父亲是退役的士兵,在当时是地方政府需要这样的人才,就在公社任通讯员,随后公社领导让他去郝寨东头的社办厂负责工作。社办厂有一位杨师傅,是温桥村人,他擅长手工制作铁瓢、铜瓢。当时农村生活中都使用葫芦瓢,很少使用铜瓢铁瓢,父亲让他大量制作,一定会适应人民生活需要的。很快杨师傅日夜加班制作了很多种类的金属瓢,投入市场销售一空。父亲领导社办厂工作两年,对公社书记说,社办厂现有的两间房子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打算再盖五间门面房子才能够很好运行。书记一听大吃一惊:你想要扩建社办厂?公社大院需要扩建就因为没有钱想不敢想,公社哪有钱给社办厂扩建?我父亲说,现在是社办厂需要扩大规模申请扩建,只要领导允许,不需要公社拨款。书记听他这样说,就说,你们社办厂自己有能力就扩建吧。因此,父亲主持社办厂一下子扩建临街房五间瓦房,生产规模也扩大了,效益增长了。

当时的郝寨公社党委书记张西甫知道父亲在部队和上海的时候是无线电专业技术工作,而郝寨公社正缺少懂得无线电的人员,就有意识的要他调过来。特别是通过一次召开全公社的群众大会时,更是让父亲露了脸:那次全公社群众大会在郝寨子房庙广场召开,人称万人大会。公社领导都已经端坐在主席台上,大广场上万头攒动。公社通讯员正在摆弄主席台上的扩音机,一点声音也没有。整个会场人声鼎沸,领导催促,他自己也很焦急,热汗直流,但是扩音机就是没有一点声音。公社书记张西甫就让人们去找白聚才过来看看。合该父亲露脸,他打开扩音机后盖,看到一个线头脱落了,用棋子一按拧紧,高音喇叭“哇啦”一声响,把会场的万人吓了一跳。随即整个会场掌声雷动。从此张书记就让到广播站工作。

那时候,有线广播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是非常神奇的。父亲带人在郝寨街上安装几只有线广播,每天早上、中午、晚饭的时候转播上级广播电台的节目,就让人们非常喜爱。七十年代初,公社广播站与各大队协调工作,一起往各大队架设广播线、安装广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没有水泥线杆,就用木杆代替,甚至是弯弯曲曲的木杆也可以当做广播线杆,谁叫那时条件差呢。有时候广播电线上被人盗割,他就立即带人去接通线路,让老百姓能够及时听到党中央的声音,通过广播传达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传达上级指示,安排工作,通知开会等等,不能耽误政府工作多次受到公社领导和县广播局领导的表彰。

四、 苗店广播立新功

1975年苗店设立人民公社,父亲在1978年从郝寨调到苗店广播站主持工作。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苗店公社百废待兴。广播站还是个空名,没有机器设备、没有一寸广播线路,更没有一只广播喇叭。1979年也仅仅只是购置了一部300W的扩音机,他就住进机房,和扩音机结为好朋友,当时由于公社穷,架不起线路,就借用邮电线路,在公社院和龙泉路与苗兴路、金盾路交叉口安装少量的喇叭,按时转播上级广播节目,苗店广播站才初具规模。父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工作。

1987年国家大办农村有线广播,苗店乡党委、政府的十分重视,集资28000元,在乡政府二楼有两间房子,装备一排高高的转播机,建成全县唯一的标准乡级播音室,配备电唱机、收录机,购买近百张唱片和录音带。整修全公社11个大队广播专线,各村配备一名广播线路维修员。50多岁的父亲率领这些年轻力壮的维修员天天到各村挖窑、栽电杆、架线,不论酷暑炎热,身体力行。他们共架设线路总长60公里,安装小喇叭2800只,使全公社形成了一个村村通广播的广播线路网络。

乡级广播站每天要放三次广播,主要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早一晚的新闻联播和报纸摘要节目,以及县广播站的节目,还有15分钟自办节目。每天换一次自办节目内容。每天早上5:50分,就要开机预热;6点,就要转播县广播站的节目。中午11:50开始广播。晚上11时才能关机,很是辛苦。这些年,父亲在保证正常开机,保证及时传达上级精神的同时,还自办节目,播送群众喜爱的戏曲节目、流行歌曲、相声、小品,还播送乡政府通知、寻物启事、广告等等。

架设的广播线经常被人盗割,父亲经常下乡维护线路,随时抢修中断的线路,保证全公社广播网络畅通无阻。1988年初夏刮大风把电线杆刮到很多,以苗店至赵岗一线最严重。天刚放晴,他就率领人们去扶电线杆子。泥泞中把倒伏的电线杆扶直、培土加固。大风挂断的电线杆重新更换,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紧,大家从早上一直干到正午,个个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为了抢时间,午饭后不休息,他和大家一起顶着烈日重新干起来,几个护线员都累得吃不消,父亲白聚才却一直坚持干到最后,给大家带了好头,大家都不松懈,圆满完成任务。同年盛夏从乡政府通往张营村的主线路被盗3空,父亲就立即带着助手,拿着用具赶往出事地点,那天烈日当头,大地像一个大蒸笼,气温高达三四十度,爬线杆就像抱着一个大火炉,热汗直流,热渴难忍。但是想到要保证让群众及时听到广播,便鼓舞参加广播线路维修的队员们,坚持接修完毕,及时把广播节目传送给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无论是在盛夏还是在数九隆冬,只要发现广播线路中断,就像枕戈待旦的士兵接到上级命令,立即赶赴出事地点,保证线路畅通无阻。1988至1990年的三年中,全乡广播线路被盗100多次300多空,他们都及时接通。1990年在一次抢修线路爬杆子的时候,父亲从半空里滑下来摔伤了腰椎,疼痛不止,仍然坚持修复线路,保证及时传播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自从那次摔伤后,遇到阴天下雨他的腰椎就一直隐隐作痛。

1990年广播线改为埋设在地下,父亲带着大家天天下乡挖沟,铺线、埋线。随后在运行中,广播没有信号,他们还要还要检查线路,发现断线就要挖土接线。

父亲深受党的教育,性格耿直,不贪图国家的一分钱,他经手几万元的广播线、铁丝、水泥杆,从来不私用,一根铁丝也不允许带回家,孩子们趁他不知道的时候带回家一卷绝缘广播线,他回家看到以后,就斥责他们,说是国家的东西不能自己随便使用,那是违法犯罪。随后他就又带回广播站,以至于退休后家里使用铁丝的时候自己亲自去购买,他说,当年我们广播站屋里铁丝堆成堆,咱也没有拿一寸铁丝。

父亲懂得无线电,能够自己组装收音机。七十年代父亲从县广播局寻找旧零件,自己拼装一部收音机,使用好多年。在业余时间,父亲无偿给周围村民修理收音机,八九十年代收音机正兴盛的时候,能够维修收音机的人员很少,人们的收音机坏了修理也不容易,三乡五里的人们都找父亲修理收音机。父亲技术娴熟,有万能表等维修工具,他就来者不拒,精心为乡亲们修理收音机。在各村架设广播线的时候,一有空闲,村民们就拿着收音机来找他修理。几十年中修理的收音机不计其数。1978年,曹堂村一名青年想学习无线电修理技术,投师无门,不知道听谁说苗店广播站新来的站长白聚才精通无线电技术,他就三天两头去广播站找父亲央求拜师学艺。父亲看他学艺心切,也有基础,就答应指导他学习无线电修理。父亲把自己多年来保存的几十本《无线电》杂志和参加县广播局业务培训的资料都交给他让他学习,并且精心指导。一年以后,那青年就掌握了无线电维修技术,单独走乡串邻修理收音机。他很感激父亲的教导,经常带着厚礼去看望父亲。

由于父亲工作认真,不怕困难,把苗店的有线广播工作做好,连年得到县局的表扬,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也深受村民们的爱戴。

四、退而不休战旱灾

1992年,因为身体原因我的父亲办理了病退,按照当时的政策可以有一个子女去顶替的,我那时已经是民办教师,将来可以转正为公办教师,就让妹妹海琴去上班。

父亲刚退休回来,猛然离开工作岗位,好像失落了什么的,心里空荡荡的,好想回到他热爱的广播事业岗位上。

退休以后的父亲,时时刻刻关注国家大事,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经常看报纸。心系家国,关心人民疾苦。1998年洪灾过后,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我们村里人们吃水成了大问题。祖祖代代吃水使用的两个土井逐渐干涸了,一天一夜也只能存几桶水。几百口人被干旱威胁着,那年春节期间,村人只好到干涸的大坝下面一个泉眼坑处挑水吃。1999年夏季,村里没有水,谁家来了亲戚连洗手洗脸用水都没有。有一家亲戚竟然从十几里外用马车送来了一车水,此事传扬开了:白庄没有水!村里没有水,人们的生活、生产都受到了严重威胁。村里人们说,这样下去,小伙子谈对象也成问题。可是望天吃饭的村人又能怎么办呢?

父亲看到这种情况,心情不能平静下来,他是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看到我们村里百姓吃水困难,就想办法来解决村里的吃水问题。多年来父亲一直在我们家尝试打井解决吃水问题。早在1976年,父亲就请人用人工钻头钻了一个3丈深的井安装压水井,但是井打成后却没有多少水。村民们一起论证,认为我们这里的土质是粘土,下面没有沙层,所以井下没有多少存水,所以就不能保证我们用水的。认为,如果挖下去,再在下面用砖圈一个像鸡笼那样大的地方好储存水。我们挖了井,装了轧井头,我们第一个使用轧井,解决了我们多年缺水的问题。1998年,父亲又让专业挖井队在院里挖了一个13米的土井,依然没有解决吃水问题。

1999年秋,父亲开始筹钱,让郝寨的郭金明机械打井队在村西的坝堤梗北头打深水井。打到七八十米的时候,钻头断在井下,就换一个钻头继续钻井,又钻了一会仍然钻不下去,提上来一看,这个新钻头又快断了。钻井队也没有办法来,就劝我们洗井下管。但是父亲知道这个井深度不够,不合格,只能报废,按照合同,我们家损失了500元油钱,钻井队打井队赔了钻头也白忙活了好多天。

2000年春,我们村的吃水成了大问题,村里的土井已经没有水了,好多人就白天黑夜在井边守着希望能够多打一点水。父亲再次筹钱打井,我们终于在村西北角打成一口100多米的机井,建了水塔,村里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白庄多少年来吃水难的大问题。父母原本是和儿孙们住在一起的,水塔建成后,他们俩立即搬到水塔那里居住,为的就是随时抽水供应村里人们吃水,一刻也不让断水。此后周围村里的人们再也不说白庄缺水了,本村村民王凤兰回娘家苗店街时,人们问她是不是白庄缺水吃,她自豪的对人们说:我们村不缺水,用的还是自来水呢。那时候,农村还没有使用自来水的,我们村最先用上自来水,让周围各村的人们很羡慕。

五、父亲心中遗憾事

2009年年事已高的父亲非常怀念当年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好想去甘南地区寻找战斗的地方。他说,多年来常常在睡梦中故地重游,半个世纪过去,那里的山山水水好像是昨天的情景一样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更是想念当年的战友,特别想念曾经关心照顾过他的老班长张世勤,让我在网络上发布寻人启事。11月30日在“河北吧”发布《寻找老班长张世勤》的文章:

寻找老班长张世勤——只记得张世勤是河北人,1957年从兰州军区永登县5042支队2营部复原。我叫白聚才,是河南省社旗县苗店镇人。曾经在兰州军区当兵,班长张世勤对我的帮助照顾很多,事过半个多世纪,还是忘不了你。如今我们都是耄耋之年,思念之情更深。如果张班长还在世上,请回信联系。或者他的儿孙们,在网上看到以后请联系,也希望好心人能够问问周围的老年人,有信息请告知,谢谢。

联系方式:QQ******2705,手机:182XXXX5476

2014年7月1日,父亲因肺癌去世。晚年想要去甘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因为种种原因,终未成行,在父亲的心中留下无尽的遗憾。

转眼父亲去世已经快五个年头了,我们还时常记起他的音容笑貌,如在昨日。父亲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一刻也不停息。年轻时参军打仗,经历多少枪林弹雨,不怕牺牲,保卫祖国,立下战功。转业后从西北沙漠到上海工厂,不怕艰难险阻,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回到农村也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他用实干的行为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得到了乡亲们的爱戴,也影响着我们后辈,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他的言传身教是我们的榜样,是留给后辈子孙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我们永远怀念你!

 


最后更新:2023-08-03 14:52:30
赞一下
有0条评论,我要发表
首页 | 简介 | 评论 | 留言
2003-2013